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华诗歌之魅:意象灵动,哲思深邃》
文/静川
冯艳华的这二十首诗,意蕴深厚画面感强烈,每一首都独具魅力,层次丰富,引人入胜。
特别是《还下着雪》那首,“我看到,许多人在用扫帚,锹,把原来的路找出来”,生动地展现了人类与雪的对抗。冯艳华的诗,确实是学诗者的一种引领。
首先来看《待一会儿》,在这首诗中,时间、皱纹、雨、屠刀、年龄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个渴望时间暂停的独特场景。“能待一会多好。就像那条路,一直在我家的前面待着”,诗人将路的恒定与时间的匆匆、皱纹的渐生等动态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路始终在那里,安静而持久,而皱纹却无情地爬上额头,生命在不断流逝。“正在爬往额头的皱纹就会待一会儿”,一个“爬”字,极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皱纹逐渐增多的细微过程,仿佛能让人亲眼目睹岁月的侵蚀。诗人通过反复强调“待一会儿”,不断强化这种渴望的迫切与深沉。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却精准地传达出了生活的匆匆忙忙所带来的无奈,以及对片刻宁静与停留的深深向往。其风格质朴无华,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读者在平淡的文字中感受到内心的波澜起伏。
《像风了》一诗,风与字成为核心意象。“风又刮到我的句子里”,一个“刮”字赋予了风强烈的存在感和冲击力,使字仿佛也被风赋予了生命,变得“像风了”。“初冬的上午,冬天和一天都在开始中,有些绿还没来得及深绿,就变枯黄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季节转换中色彩的瞬间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的表象,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不可捉摸。那些原本充满生机的绿色,还未来得及充分展现自己的深沉,就匆匆走向枯黄,恰如人生中的许多美好瞬间,还未及细细品味,便已消逝。语言组合精美绝伦,“她们颠簸,徘徊,飞旋,断,舍,离”,这一系列动词精准地描绘了字在风中的动态,仿佛它们在挣扎、在抉择、在经历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整首诗的风格细腻而深沉,既有对变化的敏锐感知,又有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接受,让人在风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的波澜壮阔与渺小脆弱。
《十月的芦苇》中,芦苇成为了诗人精心刻画的主角。“芦苇青青,还没有白头的迹象”,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芦苇青春时的生机勃勃,尚未经历岁月的风霜。“比人高了,不想长了。空下来,是想在身体里让出一条路,给一生的念想,自由穿行”,这句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芦苇的停止生长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为内心的念想腾出空间,让灵魂得以自由驰骋。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芦苇的内在世界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仿佛芦苇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生命个体。诗的风格清新自然,宛如一阵微风拂过心田,通过对芦苇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历程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让读者在芦苇的世界中领悟到生命的宁静与深邃。
《还下着雪》里,雪成为了绝对的主角。“我看到,许多人在用扫帚,锹,把原来的路找出来”,生动地展现了人类与雪的对抗,人们努力在雪的覆盖下寻找熟悉的道路,回归日常的秩序。“我还是愿意看落在房顶,山坡,田野里的雪,大片大片的——洁白,安静,和谐”,通过对比,呈现出不同场景下雪的不同命运,那些未被人类干预的雪,保持着原始的纯净与宁静,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精准的炼词如“咯吱咯吱的,都是雪反抗的声音”中的“反抗”一词,赋予雪以鲜活的生命和不屈的精神。诗的风格宁静中带着思考,如同那纷纷扬扬的雪花,让人在静谧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本身的力量和价值。
《蒲絮》一诗,蒲絮被诗人赋予了生动的形象。“蒲絮就是一个孩子,蒲棒的孩子,草的孩子,它会飞,但飞得像灰”,将蒲絮拟人化为孩子,赋予其天真无邪的特质,同时又用“飞得像灰”描绘出蒲絮飞行时的轻柔与低调。“它抵抗的样子,把持不住的样子,都很美”,语言优美动人,展现了蒲絮在风中挣扎和飘荡的姿态,无论其是顽强抵抗还是不由自主,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整首诗的风格轻柔婉约,如同一曲微风中的轻歌,通过对蒲絮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柔弱中蕴含坚韧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在脆弱中的不屈与坚持。
