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马山有一座山叫龙象山(滚栗山)。属于泰山余脉。是泰山余脉北望长清的中间地带。山势并不很高,但登山远眺,南观看马山、肥城、北望长清、济南,东接五峰、东南连绵是泰山,龙象山后崮云湖、长清湖、长清风光尽收眼底。龙象山如平原沃野之上的一道隆起的屏障,自古以来,因它具备居高临下的天然地位,是兵家扼守要地。龙象山下双泉庄在战争年代,曾经是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处处涌动着民拥军,军爱民;军民一家亲的故事。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原长清县伪县长冯寿彭逃离长清,率部投国民党。10月,国民党军冯寿彭所属二团,在团长张县庭带领下,重返长清县城。抗战胜利后,峰山县改为长清县。冯寿彭所属二团,改编为国民党长清县保安大队,下辖三个中队,每个中队编三个排。
一九四七年,农历九月初,缪春山政委和参谋长带七团一进驻大峰山区的黄立泉,张李庄,吴志笃团长在马山战实围后,带队从津浦铁路东回师马山地区,全团在五红庙哈。战后相逢,指战员们非常高兴。七团指战员大部是长回长清后希望打几个胜仗,特别听到敌人杀害地方党政干部的一些情况后,更希望打胜仗,消灭敌人,为死难列士报仇。
九月初十夜间,县长张澄秋、县委书记高逢五,团长吴志笃,政委缪春山和郭哲生参谋长一齐讨论研究如何对付敌人的坐剿、扫荡问题。张县长说:从敌人重点进攻和几次扫荡以来,长清县还有几十名党政干部遭敌人残害。现在七团和县大队,汇合一起,兵力大了,希望能在长清打个胜仗,鼓舞安定一下群众情绪。吴团长说:扫荡的敌人,已撤回肥城,可以乘机打一仗。张县长和郭哲生参谋长开玩笑的说:"老郭,咱们长清县的兵,都叫你给带走了。你现在是回娘家,应该在娘家门上打个胜仗,鼓舞长清人民反扫荡的斗志。"究竟打哪里好呢?争来论去,最后大家都同意打滚球山。滚球山据点是这次敌人扫荡后按的,保二旅的一个营驻守着,实际只有一百多人。据点只盖了住房,挖了防御工事,没有修围墙、碉堡。我们部队首长一致的看法是并不难打。九月十一日夜里,我们对滚球山敌人发起了攻击,一营营长于伯珠,教导员张志健,带队从双泉庄主攻,二营营长李恒福,教导员张鹏带队在东洋河,一面指挥四连从徐家大沟,侧击滚球山(又名滚栗山)敌人,一面指挥六连攻占滚球山最高山头,五连准备打崮山敌人增援。长清大队队长孙延庆,副政委杨志带队在宋村堵截滚球山敌人,并准备打长清城的敌人增援。激战一夜,敌人未被全部歼灭。六连已控制了滚球山的最高山头,又被敌人攻占。天亮后,我部队撤出战斗,七团驻季家西山,长清大队驻华庄。
1947年10月25日夜,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我第一军分区(泰西军分区)七团、长清县大队、长清县委、县政府在龙象山(又名滚栗山)和国民党七十三军十五旅、七十七旅、保五旅发生激烈战斗,在战斗中有很多战士受伤,伤员有的被转移到山下的双泉庄村,战斗结束后,部队连夜转移到尹庄、王庄及附近村庄。翌日晨,国民党七十三军十五旅、七十七旅、保五旅分5路对我部队驻地实施合围,妄图将我七团、县大队、长清党政机关围歼在该地区。由于陷入敌人重围,遭到敌人猛烈火力攻击,七团和县大队均有伤亡,遂决定向北突围。县大队一连抢占陈沟湾北山有利地形,以密集火力掩护部队突围。县大队三连及县党政机关在前,县大队二连及七团在后,英勇战斗,经尹庄、王庄北山、满井峪东侧、陈沟湾北山,奋力突出包围圈,沿土屋、贾庄、小屯方向前进。行进至月庄北沙河一带、又遭到国民党正规军及县长支剑光所率领县保安大队的阻击。
1947年,县保安大队为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围剿”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扩编为保安总队,国民党县长支剑光任总队长。刘传浩任副总队长。总队下辖两个保安大队和一个保安警察大队,共1000余人,警察大队属省警察厅和国民党县政府双重领导,县警察局长兼警察大队长。警察大队辖3个中队,共200余人.。各中队配有武器、装备有轻机枪和步枪,人员全部住县城内。这次在国民党县长支剑光带领下,全巢出动,参与围追堵截我县大队和七团,我七团和县大队(独立营)干部战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的国民党县长支剑光狼狈逃窜。我军进至水泉峪东山。稍事休息,东越津浦铁路,转移到历城地区。县党政机关、县大队、七团终于突出重围。这场突围战非常惊心动魄被永远铭记史册。
