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菲
今年暑假前,弟弟说等他大学放假回来后和我相约一起去看望我们小学时候共同的老师——宋德强老师。但是那几天我有事脱不开身不能成行,弟弟就和我爸一起去了,我有些遗憾不能同行。
时光知味,岁月留香。有些事情尽管已经过去很久了,却如放大了的时光镜头一般,令人念念不忘,挥之不去。我和弟弟相差一岁,小学初中的时候曾经有几年同班过,所以既是姐弟又是同学。说起宋德强老师,那真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宋老师和我爸是同行,两个人也都认识,他就住在我们的邻村南埠村,两村相距一里地,我们就在南埠村上小学。
宋老师那时候三十岁出头,个子瘦高细长,脸颊清癯瘦削,为人正直善良,和蔼可亲。他有两个孩子,女儿比我们小两岁,儿子那时才一两岁。记得那时候他既教我们语文,也教数学,那个年代村里面的小学就两门课,没有音体美等课程。那个年代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人数不多,基本上都是本村或临近村的孩子。我们那个小学不大,总共有三个班级,三个老师,一个一年级和三年级的混合班,一个二年级的班,还有一个四年级的班,五年级需要到镇上去读书。每个班也就十三四个学生,特别容易好记。尽管学校不大,那三位老师都很认真负责,也深得我们喜欢。
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课间时间比较长,我们很多女生在一起踢毽子、跳房子、打毽子、跳皮筋,都有很多玩法,经常玩得乐在其中忘乎所以,老师说上课不玩了,都极不情愿地回到教室坐着,往往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一种玩法叫“打宝”,我们男女生都喜欢玩,都把不用的报纸和本子等纸张叠成一个个“宝”,下课后就两人一组比赛“打宝”。玩这个游戏主要得看“宝”的大小和厚度,还得看“打宝人”的技术、臂力和眼力劲儿,有时借助刮来的风势和有利地形,都能获得成功赢过别人。有些会玩的高手同学能赢一堆“宝”,往往放在书包里藏着下课用。或许是年龄小的缘故,八九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有两个学习较差的同学因为鬼迷心窍迷上了“打宝”,并且输了不少“宝”,一门心思想要赢回来,可是再没有多余的纸张用来“叠宝”了,就把自己的作业本撕光了“叠宝”,输到最后竟然把自己的课本都撕了“叠宝”,真是玩疯了,争红了眼!宋老师知道后严厉批评教育了那两个同学,勒令赢宝的同学退还他们,并把“宝们”拆开恢复原形,最后告知家长严加管教孩子。长大后我经常想起这件事,和几个同学还讨论过,觉得既好笑又有趣,那时候真是傻得可爱。20世纪80年代,正是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甚至很多人家里面都没有电视机,可是我们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比现在物质丰厚的孩子们要高多了。纯真年代,快乐无限!
记得下课后宋老师也爱和我们聊天开玩笑。那时我在二年级,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宋老师笑眯眯地问我:“李菲,你说牛长得高还是羊长得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牛长得高!”宋老师接着问:“三百斤牛重还是三百斤羊重?”我自信地回答:“牛重!”宋老师笑了,继续问道:“一百斤棉花重,还是一百斤铁重?”我继续肯定地回答:“铁重!”宋老师更是哈哈大笑,我还不知所以然,有些迷糊茫然地看着他,寻思道:不对吗?我回答得都对呀!回家后,跟我爸妈说起这件事,才知晓了答案。别梦依稀回旧梦,忍不住感慨当年自己有多傻、多单纯无知呢。一边想着,一边情不自禁地笑了。
宋老师当年还根据我们的智力条件和学习情况做了一个准确预判,谁将来是大学生,谁是中专生,基本上一一验证。这观察力和预测力真是神了!