《另一片芦苇》以独特的视角审视芦苇。“因结不出果实而没用,因没用而愁白了头,因白了头而顺从了风,因顺从,而成为了好看的风景”,诗人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芦苇从无用的困境到成就美丽风景的奇妙转变。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外在形态变化,而是一种对自身价值和命运的重新定义。语言组合巧妙绝伦,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诗的风格含蓄而富有深意,如同一位智者在轻语,让人在思考无用与有用、顺从与抗争之间的微妙关系时,领悟到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甚至被忽视的事物,都可能在特定的情境下展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和魅力。
《天池的蓝》中,诗人以新奇的想象将天池与天空的蓝紧密相连。“就因为,天抄袭了你,天空,才有了蔚蓝”,这样大胆而独特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揭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诗中语言充满诗意和浪漫,“真想蘸一点你的蓝——描一下雾里来,再描一下风里去”,生动地表达了对天池之蓝的喜爱与向往,仿佛想要将这梦幻般的蓝色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诗的风格空灵唯美,如同一幅空灵的画卷,通过对天池蓝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纯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读者的心灵仿佛也沉浸在那片湛蓝的世界中,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对不起了,水》这首诗中,水成为了诗人致歉的对象,这种独特的设定充满了创新和反思。“对不起了,水,我不该让你站起来,我忘了,你没有骨头的事了”,诗人以质朴而真诚的语言,表达了对水的误解和歉意,将水的柔软与无形视为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而自己却曾试图改变它。“我不该总是用无色无味清澈见底,提醒你”,精准地捕捉到了人类常常以自己的标准和观念去衡量和要求自然元素的错误行为。诗的风格诚恳而谦逊,体现了诗人对水的重新认识和尊重,让人在阅读中也不禁反思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学会以更加平等和敬畏的心态去对待万物。
《雨掉到了海里》描绘了雨与海相遇的奇妙画面。“喜欢看雨掉到海里,密密麻麻的小身体,制造出了密密麻麻的涟漪——每一个涟漪,都是水的麻烦”,语言优美且富有想象力,将雨滴入海的瞬间描绘得细腻而生动,那些密密麻麻的涟漪不仅是物理现象,更象征着个体与广阔世界相遇时产生的碰撞和变化。诗的风格开阔而深邃,如同广阔的海洋一般,探讨了个体在融入整体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冲突,让人思考在宏大的宇宙中,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在曹西庄,我看到一棵躺着的树》里,躺着的树成为了独特而引人深思的意象。“我猜着:它的根一定拐了很多次弯儿,才被土收留的”,诗人通过对树根的想象,展现了树为了生存而经历的曲折和努力,也暗示了生命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坚韧与智慧。“我为它以做梦的姿势活着而庆幸,我为枝条们能在它的梦上长出来而赞美”,语言充满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生命顽强不屈的敬意和对生命奇迹的歌颂。诗的风格独特,通过对这棵不同寻常的树的描写,传达出对生命顽强的敬意,让人在看似平凡的自然景象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不屈。
《海是那样的》一诗中,海成为诗人着力描绘的主体。“大海连着天,大海的颜色,就是天的颜色。大海开出的白花,踮着脚,也够不着云彩”,诗人用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展现了海的辽阔无垠和神秘莫测,海与天的融合,浪花与云彩的遥不可及,都营造出一种宏大而令人敬畏的氛围。“把明晃晃的物件压下去,把隐秘的事件浮上来”,精准地描绘了海的力量,它既能吞噬一切,又能揭示深藏的秘密。诗的风格雄浑壮阔,如同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引发读者对海的深邃和力量的无尽思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蝴蝶之美》中,蝴蝶具有了象征意义。“看到蝴蝶,我就想叫它梁兄。那阵子,我以蝴蝶为蜜,以一双翅膀的活,奔赴坟茔”,充满了浪漫和深情,将蝴蝶与美好的爱情传说相联系,赋予了蝴蝶丰富的情感内涵。“它就要抖落花粉附着的人情了”,语言精致而富有内涵,暗示了蝴蝶所代表的美好即将超脱尘世的羁绊。诗的风格优美婉约,如同江南的丝竹之音,表达了对蝴蝶所代表的美好与善念的赞美,让读者在蝴蝶的翩翩飞舞中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生命的灵动。
