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古今——从曹操与项羽谈谦逊与成长
文/高兴(成都)
这篇随笔,还是在一年前,因为某些人与事,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写下的一篇日记,也算是感慨吧。之后便将它搁置在一旁,今日无意间翻阅旧文,再次阅读,觉得借此机会干脆将这篇拙作推送给朋友们,与大家一起探讨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权当这是饭后茶余的谈资。
曹操,应该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了。这位具有深远谋略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东汉末年天下动荡、群雄逐鹿之际,他在故乡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对抗董卓。尽管最初的联合未能取得胜利,但这一行动却壮大了他的实力。曹操的卓越之处在于他能够在其他诸侯犹疑不定的时候,迎接天子至许昌(后改称许都),从而掌握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逐步击败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等北方诸多割据势力,并成功降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奠定了中国北方的基本统一,为后来魏国的建立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北方的统一有助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中原地区逐渐恢复生机。
提到曹操,这里还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据说曹操曾患有头痛病,名医华佗提出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来治疗,但曹操怀疑华佗是敌对势力派来暗害他的,加上对开颅手术的恐惧,最终不仅没有接受治疗,反而将华佗处死。这一举动不仅使华佗这位杰出的医者冤死,也间接导致了曹操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最终因病逝去。公元220年的庚子年,曹操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尊为魏武帝,安葬于高陵。
另外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项羽,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正是因为项羽武力出众,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才养成了他过于自负且傲慢的性格,体现在对刘邦的轻视、对范增等谋士的不屑等方面。由于他的过度自信,导致他不愿接受他人意见,最终败给了刘邦。即使在他面临绝境、于乌江边自刎前,依然没有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将失败归咎于命运,而非个人能力的不足。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能见到类似的现象。一些人,尤其是某些创作者,他们自视甚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其他同行的意见。甚至当有人提出建议时,他们会勃然大怒,这种行为实在有损斯文。比如,在职场上,有的领导者不愿听取下属的意见,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团队决策失误;又如,在学术界,有些学者固执己见,拒绝接纳新的观点,阻碍了学术的进步。这些现代的例子提醒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保持谦逊的态度,愿意聆听不同的声音,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曹操因讳疾忌医而终,项羽则因狂妄自大而亡。历史上的这些教训应当成为我们后代的一面镜子,如果后人不从中吸取教训,即便撞上南墙,也不一定能有所醒悟。因此,不论是在哪个领域,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才能进步进步!
写下这段文字,愿与诸君共勉!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