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夏虫鸣秋韵
文/何俊锋
九月将要过半,不是深秋,天气依然炎热,早晚有温差还是很明显觉察,可秋热还依然蛰伏在时光里。没有枫叶如霞,没有秋色满山,但秋里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浓缩在一片片枯焦的秋叶,一滴滴清亮的晨露和一个个饱满的果子里 。从春天走来四季的美是清晰可见的,也是一点一点在时光的远去里变化着。秋的敏感从一片叶子的枯黄里开始起了秋心的涟漪。还有那秋日夜色里的私语。当夜色微沉,四周寂静时,远处近处落入耳的只有隐隐的虫声,还有渐渐凉如水的夜色,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小村的夜色,没有灯火通明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有茫茫黑色笼罩,到深夜时,沉浸在暗夜里的蟋蟀们,开始弹起它们心爱的琵琶,轻轻唱起小夜曲。这是小村里丰富的夜景,有满满的寂静和欢喜。忽的一声霹雳惊弦,大树丛里飞出激越之声,秋蝉斯心裂肺的高亢一曲。打破了这暗夜的宁静,也就一舜又恢复了夜的宁静,寒蝉凄切,也要做着最后的告白。秋日私语在虫儿的鸣叫声声里渐渐收尾。夏蝉从春生夏来,叫到秋天,从新生叫起到入秋,叫至沙哑叫来秋色满天,而它却要面对短暂的绽放其后永久的沉入夜色。
于蝉而言一天天的鸣叫,就是它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更也是它表达对夏天的欢喜,和秋天的不舍。都说秋水天长收夏色,岂知对蝉而言是残酷的。四年的蜕变只为在这个夏天能够成为炎热里的一抹清凉,感受生命的热烈。鸣叫出对自然的喜爱。蝉只有在夜晚星空点亮时才会停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夜已过半,秋已归来,蝉还在鸣叫最后的不舍。秋风乍起,寒蝉鸣泣,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向天而歌,向着生命致敬。
相对于蝉而言,青蛙则更理智一些,入得夏来青蛙们嘹亮的歌声响彻在田野大地上。尤其是晚上的大合唱,与高音歌唱家一样,响亮的鼓声在夜色里回荡。天边不久就会被震出亮闪闪的光辉,一入秋,青蛙们早早就开始了冬眠的准备工作去了。夜色阑珊,秋风忽起,秋雨忽至,帘外雨潺潺,连晴不知夏去,连雨方知秋寒。人间忽晚,山河已秋。虫声渐隐,草木葱茏依旧,天高云淡,虫鸣已歇,秋浅余热。
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时光匆匆,季节早已开始暗香盈袖,八月九月都属于蛙叫,蝉鸣,绿意葱茏的清秋,因为喜欢而少了几分不必要的纠结,而秋热,却让人倍感艰辛。走在这季节的光阴里,喜欢这秋天的季节,从虫鸣蛙叫蝉高歌的时候到满树金黄,早已秋韵袅袅,丰硕饱满,光阴静谧,秋光斑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橙绿时。
嫪毐叹
文/杏儿海
邯郸市井一狂徒,性异能穿车轮舞。
吕相收之门下客,巧计入宫侍太后。
太后宠爱势渐隆,孕子迁居掩人目。
长信封侯掌大权,两郡更名嫪毐国。
奴仆数千宾客众,盛极一时心难束。
东窗事发祸将至,私通淫乱事败露。
谋议秦王崩后计,拥立亲子心不古。
闻风惧祸思谋反,盗用印玺乱宫府。
秦王冠礼蕲年宫,叛乱骤起惊云翥。
平乱之军速出击,咸阳交战败如土。
党羽尽诛客服刑,千家削爵入蜀路。
车裂之刑惨收场,双子同亡族皆戮。
昔日荣耀化泡影,留下叹息后人悟。
书法之源
文/屈军强