《剩下的荷》里,荷的形象被赋予了超脱的气质。“她只是莲花飞走时剩下的影子,她不需要生机,她的梦正等着一场冷封存”,诗人用独特的视角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荷在繁华落尽后的孤独与坚守,不需要外在的生机,只等待内心的梦想被寒冷封存,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追求的执着。“她愿意站在风里,瘦成,别人需要的模样”,语言简洁而有力,表现了荷的无私和奉献精神。诗的风格淡雅清新,如同一幅水墨画,体现了对荷的独特理解和赞美,让人在荷的孤独与坚守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登浮戏山记》以登山的经历为线索,展开了一场心灵的旅程。“风从栈道的反面吹来,穿过我,风又高了 162 厘米”,通过精准的描述,展现了风的强大力量和登山者与风的亲密接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风的呼啸和身体的震颤。“浮戏山把人间接到了天上”,语言大气磅礴,将山的雄伟与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座山是连接人间与天堂的桥梁。诗的风格豪放不羁,如同登山者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人在攀登的艰辛与喜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的勇敢。
《坐在可克达拉的草上给天空写信》通过给天空写信的独特形式,抒发了对可克达拉的深深热爱。“亲爱的天空,我可以简称你为‘天’吗?我知道你已经很高了,但再高点吧”,语言亲切自然,仿佛与天空在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充满了童真和向往。“她蓝色的水,睡在了天上,她的每一朵白云,都是睡醒了的雪”,充满了想象力的描述,将可克达拉的美景如诗如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陶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诗的风格浪漫而温馨,如同温暖的阳光,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塔敏查干沙漠》中,沙漠和沙子成为诗人笔下富有哲理的意象。“从一粒沙子里认识风吧,认识连绵起伏,和巨浪翻卷,都是风,在找寻着自己的形状”,语言富有哲理,从细微的沙子入手,揭示了风的力量和变化,以及风在塑造沙漠形态过程中的作用,让人对自然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骆驼在前,脚窝在后。它们一起,走啊,走啊,走啊……”,风格苍茫辽阔,展现了沙漠中生命的坚韧和不屈,骆驼的足迹在无尽的沙海中留下了坚定的印记,象征着生命在艰难环境中的坚持和前行。
《牛肉干》从牛肉干联想到牛的生前,“牛吃草时,这块肉一定在动,挨鞭子时,这块肉也一定有过反抗,但牛用牛皮,生生的给压下来了”,语言朴实而深刻,通过对牛生前的想象,展现了生命的无奈和坚韧,牛在吃草时的安逸与挨鞭子时的反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最终都被牛皮所压抑,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重。诗的风格沉重而压抑,引发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让人在品尝牛肉干的同时,也能品味到生命的苦涩与坚韧。
《亲爱的绿叶》中,绿叶具有了象征意义。“你那么急着下来,秋天知道吗?你的身体还没历练出自己的重”,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绿叶过早凋零的情景,仿佛在对绿叶进行关切的询问,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脆弱的惋惜。“如果风再大点,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不知道,下一站在哪儿”,风格略带忧伤,通过对风的不确定性和绿叶命运的思考,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让人在绿叶的飘落中感受到人生的迷茫和无奈。
《我不知道,或芦苇》以芦苇的喜好为思考点,“芦苇喜水,但不知道,它喜欢清水?还是污水?”语言简洁而引人深思,通过对芦苇对水的喜好的疑问,引发了对环境和生命适应能力的思考,让人反思生命在不同境遇中的选择和无奈。诗的风格简约而深邃,引发读者对芦苇生存环境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在复杂世界中求存的探索。
《在寺院,我走过的石阶》中,寺院的石阶成为思考的载体。“当一些僧人把寺院领到石头上,石阶才像,给山安了一个扶手”,语言形象生动,将石阶比喻为山的扶手,赋予了石阶一种支撑和引导的作用,仿佛石阶是连接寺院与山体的桥梁。“寺里的石阶,等同于,石头把自己一次一次往上砍”,风格庄重肃穆,蕴含着对宗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石阶的存在不仅是物理的结构,更是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在追求信仰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和超越自我。
总的来说,冯艳华的这二十首诗,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炼词精准,诗的语言很用心精细琢磨过。她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每一首诗都充满了野兔般的灵性,灵动而鲜活,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感受到忽然的惊喜或眼前闪亮。
清水秋荷,本名冯艳华,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诗刊》《星星》《作家》《扬子江》《飞天》《诗选刊》等。有诗入选多种选本。
冯艳华的诗(20首)
◎待一会儿
如果我什么也不做,是不是
时间就会待一会?
