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名片——棋中高手白居易(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文
“琴、棋、书、画”是中国雅士必备的技能。文士们弈棋,不注重棋艺的高低,而在乎于清幽、宁静、隔绝尘世、融于自然,他们常常是饮酒、对弈、和诗追求的是心灵的沟通和超凡脱俗的高雅。
《旧唐书》载:“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可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改者,一无通路,即其愚拙可知矣。”说:白居易在贬谪江州前,除了读书,别的书、画、棋、博彩等啥也不知道,一窍不通,笨拙呀!白居易在江州与元稹的信坦诚地说:“及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观者,一无通晓。”说自己只是一般观众,不懂棋。《醉吟先生传》:“醉吟先生者,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也没有提到他会下围棋。但是从元和十一年(816年)到会昌五年(845年),三十年间白居易有关“围棋”的诗却多达数十首之多。
元和十年(815年)冬,白居易到江州任司马。从“参谋于朝廷上下五春秋,行走于帝王左右三冬夏。”春风得意的朝廷近臣,忽地被贬为“背井离乡,松下闲坐”的六品散官,心情可想而知。百无聊赖,好在结识了嵩阳刘处士、道人郭虚舟等棋友。被黑白两子纵横于十九条沟壑之间的无穷变化所深深吸引,认同了的围棋“雅趣”。他们经常是“朝暖就南轩,暮寒归后屋。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甚至“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
白居易从棋理悟到了人生哲理。元和十一年(816年)写出了著名的《放言五首》:“···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表现了白居易身处逆境,不以荣辱升沉为怀的旷达精神。
元和十二年(817年)春,白居易于庐山草堂写《官舍闲题》:“职散优闲地,身慵老大时。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闲官度过春天的时光只有酒与棋。秋,《宿张云举院》:“不食胡麻饭,杯中自得仙。隔房招好客,可室致芳筵。美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夜深唯畏晓,坐稳不思眠。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美酒、果蔬、饭食皆无味,深夜无眠在下棋,唯恐天破晓,可见白居易棋瘾之大。冬,《刘十九同宿 时淮寇初破》:“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白居易感叹道:破贼我没有参加,也没有功劳,但是我高兴呀,那就通宵下棋喝酒祝贺吧。
大和元年(827年)春,白居易官拜秘书监。时作诗《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比喻长安城像围棋的棋盘一样被分隔得像整齐的十二条菜畦。《和春深二十首》:“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反映了当时各种棋戏在京城流行,而围棋尤盛。
大和五年(831年),白居易在履道里,建修了西水亭院。“读罢书未展,棋终局未收。”后来眼疾复发仍还是“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兴发饮数杯,闷来一局棋。”棋不辍手。
大和九年(835年),白居易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而作此清凉如画、幽静闲雅、高远淡泊、禅意盎然的《池上二绝》围棋诗:“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会昌五年(845年)夏,七十四岁的白居易常与胡杲、吉皎等八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香山寺对弈,还特地请来画工作“香山九老”写真图。无论棋艺高低,都是人生一大快事,都能从围棋中获得一种特殊的乐趣和哲理。
白居易棋艺一般,却从黑白之间看透世间黑白,以棋理悟得人生哲理,实属其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