宋老师的课堂讲得生动有趣,有时候看我们学习累了,就讲几个笑话或者生活中的事例,把我们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去。记得他说过一件事: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他家的门锁被冻住了,无论怎样努力都打不开。后来他突发奇想,想用热乎乎的舌头去舔一下那个门锁。结果,大事不妙!他刚舔到门锁上,舌头就被牢牢地黏在上面了,无论怎么努力挣扎都无济于事。好在家里人及时发现,慢慢从上面倒一些温热的开水一点点融化坚冰,才好不容易让受伤的血淋淋的舌头离开了门锁。宋老师因势利导:天气很冷结冰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温热的手和舌头去舔去摸那些坚冰,太危险了!这个小故事迅速在我们这些小孩子中引起轩然大波,给我们上了生动深刻的一课,生活处处皆学问,不能贸然行事。
或许多年以后,宋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生动有趣的知识讲解我们都忘了,但是那些幽默诙谐的交谈和语言却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伴随我们一路成长,一路生花。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三年级下半年的春天,由于教育部门的政策改变,我们邻近三个村子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都被合并到观里镇中心小学,我们的学校变大了,同学也更多了,老师们也多了,课程也开得规范了许多。当然,路途也变得远了一些,每天得走四五里路一路向北上学。得知要合校搬迁的那天,我心里非常沉重,舍不得离开教了我们两年多的宋老师,舍不得离开那个已经熟悉的南埠村小学,眼泪几次从眼眶中掉下来。当时宋老师和那两个老师继续在村里教一、二年级,没有随着一起搬迁过来。尽管我后来在观里镇中心小学学得更好一些,环境也好了很多,师资力量也比较优秀,老师们对我也很好,但是感觉还是不一样,没有了最初的那种纯朴感人的感觉。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相处起来也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感觉。
再后来,过了两三年,我从我爸那得知宋老师的不幸消息:课后他四岁的儿子源源在校园里和一个本村二年级的学生一起玩,结果那个孩子抱着他疯闹,一不小心从后背上滑落下来,脑袋直接触地,后来就不治身亡了。多好的一个孩子,聪明、健康、漂亮,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可想而知,宋老师以及家人心里面是多么的恼怒和悲愤。可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那个孩子的父母又不是善茬子,蛮不讲理的一家人。老实善良的宋老师估计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对方赔了一些钱财就不了了之了。由此宋老师心里懊恼得要命,一气之下直接辞职不干民办教师了,一辈子都在村里当农民。二三十年后,由于政策转变,民办教师或者代课教师可以转正的时候,我们都为宋老师感到惋惜。
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多年来,经过岁月的沧桑和洗礼,听我爸和弟弟说现在的宋老师又老又瘦,满脸皱纹和白发,他已是近七十岁的老人了,女儿早已成家立业,他还当上了姥爷有了外孙,外孙那天也在他家里,都有十岁了。现在的宋老师尽管历经挫折,饱受风霜,却也过上了比较舒心的生活,当年那久远的伤痛或许有时候会袭来恼人,但是也会慢慢变淡变轻一些吧。当他看到我爸和弟弟去看望他的时候,或许也会想起曾经教书育人的年轻时代,也会感叹时光匆匆而逝和岁月无情吧。
人的一生总是会风雨同舟,充满了变数,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回忆和曾经美好的岁月,时间越久越会成为一瓶陈年美酒,香醇可口,耐人寻味。致敬,我们的纯真年代!致敬,我们亲切可人的宋老师!致敬,我们那些不可忘却的岁月!致敬,我们不断成长的年轮!唯愿,时光善待宋老师,让他晚年幸福快乐,万事如意!唯愿,世界对我们温柔以待,所求皆所愿,所愿皆所得,所行化坦途!
作者简介:
李菲: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作家导刊》《烟台散文微刊》《长春湖微刊》《学习强国》等。在2020年国际诗歌网第三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大赛中,所写的《风吹麦浪》获得三等奖。在2021年烟台统战部建党百年征文活动中,所写的《故乡的路》获得三等奖,并被收入《故乡的路》一书中。在2022年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的“美丽传说故事”全国征文比赛中,所写的《在那杏花盛开的地方》获得优秀奖。平时喜欢记录点滴,分享感动。希望能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