正在爬往额头的皱纹就会待一会儿
下到半空的雨就会待一会儿
举起的屠刀就会待一会儿
年龄,就会呆一会儿
能待一会多好。就像那条路
一直在我家的前面待着
踩过它的脚,有的去了山坡
有的去了天上,有的
继续和鞋作对
只有它待在那里,才像
待一会儿的样子
◎ 像风了
风又刮到我的句子里——
有些不知不觉是不需要认得的,就像
哪一行是东风?哪一行是北风?
她们颠簸,徘徊,飞旋,断,舍,离
落在风上的字
也就像风了
初冬的上午,冬天和一天都在开始中
有些绿还没来得及深绿
就变枯黄了
最是菊花开得稳当。总觉得
这和人们的表扬有关
还说什么呢?
落叶怎么表达也没用——
一生和一辈子就是上去和下来的关系
风还在穿行
一些字被刮得纷纷扬扬。句子们
此起彼伏,像语无伦次
又像,妥妥当当
◎十月的芦苇
芦苇青青,还没有白头的迹象
这是传说的秋天?十月以倒伏献礼
大地开怀时,就叫它辽阔吧
烟雨低眉,唯有凉意让露珠透彻
远处有什么,芦苇们看不到。近处的
蚊虫们,还没有能力说出:天地之间
就不见了
比人高了,不想长了。空下来
是想在身体里让出一条路,给一生的念想
自由穿行
在去年写过的栈道上,寻找脚步声多么奢侈
就算它们绿的相似,黄的也相似
今年的不是去年的,时间也不是
——如果你也明白: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
——如果你又一次准备好了
感谢水,泥泞,和冰封期
◎还下着雪
简说下雪了,我才知道
太阳没出来的原因
我看到
许多人在用扫帚,锹
把原来的路找出来
咯吱咯吱的,都是雪反抗的声音
大门口,场院里,公路上……
总之,落错地方的雪,都会
被踩,被扫,被撒盐
这些雪,即使还活着
也都不如原来白了
我还是愿意看落在房顶,山坡,田野里的雪
大片大片的——
洁白,安静,和谐
而且,它们
不是自己白自己的
◎蒲絮
不如柳絮
凭着春风的关系
满天飞
蒲絮就是一个孩子
蒲棒的孩子,草的孩子
它会飞,但飞得像灰
它抵抗的样子,把持不住的样子
都很美。美到拿不出硬来
反对什么
禇褐色的,终究和许多老了的事物一样
接受了风的形状。在满是大草的河边
望冰兴叹,望风兴叹,望夕阳兴叹……
站在冰冻的河里。它的怀念
偶尔会被风使唤一下
到底还是看到了——
一根蒲棒瘦成了一个草棍
细细的,挺挺的。在广袤的冬天描述着
◎另一片芦苇
那么多描写芦苇的诗
都不像它们
没有人给风一个形状的定义
它看上了谁,就是谁的样子。比如
另一片芦苇的一举一动
因结不出果实而没用,因没用而愁白了头
因白了头而顺从了风,因顺从
而成为了好看的风景
◎天池的蓝
就因为,天抄袭了你
天空,才有了蔚蓝
就因为海藏过你的水,所以
它在人间
才有时蓝,有时更蓝
就算仰望或俯视,天和你
还是蓝,和深蓝的关系
这么多年,你让出的蓝太多了
真想蘸一点你的蓝——
描一下雾里来
再描一下风里去
◎对不起了,水
对不起了,水
我不该让你站起来,我忘了
你没有骨头的事了
对不起了水,我不该总是用无色无味清澈见底
提醒你,我忽略了
荡漾,澎湃,漩涡,激流……
才是你想要的偏旁
对不起了水,我轻信了
他们说的滴水穿石,并不全是
水的真理
对不起了,亲爱的水
自你从我的指缝漏下,我就明白
你执意要去的
捧是捧不住了
◎雨掉到了海里
尽管到了我这已是涤荡。但我还是愿意等