长清区马山镇双泉庄村,三面环山,村子紧挨着龙象山(又名滚栗山),解放战争时期这个地方是个游击区。一直是敌我双方争夺要地,在三年的反扫荡斗争中,我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顽强的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斗争。
1947年10月25日夜,解放军第一军分区(泰西军分区)七团,长清县大队,长清县委、县政府在滚球山和敌人发生激烈战斗。解放军营长李化禄在战斗中负伤,被转移到长清马山镇双泉庄李贵山家中养伤。李贵山是地下共产党员,明的是村里的村长,李贵山妻子勤劳贤惠,李化禄在他们夫妇的精心护理照顾下,饭量大增,体质明显好转。在养伤时,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1947年11月里的一天快过年了,天气异常寒冷,国民党七十三军十五旅突然袭击七区根据地,在马东(镇驻地)及周边村庄“座剿”,称“四十五天座剿”妄图剿灭共产党领导的峰山县武装力量,还乡团也乘机反攻倒算,杀害革命干部和民兵积极分子。县大队几个战士负伤夜间来到双泉庄村,他们在寒冬腊月里,还没有穿上棉衣,李贵山便赶快连夜让家属和邻居赶制棉衣,没有棉花,没有布;他们就把过冬的被子拆了,给这几个战士制作棉衣,使战士穿上了棉衣御寒,住在李贵山家里。
第二天上午这几个战士正和在此养伤的解放军营长李化禄谈工作时,李大爷的邻居来报信说,国民党兵和还乡团来到离村不远的地方,看样子是要来他们村搜查,怎么办?村外原来藏八路军的空坟墓内装不下这么多人,向村外转移也已来不及了。几个战士们纷纷掏出枪要和敌人拼命,被李贵山制止,敌人来的人多,又带有机枪,这里离马山、崮头据点不到十里路,硬拼会吃亏,如何躲过敌人的搜查呢,村长李贵山吩咐所有战士先到其他老百姓家藏起来,这个村群众基础好,都会舍命掩护子弟兵。那个年代,当地老百姓为军队做得太多太多了。李化儒要求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一旦被敌人发现便先下手为强,边打边撤到村后的滚栗山上去,那里易守难攻,容易转移,但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和敌人交火。安排好后,李化禄便带领战士迅速隐藏起来。
李贵山便赶快迎了出去,见到伪军中队长在安排几个伪军要挨门搜查,边赶忙走上前说:“我是这个村村长,长官这麽冷,让弟兄们到我家里,喝一杯,暖暖身子,弟兄们走了这么远的路,也饿了吧。”伪军队长一看怀表,十二点多了,便说道:“咱们先吃点饭”。李贵山边赶快将他们让进自己家,进行招待,这些伪军见有好吃的,坐定狂吃暴饮。双泉庄村内紧外松。有人在李家院内指挥布置饭菜烟酒,有人随时在暗处观察敌情,以防万一。李贵山大爷轮流向各桌敬酒。
这些伪军酒足饭饱后,伪中队长说:“啊,天不早了,到村里看看。”李贵山就对伪中队长说:快过年了,别搜了,弄得人心惶惶的,我们这个小穷山村共产党干部、军队不会到我们这里来。伪中队长扭头看着李贵山说:“我们奉命来清乡搜查共产党县大队,说真的,有共产党县大队来过没有?”李贵山说:“我敢拿脑袋担保,没有。不信就挨家挨户搜搜。”伪中队长吃得开心,见天也不早了,他们也害怕天黑后游击队员趁着天黑袭击他们。便说“好、你说没有就没有,我还不相信你吗”,说完,便赶快走了。
临走将李大爷家的一只羊牵走了。 其实许多次,李大爷都是这样机智应付过敌人,保护了军队的伤病员。多次躲过敌人搜索。使在此养伤的解放军战士们化险为夷,李化禄伤好后重返战场,参加了济南战役。解放后李化禄转业在到地方工作,还多次来过双泉庄村探望李贵山老人。红色基因得到传承,双泉庄村现在是“双拥共建模范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被滚栗山下双泉庄的群众冒死在战场上抢救下来,每当敌人来扫荡时,他们便把受伤的战士隐藏起来。在双泉庄群众掩护和救助下,使受伤的伤员很快康复重返战场。有的受伤严重的伤员在群众中养伤长达半年之久,老百姓把部队受伤战士当作自己亲人照顾,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老百姓吃糠咽菜,也要节省粮食,给伤员吃;没有一位伤员被暴露。龙象山下人民群众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藏军粮,运军粮、做军鞋,在战争年代曾经多次掩护八路军、抗日干部,和受伤的解放军战士,为革命做出了太多的贡献,军民结下深厚友谊,红色基因得到传承。在新的时代,龙象山下又谱写出军民鱼水情的新故事。
