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贤亮先生一次颇有意义的会面]
这枚首日封颜色与众不同,十分鲜艳,粉色的底部由深到浅,渐次变成了白色,左下角有一方天蓝色镶嵌其中,方框中展现着花花绿绿的各期《六盘山》杂志封面,与粉红色信封历历分明。右下方设计了一枚独特的“邮戳”,圆圈中一个黑三角傲然挺立——它代表着“六盘山”,也寓意《六盘山》,“山”被“《六盘山》杂志发行100期纪念”和“西部·固原·希望的土地”两个半圆环拱着,颇有意境。最醒目的是左上边那一行遒劲潇洒的鲜红色书法“六盘山杂志一百期纪念封”。这十一个字是张贤亮先生的手迹。这个纪念封是自己主持固原地区文联工作和《六盘山》杂志办刊工作不久搞的一个小小创意。时隔20多年,再次突然展现在眼前,自然不亚于获得某种惊喜一样激动,有关与贤亮先生的一次“正式”会晤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之所以说是“正式会晤”,是因为我与先生的实际见面太少了,我担任固原地区文联副主席主持工作时,贤亮先生将近退居离职,在专心致志地经营他的西部影视城,日常工作由副主席主持,他偶尔来出席一次重要会议,也是隔距离的。出席会议时,他总是坐在主席台上,不方便接近。加上我是由西吉县基层调到地区的,文学创作又不显山露水,自然引不起他的注意。会前会后见面,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或握握手,尽管先生与我打招呼时总是笑眯眯的,很是客气,但于我来说,始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隔膜感。 2001年,第二期《六盘山》杂志创刊发行就达到100期了,那个时候“西海固文学”和“西海固作家群”的概念已经形成,而且在全国崭露头角,甚至享誉海外,《六盘山》杂志也由黑白印刷升格为四封彩印。大家提议,借助杂志创刊百期,搞一次庆贺推助活动,除了约一些相关人士撰写纪念文章、题写感言、举办一次纪念活动而外,还要印制一枚纪念封。纪念封也不能随便印制,而是要设计精美,请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题写封面。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我利用到银川开会之际,将情况告诉了贤亮先生的夫人冯剑华同志,她当时主持《朔方》杂志办刊工作,兼任自治区作协副主席。她非常赞同我们的创意,痛快地答应,她可以代办这件事,让我等待佳音。果然,过了不久,她打电话告诉我,说是张主席已经题写好了纪念封封面,让我方便时来取。我安排好工作,就搭乘班车到银川。我想,第一次“正式”拜访上级,而且是全国全世界著名作家,总不能空手而去吧?就在银川宁园附近的工艺店里买了两枚印模作为见面礼,按照剑华同志的指点,打车来到了西部影视城,经过一番曲径通幽,来到了先生办公的地方“将军府”。因为有剑华同志的联系,我去时,贤亮先生已经在门前散步,很顺利地就进了他的将军府。说是“将军府”,其实充满了书卷气息,书案、书画等“文房四宝”占居各个空间,也有一些古玩摆放在一定位置,只有一套红木桌椅似乎与“将军”接近。看到他的书案上摆放着一尊尊各式各样的印章、印模,我带去了两枚印模显得自惭形秽,有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但是,不拿出来,再无礼物相送,只好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不好意思地请他笑纳。先生微笑了一下,顺手放在书案上。先生十分热情,从套间取来了早就题写好的字,“六盘山杂志一百期纪念封”一行字写在一片横条上,乍看,十分洒脱。我高兴地收了起来,装进信封,一再表示感谢。这时候,他已经沏好了茶,一阵特别的茶香顿时弥漫在空间。先生将我安排在红木椅子上,他坐在另一把同样是红木的椅子上。他询问了固原的作家创作情况,我一一作了汇报,其间我自然重申了他早年说的一句话“幸亏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出了几位青年写作人才”。这是他担任区文联主席时,面对当时全区文学创作不景气的状况发出的一句感叹,石舒清、郭文斌等青年作家的创作势头无疑使这位经历了人生磨砺的文化人看到了希望,才说了那句话。也许我重申他当年的话,彰显了他的预见性,所以先生格外高兴,鼓励我当好领头羊,抓好一帮青年人的创作。时隔20多年,先生已经驾鹤西游,但宁夏的青年作家已经由当年的数人发展到数百人,进而由“三棵树”发展为“一片林” 。(马金莲、单小花等青年作家也顺势崛起)!我想,关心青年作家创作的先生应该是欣慰的。
我们边品茶,边聊天。其实,面对十分健谈的他,我只是被动地应诺着,回答着他的询问,并不敢说多余的话。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拿上题字起身告辞,他热情地将我送出了将军府。这时我鼓起勇气,提议:“与主席见面很不容易,能不能跟主席留个影?”他笑笑,痛快地说:“好啊,难得你远道而来。”说着,他挥手招呼来了一位工作人员,就在他的“将军府”门前照了一张合影。
这是我与先生仅有的一次直接会面,也是一次颇有收获、有意义的会面。
作者简介
火仲舫,笔名钟声、中方,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固原市文联主席,宁夏文学院和《长篇小说》杂志签约作家。创作出版有《花旦》《土堡风云》《柳毅传奇》《浪子吟》《西夏殇》《大河东流》《中国人在美国》《花儿常开》《红军西征记》《红旗漫卷六盘山》《西吉风景线》《飞翔的情绪》《奔放的旅程》《凤凰泉》《黄土情》《花旦论》《诗意人生》《花脸》《超越梦想》《红星照耀将台堡》等文学作品,涉及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纪实文学、舞台剧本和影视剧本等体裁,达500余万字。创作业绩收录于《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