那些移动的山丘过来,撞一下后
就认出了我的脚骨
在茫茫的大海边,我们不缺水
我们只缺对辽阔的占据
辽阔和占据,在我们之间
也比喻不了什么
喜欢看雨掉到海里,密密麻麻的小身体
制造出了密密麻麻的涟漪——
每一个涟漪,都是水的麻烦
她们多么幸运,有了大水的身份
就凭着这个身份,悲伤时
也能咆哮一下
◎在曹西庄,我看到一棵躺着的树
我猜着:
它的根一定拐了很多次弯儿
才被土收留的。这是我看到过的:
最稳的根,和最好的厚土
一棵树
一定是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或是
它毁灭了一股风连根拔起的梦想
在曹西庄,一棵树就那么躺着
在天的下面,在空的上面
我为它以做梦的姿势活着而庆幸
我为枝条们能在它的梦上长出来而赞美
不管是向天,还是向地
能垂直就够了
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候
绿意还不够表达春天。但风已有了
往同一个方向吹的样子
在曹西庄,一棵躺着的树绝不是睡着了
因为走近它的人,都用站上去
试探过它
◎海是那样的
我多次看到:大海连着天,大海的颜色
就是天的颜色。大海开出的白花,踮着脚
也够不着云彩
白云悠悠,自有天理。于是
你汹涌。咆哮。与礁石拼命
而你是长大了的水。你的辽阔和深
也是天理
天好时,会有波光粼粼斜插进来
不能睁大眼睛去看,但又
不能闭上。仿佛眯起来才适宜
才觉得亮。我在想:
深水里有那么多鱼会飞,会暗语,会嗖的一下
大鱼吃小鱼,但我
什么都看不见
如果海是那样的:
和白天一起亮,和夜晚一起黑
把明晃晃的物件压下去,把隐秘的事件浮上来
我固执地认为,海的水都是从有根的地方
长出来的。如果可以拔一拔
我是说,海水的根
◎蝴蝶之美
看到蝴蝶,我就想叫它梁兄。那阵子
我以蝴蝶为蜜,以一双翅膀的活
奔赴坟茔
把花色当轨迹来爱自己
——这个世故容不得的好看之物。终其一生
也没能酿出甜品
它就要抖落花粉附着的人情了
听过惊雷,听过呻吟。但它
从不对万物发声。站立,只站在花草需要的位置
奔跑的,撒谎的,喜悲的,都挤压在双翅之下时
善念就飞了起来
作为埋葬:
或是嗅几下人间的花蕊
或是偷了几口上帝的蜜。而它对变化的抗拒是:
不动,用双翅夹住
整个世界的大风
◎剩下的荷
她只是莲花飞走时剩下的影子
她不需要生机,她的梦正等着一场冷封存
她经过的热,是去过火的
这和庞大的水系没有关系
她飘走时多么极致——
作为活着的脸,她的美
必须赶在时间之上
残和枯,她都不是
她是大花,她比爱,多一个莲子的位置
她的脖颈是秋天故意划伤的,把头颅低回生长期
是她自己的顺序
她愿意站在风里,瘦成
别人需要的模样
有过六月的粉就不愿再白了。现在
她以皱纹的颜色剩下来
但不是老了,只是
不愿意再开而已
◎登浮戏山记
听他们说:一直走,能到天上
我战战兢兢地跟着他们。像跟着一群
会走路的思想
到了山腰。风从栈道的反面吹来
穿过我,风又高了162厘米
我不相信那朵小花会在悬崖上站一辈子
——害怕时,所有的石头,都高高在上
只有松鼠不陌生,它一窜就不见了
我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丢
再往上走,云就来了
她完全不给你想象——铺天,还是盖地?