书法是我们的十大国粹之一,书之形,法寓美,美情深,这门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它的历史由来、艺术特性、美学特征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东方艺术的独具思维和精神魅力。
汉字之形,释读古韵。人言为“信”,止戈为“武”,羊大为“美”,日月星河,龙虎鱼虫,书画同源,书画同理,丰富的文字意境,为书法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美学,点、画线的“取象”,让书法艺术有了自然之美和情境之美。真可谓“穷造物之情者,恒得真之美。”
书体之源,领略古风。甲骨清秀,大篆苍古,小篆婉丽,隶体浪漫,行书遒劲,草法飘舞,楷书端庄,一种起源,一段演变,把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把汉字写意与文房四宝结合起来,让书法艺术新景迭出,古风荡漾,启迪后人。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郑板桥、毛泽东,一代又一代书家在中国书法的画廊中留下了各自辉煌的一页,指引着后人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守正创新。
书之理论,践行古法。帖之临摹,贵在形势;书之悟道,贵在体验。篆有法,楷有奇,行见韵,草知神,入帖者形似前人,出帖者有自家面目。学古人,扬古风,一靠悟,二靠养,三靠新。请听古今大家说: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上。字字接贯前后左右,一气相生。”又言:“心正则笔正。”再言:“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些都成为今日书法创作者的法宝!《石鼓文》、《张迁碑》、《九成宫》、《兰亭序》、《千字文》等等,成为我们临摹历史,效仿书家,传播文化的重要法帖。
书之欣赏,贵在品位。作品有象,可催联想。神采情境,可观古趣。书法欣赏是观之象,品之意,“意象”体验,方悦心灵。从“目观”到“心观”,才可领悟作品之形质之道和意境大美。“书之玄妙,必资神。”“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虞世南和张怀瑾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欣赏书法作品,既要关注其外在的形质美,更要体味内在的意蕴美,以达到学习书法历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目的。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一看笔法,二品墨法,三观结构,四重贯气,五赏章法,六知情趣。
八宝楼老屈吉语百印
印文:唯善是宝
文/屈军强
和和气气对人真爱,心要善
堂堂正正做人真诚,心守正
清清爽爽让人真心,心常宽
仁仁爱爱待人真善,心应好
自自在在养人真美,心界开
欢欢喜喜爱人真诚,心遵和
得得失失赢人真行,心情静
开开心心贤人真学,心快乐
诚诚恳恳启人真做,心诚信
写写画画乐人真趣,心必雅
平平安安福人真美,心思安
幸幸福福富人真赞,心健康
。
中秋,每一位游子想要的并不多:故乡天空的一轮明月,母亲唇边的一声乳名
文/何俊锋
我把这轮明月,叫做故乡;我把所有温柔的记忆,叫做思念。剪一幅秋风里浓得化解不开的乡愁,似乎初春的冰河上,才飘过第一声童年的笛音;似乎夏夜的流萤和蛙声里,还藏着许多年少的秘密。可转眼之间,三径篱落,霜花满天,江枫渔火,开始愁眠。时光的脚步,已蹚过夏的河流,正泊在蒹葭苍苍的中秋。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任泪眼朦胧,遥望帘外几番风雨,也留不住时光渐行渐远的脚步。任快马加鞭,追赶远山几度夕阳,也唤不回那蹉跎过的深情岁月。
