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权老师热爱写作笔耕不辍素描
文/李安全
我在西安铁路局集团公司汉中工务段有个要好的朋友名叫邓强,邓强说他母亲的大姐在贵州省凯里市,他姨妈的大儿子名叫叶志权,在凯里工务段工作,因路途遥远,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希望我有机会去凯里出差时,代他去看望一下。
初识叶志权,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当时年过50岁,步履稳健,精神饱满,仿佛有着无尽的能量。他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和欢快的笑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和叶志权老师感觉很投缘,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我又去过几次凯里出差,每次都抓住机会主动和他联系,因为我和他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们年龄差不多,他比我大一岁,比我早参加工作一年,我们参加工作的经历基本相同,都是接父亲的班参加铁路工作,都是靠文字工作起家在单位拼搏奋斗,都长期从事党群工作。还有更重要的是他耿直、坦荡、待人真诚,知识渊博,和他随便切入一个话题都有很多话可说,在一起能愉快交流,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知识。
叶老师知名度很高,影响大。凯里工务段干部职工都夸他“笔杆子”,是单位“第一支笔”。我到过贵州省铁路很多个单位,提起叶老师,只要是写作爱好者,很多人都说他是集团公司贵州片区最能写的人。其实,就是整个成都铁路局集团公司来说,他的写作能力也是屈指可数的。2022年5月8日,叶老师母亲病故,受疫情影响,他只通知了兄弟姐妹家里人参加丧事,没想到铁路和地方各界人士1200多人闻讯前来参加吊唁,共送花圈60来个,连附近州县、政府也送了不少花圈表示沉痛哀悼,足见叶老师及家人的人格魅力。
叶老师什么体裁文章都能写,成果累累。1986年起迄今,他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先后撰写新闻、文学作品累计超过1万余篇,体裁涉及消息、通讯、散文、随笔、诗歌、杂文、小小说、报告文学等多种样式,各类作品总字数约300余万字。2023年,他加入了中国铁路文联,又在龙中国风文化发展中心第五文学社1774分院11期培训结业。为了反哺和回馈社会,他积极参与第12期教学,任1971分院副分院长。2024年2月底,他以“破壳而出”为题,仔细分析了几十年厮守青灯的不易,整理了历年发表在报刊台网110余篇文字,完成了杂文集的汇编。3月份,以“岁月的痕迹”搭建了散文集框架;6月着手,以“词海泛舟”整理了诗词曲赋集。
叶老师写作激情四射,爱上了就坚持到底。1980年是他人生新的起点,那年他高中只上了一个学期便停学,当时恰好17岁,正是懵懂少年时。他接过父亲的班,背起行装来到贵州山区铁路一个小站,当了一名养路工。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工务业务和文化知识,机缘巧合走上了文字追梦之路。1986年春夏之交,他信手所写的一篇“豆腐块”在当时的《成都铁道报》上发表,不料这种际遇,竟触发了他长期对文字潜在的痴迷,从此视各类媒体为一块待耕沃土,无怨无悔地把希望的种子年复一年地倾情播撒、追梦不止。尽管后来他从当年的养路工经历了频繁调动、多岗任职、光荣退休等人生转折,但追梦路上的不解情缘反而愈加深厚,文字缘也结下甜蜜的果实。从1986年第一篇处女作诞生至今,一晃38年过去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化为一本本作品剪贴本,见证了他对写作的激情。他明白,这激情点燃的不止是火,是一种信念,是一份希望,一种梦想,寓意深远。
叶老师党群工作履历丰富,对文字充满了热爱。他是四川成都人,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区养路工,到轨道车司机,到运输班长,到团委书记、行办主任,再到党办主任、组织助理、车间党支部书记、纪检员。他党群工作履历丰富,除了工会没干过,站段党群工作室各口,都干了个遍。至2023年7月退休,他在工作单位战斗了43个年头。他对文字充满了热爱,那些浩瀚的文字,总能让他沉浸其中,忘却寂寞孤独,每天至少坚持写作3000字以上。自1986年开始业余写作,相继在《人民铁道》《人民铁道网》《西南铁道报》《散文网》《短文网》《秘境黔东南》及铁路文学《贵州铁道文艺》《苗岭彩虹》发表新闻以及报告文学、杂文、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千余篇,多次获奖。其中《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获贵州省2013年第十一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文学作品类报告文学一等奖。《小站,我心中那些抹不去的印记》,在中国铁路文联主办的2023年“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全国铁路优秀文艺作品展暨技能比赛文学征文活动中,获散文二等奖。
叶老师是个有责任大爱的人。在他的言行里,在他的心目中,是非黑白绝不允许颠倒,他一片赤诚,光明磊落,从不搞蝇营狗苟之事。他的文字都表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在创作风格上。从他的文字中,能看到一个激情四射勇士的责任大爱。比如他的报告文学《小站人,扛起责任大爱》,散文《遥远的吉他》《口琴盒的故事》;比如他的通讯《葡萄效应》《他们用双手举起太阳》《春运,他们是主角》《安全“守护神》;比如他的《大山深处显赤诚》《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人在桥在,桥在心中“》......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山区铁路坚守的工务人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了解山区铁路“守护神”的艰辛与奉献,扩大了铁路的知名度。而叶老师对于工务人的感情之深,也可作为他守望灵魂的一种解读。
叶老师为人耿直豪爽,宁折不弯。在段机关工作时,有个新来的领导让他帮写文章,当时曾有朋友提议,让他趁机向领导靠拢,可他表示宁愿站着走,绝不跪着留,字字刚烈,掷地有声。尽管这事关乎他一生走向的大事,但他就是不肯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许是他从小看书学到的,大有嵇康视死如归的耿耿豪气。他为人谦卑不失桀骜不驯,自视清高却内心情感厚重。他最看不惯的是溜须拍马,也结仇于身边的势利和卑鄙小人。对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仗义相助,对无耻之人,他满脸不屑,不愿多说一句话。几十年来,他看透了各色人物,他写的杂文,把种种不屑在文字里再现出来。他整理的言论集《破壳而出》就是这类作品,他刻画的种种小人,言谈举止之间都带有颠倒黑白的影子。他写过一篇随笔:《别拿“鸡毛”当“令箭”》,文中尽情宣泄了对那些小人的鞭挞之情。傲骨,来源于自身素养,而浅薄,往往源于一叶障目。叶老师在中层岗位33年没有进步,却落得内心安稳,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走到哪里,人们都夸他这个人不错!
叶老师在退休的日子里,继续向前迈进。他用文字记录下退休后生活的点滴,表达真挚的情感,传递深刻的思想。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有追求的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退休后不久,他跨出了梦想的第一步,成为了中国铁路作协会员。退休后他的作品已在报刊网络上发表上千篇。他每天都在键盘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写随笔、写散文、写评论……获得了中国铁路文联主办的2023年“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全国铁路优秀文艺作品展暨技能比赛文学征文散文二等奖。爬格子虽然辛苦,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他一直保持着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用自己的笔继续书写生活的精彩和梦想的力量。对于他来说,笔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或爱好,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追梦、实现自我!
作者简要情况
李安全,男,汉族,籍贯四川省青神县,曾先后在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成都铁路局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撰写的各种体裁文章数百篇先后被国家、省、市报刊和杂志刊登。
联系电话15884338679
邮箱3751439749@qq.com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