你不能用:不规则,不确定,自由,没有路就是路
来理解她。但我相信
她治理雨的能力
置身在这个大场面里——万物奔腾,群峰涌动
浮戏山把人间接到了天上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轻。后来
云一次次用缠绕和碰撞鼓励我
再后来,我站在这里不动
假装,是这儿的山峰
◎坐在可克达拉的草上给天空写信
1
亲爱的天空,我可以简称你为“天”吗?
我知道你已经很高了,但再高点吧
你的白云已经落在了雪上,天山就要穿过了你
2
我坐在可克达拉的草上给你写信
天高云淡,但这并不适合抒情
亲爱的天,你和他们说的老天
不是一回事,就像
赛里木湖的风和伊犁河的风一同吹来
我不知道哪一个在上面一样
可这里的水蓝得都像你啊
这让我信了:赛里木湖和伊犁河
都去过天上。我还相信:
天的那面也有风
3
坐在可克达拉的草上
羊群,马群,蝴蝶,蜜蜂,都一笔带过
鞭子甩在信封的外面
薰衣草要一垄一垄地栽在信里,这样
你看信时,紫气才会慢慢东升
写到水时,伊犁河就哗哗地淌了过来
谁也别想说服它,就算
整个那拉提草原,也不能
茶马古道太长,我装不进去
丝绸之路太宽,我也装不进去
4
亲爱的天,现在的可克达拉谁都不像——
她蓝色的水,睡在了天上
她的每一朵白云,都是睡醒了的雪
每一只羊,都是云朵
落在了草上
蓝天长在雪山上,我的天涯啊——
突然有了高的模样
5
亲爱的天
请替我问候春雨,也替我问候秋风
告诉太阳,月亮和星星
我们:天天见
亲爱的天,你打开信封时千万谨慎
这样,一个美丽的可克达拉
才会稳妥地,从天而降
◎塔敏查干沙漠
八百里瀚海
这是多少沙子的家啊
一粒挨着一粒,一家挨着一家
在科尔沁,你喊:塔敏查干——
她们就好成了沙漠
从一粒沙子里认识风吧
认识连绵起伏,和巨浪翻卷
都是风
在找寻着自己的形状
星辰浩瀚,仿佛一粒粒沙子去了天上
它们对应着人名,静止或闪烁
而我低头捧起的,又像是
聚在了一起的星星
在绿色和水被隐去的沙漠
“我把一粒粒沙的触觉说给脚窝听”——
骆驼在前,脚窝在后。它们一起
走啊,走啊
走啊……
◎牛肉干
这是牛的那一块?前腿?后腿?
还是抓住脊骨的那块?
牛吃草时,这块肉一定在动
挨鞭子时,这块肉也一定有过反抗
但牛用牛皮,生生的给压下来了
……如今,牛死了,肉干了
我把牛肉干放在嘴里,嚼几下
已经完全没有了
草的味道,鞭子的味道
一块牛肉
是草在身体里的另一种生长
也是鞭子在身体里的另一种生长。现在
就算我能把牛的眼泪嚼出来
还是觉得,不够滋味
◎亲爱的绿叶
你那么急着下来,秋天知道吗?
你的身体还没历练出自己的重
颜色,还深得不够迷茫
你信石头上的露珠都是汗水
你把纹络里闪电和雨的故事,说给它听
你还信了
它轻唤你的声音,是从石头里面发出来的
一块水落石出的石头:圆润精美
你靠一会儿就走吧
亲爱的绿叶,你的身体越来越轻
如果风再大点,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不知道,下一站在哪儿
◎我不知道,或芦苇
芦苇喜水,但不知道
它喜欢清水?还是污水?
不知道,它的白
秋风说清楚了没有。只知道
冷渐渐靠近了,它才显眼
只知道夏天的热情走了,它才觉得自己
活得合情合理
◎在寺院,我走过的石阶
作为另一种路,大地生出它的时候
寺院还在低处
当一些僧人把寺院领到石头上,石阶才像
给山安了一个扶手。上或下
要按香火的次序走。你总觉得有神领着你:
承载隐于侧面;祈祷,要正对着佛
求一件事要跪三次,并且
让命从你撒开的手中跑出去。因我一直信:
佛是最能给我好处的人
寺里的石阶,等同于
石头把自己一次一次往上砍
等石头到了一定年龄,沧桑允许一个女人
用翡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