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潘向黎《人间红楼》有感
文/王栋
读书,尤其是读文学鉴赏类的书籍,最惬意最欣喜的事就是你的所思所想,能够跟作者的思想同频共振——一是你的些许感悟得到了验证和确认,心意相通,便引为知音。二是作者标新立异的观点让你拍案叫绝,是他引领你幽径寻芳,从而进入一个阅读的新境界,所以不免欣喜若狂。
读潘向黎老师的新书《人间红楼》(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给我的就是这样感觉——惬意,欣喜,当然还有感动。
一直喜欢潘向黎老师的小说,更喜欢她的解读古诗词文学随笔。我已经购买并阅读了她的《古典的春水——古诗词十二讲》《梅边消息》《看诗不分明》等书,获益良多,身心愉悦指数也攀升到一个高点。潘老师思想深邃,文笔细腻、清丽、飘逸——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的她吧。之前在有关文章中看到过她读《红楼梦》的只言片语,很契合自己的心思,读罢,不过瘾。直觉告诉我:潘老师肯定不止是蜻蜓点水式的读红,一定会有大手笔。果然,她出书了,书名曰:《人间红楼》,是“小说家潘向黎和小说家曹雪芹关于至情与人性的酣畅对话”,是作者“ 40年细读《红楼梦》心血之作”(见腰封)。
该书洋洋三十万言,立足文本,分析人物(对宝玉、宝钗、晴雯、袭人等都有深入剖析),一分为二地看待脂批(不可迷信脂批,脂批也有讹误),辩证论述后四十回的成败(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写,列举了很多证据,但“还是有价值的”)……基于小说家的身份,潘向黎老师的阅读,也许更能深味曹雪芹的匠心和苦心,更能理解曹雪芹在人设、结构等方面的处理。相比之下,那些不是专业写小说的红学家们的某些解读,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了。
很喜欢书里的这些篇什:《小角度知己——从宝玉与妙玉说起》了《局外人与贵公子——宝玉其人》《胸中纯一团活泼泼的天机》《独有薛潘,比谁都忙——〈红楼梦〉的“忙里偷闲法”》《从贾探春到林徽因》,等等。这些篇章,从人性,人情出发,纵横捭阖,妙笔生花,更直击我心深处,让我沉醉,让我反复翻阅,欲罢不能。
当然啦,我也并不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潘向黎老师的观点。她说“生生世世不愿见此人”,这句话也是文题名,是写袭人的。我对袭人,也很厌烦,但还没有到不想“见此人”地步。袭人同样是“薄命司”里的悲剧人物,同样值得我们去同情。所谓“万艳同悲”,让我们“千古一哭”,不能把袭人排除在外。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用这副对联告诉我们做学问写文章的秘诀。潘向黎老师的这本《人间红楼》,也是“人情练达”的好著述。你若不信,读一读,就会觉得我不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了。

作者简介:王栋,70后。茌平区冯官屯镇望鲁店人。正宗的农民,聊城市作协会员,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会员。有小说、散文、随笔等习作在江山文学网、山石榴、齐鲁文学、京西纪事等网站平台上发表。偶有文章获奖,偶有豆腐块在报刊上露面。现在在山东高唐朗斯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186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