前几年,由于双泉庄村地处山区,进村没有机动车道路,缺水,人畜吃水困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几年来,山东省军区来该村帮扶,通过精准扶贫使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裂变。人们忘不了,省军区的将军们多次来到双泉庄这个小山村,他们冒着大雪,走进山里,查看地形,选井口,指导打井。打出深井、修通道路,战斗初战告捷。点燃了该村的致富梦,也为该村经济发展筑牢了发展基础。村民忘不了将军们为了该村的发展,走遍该村的山山岭岭,他们深入农家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该村实情,冒着严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流,引导他们改变思维和观念。为该村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为把美好未来变为现实,军区将军们多次登上龙象山,他们如大战役开始前一样,仔细勘查地形,心里不仅装着老百姓,而且装下了双泉庄村的沟沟坎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不能破坏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是关系到长远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短期的经济利益。省军区首长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长远观,整体观。不引进有任何污染的项目,做好规划,逐步把该村建设成一个美丽村庄”。省军区将军和首长们换了一届又一届,扶贫攻坚的仗,一个接着一个打。如何帮扶该村尽快脱贫,走上富裕路,军区将军们彻夜难眠,反复论证,要让这个山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找到精准扶贫的钥匙,打开禁锢了千年的锁链。将军们为该村选准致富突破口,确定必须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先从改变种植单一农作物开始,引进种植高经济效益的中药材,党员带头种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调整,使该村快速致了富。
该村与周围乡镇30多个村庄结成帮扶对子,成立经济联合体,总计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建起中药材科技园,成为山东中药材生产基地。药材基地有20000多亩,药材品种达到170多个。随着这几年发展,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吃上自来水,用上太阳能路灯。建起矿泉水厂,中药材的种植、科技研发、加工销售、观光旅游成为一体,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科研、培训、加工一体化。搞起生态绿色农业,修建了泉城锦鲤文化小镇和观光旅游,游客纷纷踏至而来,双泉庄村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走上中药材种植国家标准化,产品加工现代化、商品销售品牌化路子,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民说道:“水有源、树有根,吃水不忘挖井人,世代不忘解放军。”该村现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红色基因得到传承,双泉庄村现在是“双拥共建模范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昔日的那个穷山村旧貌换了新颜,现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明村庄,山东省双拥共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支部书记王庆柱同志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该村双拥共建的故事正在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