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方的呼唤
在阳城县西蟒路从事公路建设的张学花接到了远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七旬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满是期待:“花,今年中秋能回来吗?你妈想你了。”张学花望着眼前密集穿梭的车辆和忙碌的工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工期紧、任务重,还有那些期待西蟒路尽快通车的沿线人民群众的期盼,都压在他的肩上。
“爸,我……”张学花的声音哽咽,他努力让自己听起来坚定,“工程太紧,我可能回不去了。”手机的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父亲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理解和宽慰:“没事,花,工作要紧,我们理解。只是……只是你妈她……”
挂断电话,张学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自从2011年来阳城从事公路工程建设,13年来的中秋节,他从来无法与家人团聚,无法看到母亲为他准备的丰盛晚餐,无法听到父亲讲述的往事。但同时,他也清楚,自己的坚守是为了了却更多人的心愿。月光下,张学花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责任。
二:坚守岗位
中秋节临近,工地上的氛围异常的凝重。当地工人们大多以不同方式准备着过节,只有身处异地像张学花一样不计其数的在阳打工人依然坚守在工地。清晨,当秋天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西蟒路上时,张学花带领着同乡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的目光坚定,手中的图纸被他一页页翻阅,每一组数据都被他仔细核对。
午后两点,张学花亲力而为带着队友紧张施工。他穿梭在钢筋混凝土之间,不时停下脚步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施工细节,或是向工人询问施工困难。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工地上回荡,充满了力量和信心:“我们必须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准无误,这是对大家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夜幕降临,张学华站在即将凝固混凝土路缘石,望着星空沉思。他知道,自己的坚守是为了更多人能够早日通车,安全快捷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虽然他自己无法与家人团聚,但他的内心却因为这份责任而变得温暖和充实。
三:意外的惊喜
中秋前夕,月亮爬上了天空,银光洒满了整个工地。张学花独自坐在工地宿舍里,手中拿着一块月饼,却没有品尝的心情。他的思绪飘到了遥远的家乡,想象着父母此刻也许正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远方的儿子。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张学花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他的妻子张改连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挂着惊喜的笑容。
“学花,中秋快乐!”妻子的声音颤抖而温暖,未等脸颊的汗未落完就笑着摇头,“我知道你会坚守岗位,所以决定拿了点咱辉县的土特产来这里陪你过节。”
张学花激动地站起身,几步跨过去,紧紧拥抱住妻子。工地上的月光似乎也变得更加明亮,照亮了这个温馨的场景。他俩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母亲亲自做的月饼,近距离地交流着家里最近发生的事。学花的心再也没有孤单和寂寞,只有满满的幸福和感动。
这年中秋,虽然没有热闹的聚会,没有华丽的晚宴,但对于45岁常年在阳城打工的张学花来说,却是最特别、最难忘的一个节日。妻子的出现,不仅给了他一个惊喜,更给了他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他知道无论未来道路多么艰难,家的温暖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作者: 张语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