天穹茫茫,长风浩荡,大雁南去人北望,天涯何处是故乡。我随着这个世界摇摆,追名逐利,忘了来处,忘了回程,最终无家可归。今夜,借这秋风,借这月光,将所有的回盼,刻满故里,那山川不改,正是月华如水的归期。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有了漂泊;异乡安置不了灵魂,从此有了思念。故乡,不知被赋予了多少寄托,又留下了多少叹息、快慰或惆怅。在外打拼的人,一程程孤寂,一程程辗转,每一段花红柳绿的章节里,总浸染着寒光凛凛的雨露风霜;每一个强装的笑容里,都藏着鲜为人知的艰难和心酸。
在中秋,明月照你,也故乡。那雨中的叮咛,风中的守候;那歪斜的脚印,曾经的梦,早已在情感小火慢炖的流年里,形成了乡愁那厚重的包浆。曾以为: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谁曾想:异乡的梦,不解游子的心。淌过了他乡漆黑的夜,走过了他乡冰冷的街,每一段红尘过往,都被演绎得热泪盈眶。也许,人这一生所寻求的,大概就是最初失去的吧。
回首趔趔趄趄走过来的时光,恍然发现:没有什么,比花更禁不起风雨;没有什么,比游子的心更脆弱。真想,穿过汹涌的人海,穿过重重的光阴,回到故乡,再吹一吹那田野的清风,再看一看那远山的明月,再听一听那温馨的乡音……真想,走过每一条街,都能见到熟人;真想,敲开每一扇门,都有笑脸相迎;真想,问及每一个名字,都在这无情的世上,深情地活着。我们在明月里享受了温情,我们在流年里忘记了花开,我们在时光的路上,越走越远,远到天涯,远到不可回头。
在中秋,在令人心疼的八月,才知道再圆的满月,也敌不过故乡的诱惑。我们只能拼命地伸出手,一手摘取月光,一手摇落乡愁。天际星空下,一样的明月,一样的思念。只要这轮澄澈的月照着,纵然三万里寸草覆满,我们也能指认万里云天外,那没有路标的故乡;只要这轮澄澈的月照着,人生的路,永不迷失。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其实,每一位游子,想要的并不多——故乡天空的一轮明月,母亲唇边的一声乳名。
八宝楼老屈对联百副
作品注释:
酒香西凤,人忆柳林
文/屈军强
“通” 字说书法
书画通古,古情古意笔写精彩
书画通灵,灵性即兴笔写优美
书画通德,德厚载福笔写正直
书画通情,情真意切笔写意境
书画通趣,趣味横生笔写奇文
书画通文,文诗寄爱笔写才华
书画通勤,勤奋有得笔写甘甜
书画通气,气韵生动笔写正大
书画通法,法中寓美笔写规范
书画通理,理智仁爱笔写和善
书画通乐,乐在其中笔写平安
书画通寿,寿出毫尖笔写吉顺
书画通美,美意延年笔写风景
书画通智,智者见智笔写时光
书画通养,养心养情笔写执著
书画通友,友情分享笔写快乐
慢慢生活
文/屈军强
不急,不躁,
每一天,每一事,
慢慢生活,
真好!
煮一杯茶,慢慢品。
人间沉浮,
人生兴衰,
都能体味生存的滋味。
作一幅字,慢慢写。
一笔一画,
一情一境,
都能体味历史的意韵。
放一首曲,慢慢听。
龙凤呈祥,
喜气洋洋,
都能体味旋律的优美。
作一首诗,慢慢思。
山水有灵,
天地大美,
都能体味活着的潇洒。
散一阵步,慢慢走。
左听鸟唱,
右观风景,
都能体味生命的自在。
慢慢中幽静,
慢慢中快活,
慢慢中知足,
慢慢中享尽人间福慧。
日出日落引出新的故事,
每天早晨的太阳都是新的,
慢慢欣赏。
花开花落留下许多收获,
明天风光的画卷已经展开,
慢慢眺望。
美意延年,
定格和善。
家
文/李君
什么是家?
家就是妈。
爸妈组成一个家,
含辛茹苦育娃娃。
一心一意过日子,
有钱他们舍不得花。
辛辛苦苦一辈子,
到底为了啥?
家是避风的港湾,
家是人生的灯塔。
无论出门有多久,
进门首先喊声媽。
家是避雨一把伞,
爸妈知道娃冷暖。
衣服淋湿马上换,
点火炊烟快做饭。
爸妈心疼儿和女,
唯恐孩子受委屈。
儿女娘身一块肉,
娃行千里娘担忧。
爸妈撑起这个家,
不怕地陷老天塌。
能给娃们去漲胆,
事业有成眼光远。
爸妈撑起这个家,
盼望孩子像朵花。
光宗耀祖创伟业,
高高在上不违法。
爸妈撑起这个家,
照亮前程似灯塔。
努力拼搏去工作,
一心一意建国家。
这个家,是爸妈,
孩子应该孝敬他。
他们受了多少罪,
付出青春和年花。
要知养儿不容易,
报恩如今在当下。
希望天下儿女们,
成为孝子好娃娃。
中秋怀古
文/八宝楼
中秋月圆万户欢,芙蓉小饼香更甜。
嫦娥奔月临仙境,伐桂吴刚代代传。
如镜玉盘情无边,天清如水灯船燃。
玩兔儿爷真切切,熬夜偷菜寿自延。
吃鸭兴旺快乐添,观潮听声掀巨澜。
辟邪消灾吃芋头,五福盈门喜平安。
献果诗话颂尧天,合家如意好梦圆。
桂花酒歌怀志壮,皓月相伴走雄关。
惊闻诗友家境有感
文/康登科
诗才比李杜,
命运却彷徨。
奋发为生计,
不忘写华章。
作者 2024.9.15
秋风瑟,天气凉,绽放与凋零并存,繁华与沧桑平分
文/何俊锋
秋是一本古老的诗集,记载着浪漫情怀,书写着满身沧桑。蒹葭,苍苍,是如水的向往,书写着“露从今夜白”的乡思。丹枫,一树,是如火的嫁衣,淡墨着笔勾勒出残荷疏雨的清韵。秋风瑟瑟,光阴的韵脚,以碑铭流传,似烟沙无声,将时光磨旧,把岁月蹉跎。秋雨凄凄,像一首情意绵绵的诗,里面有百年小巷,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往事画墙,光阴打马,一路看花,多少花好月圆,徐徐回望,谁的旧事,叠一行绿水,瘦减一分花,飞一行白鹭。
纵使如初见,芳华不在,像眼下深秋,怜人一生,却不能使人承欢相见,也未能让人清心相别。可纵使华发,漂泊天涯,也有人以青春,砌下梨花,围起栏杆,等一人归。纵使人事离弦,风华荏苒,也有人在黄昏,轻叩野外柴门,枯等一座城,闲数一院花。纵使岁月向晚,也愿长风共醉,也有一腔闲情,摇丛竹,落清影,烟水千万家,都共赏一轮月,共享千里婵娟的温柔。
往事流转,扶起孤烟,季节更改,目送归雁阵阵,岁月早已不复当时,每一缕褶皱里,都有一个你,也有一个我,在光阴里欢喜。秋天老成心弦。秋草枯黄,秋水潺潺,长句短句,时光慢慢地弹。故事与情怀,格格不入,那些随风而过的想念,往事,情意,都随风轻扬,淡了,薄了。心,无痴无念,似淡墨,像素影,如白云幽石,溪花禅意,寂寂孤心。
秋,绽放与凋零并存,繁华与沧桑平分,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栾树尽情地开花,披着阳光,羞红了脸,不管是风是雨,一直在尽情绽放,自己做自己。秋渐深,所有的叶落,落成诗行,随着秋风,尽情飞舞,自己成全自己。我们这向死而生的一生,总有起伏,总有人在你落魄时落井下石,也总有人为你雪中送炭,给你温暖。
有人用一段同行的路,教你成长;有人用一段情,让你红了眼;有人在你低谷期陪你熬着,温暖着你的心。
流年长短,都已逝去,别太放在心上,好好珍惜当下,怜取眼前人。一梦浮生,来来往往,皆是过客,能陪你走到最后的才是同路人。秋风萧瑟,天气转凉,愿你安好。往事悠悠,清凉如梦,浅喜如念,愿我们,携一份从容,盈一怀慈悲,在秋的转角处,乘着月色,安然老去。愿那些爱过的,愿辜负的时光和人,逝去的岁月,在岁月深处安然无恙。
七古-扶武联墨翰中秋
文/窦建民
八月十三迎中秋,
法门书院热气腾。
武功书友来捧场,
翰墨纸上耀雄风。
武功书家王顺虎,
一生建筑名天承,
伟业千秋地生金,
行业圈内称名星。
多年喜爱书法艺,
苦心临摩下真功。
出露锋芒显锐气,
厚重圆润似洪钟。
书院领导特重视,
热情款待很仔细。
一起书字互交流,
取長补短提书艺。
今日正逢中秋假,
小黄楼内请阁下。
鸡鱼肉酒奉桌上,
共同举杯人欢畅。
八月十五月儿圆,
扶风武功情相连。
自古情通义道随,
书友结缘传千年。
2024.9.15于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