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反动派“坐剿”,还乡团赛虎狼,国民党反动派,战场上连连吃败仗,对根据地疯狂报复,国民党七十三军进攻长清,对革命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镇压。敌人每到一处是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恶霸地主也重新拿起屠刀,组织“还乡团”,向人民反攻倒算。曾被长清人民政府镇压的伪区长张鹤泉的儿子张喜庆、特务头子陈兆祥到处抓人、杀人、活埋人。在东障后楚村将农会干部扔进黄河。当时七、八两区被敌人杀害的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就300多人。
1948年1月29日,国民党七十三军十五旅突然袭击七区革命根据地,在马东、段家店、东坦、西坦、小邹庄一带“坐剿”,称“四十五天”坐剿,敌人在“坐剿”中,大肆破坏我地方政权和基层组织。“还乡团”也趁机反攻倒算,向人民群众倒粮、倒地,残杀革命干部和民兵积极分子。仅长清尹庄村一次“坐剿”,就抢去粮食17800斤,被迫缴粮15000公斤,被抓10人,被杀10人,打伤积极分子无数,抢去牛驴14头,羊40只、衣服720件,布495米鸡鸭全部吃光,农具、家具1000多件。据不完全统计,敌人“坐剿”45天中,全县被杀人员相当于八年抗战牺牲人员的总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长清县委及各级党组织领导解放区军民发展生产和文化教育,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而努力;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的阴谋;反击国民党的军事挑衅。
1947年春,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12军、73军15旅配合国民党县乡地方武装,向解放区疯狂"扫荡""驻剿"。中共长清县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军民奋起自卫,坚持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游击战争。
1948年初,国民党组织正规部队、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对中共长清县委和党员、干部实行惨无人道的45天"坐剿",县委和党政军人员是顽强坚持,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斗争,直到胜利。英雄的长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所吓倒,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迎来了长清的解放,谱写了解放战争的美丽诗篇。一九四八年麦收以后,肥城的敌人垂死挣扎,经常出动扫荡、抢粮。敌人为达到抢粮掠秋的目的,到处抓人来做抵押,部队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农历六月底的一天,泰西军分区七团奉命驻伊家沟、孙庄。肥城大队驻沙沟。军分区、二团驻付村。 七团大部分骨干是长清县的子弟兵,是有长清县大队和其他武装组成的,是从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支队伍,战斗力非常强,是泰西军分区首长手下一只劲旅,七团以勇猛顽强,善打恶仗、硬仗著称。而作为该团指挥员之一,郭哲生善于抓战机,善用兵,是一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团领导。
他认真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军事思想。七团从大峰山抗日县大队开始就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巩固峰山根据地,始终坚持:“防御是目的,进攻是手段。”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发动的重点进攻,当时部队的条件极其艰苦,战士每人子弹只有七八发,经常没有粮食吃,有的时候几天无食物,如此差的条件县大队仍然打了很多胜仗,解放战争中泰西军分区的部队表现最出色的是七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
早饭后肥城五百多敌人出动:首先向肥城县大队发动了进攻,肥城县大队在反击中,由沙沟经井楼、花园撤到大桥西山、响石岭。敌人追击占领了井楼、花园,而后又向七团驻地伊家沟发起攻击。还有一股敌人向刘庄迂回,企图包围我部队驻地。
战斗打响后,军分区李东潮司令员命令七团坚守阵地反击敌人进攻。并派特务连抢先占领了刘庄打击迂回的敌人。特务连占领刘庄后,敌人撤到井楼、花园。中午十二点左右,敌人向我伊家沟驻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在伊家沟东面开阔地上,敌我来回反复冲锋几次,最后敌人退守井楼、花园。我军七团坚守伊家沟阵地,岿然不动。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们向敌人发起进攻。冲锋发起前,我军先向敌人展开猛烈的火力攻击。在二十几挺轻、重机枪,十几门大、小炮的火力掩护下,我七团一营二、三连,二营四、五、六连在花园村西几个窑上,与敌人拼了刺刀和手榴弹。经过半个小时的肉搏战,我们七团占领了花园、井楼。敌人向肥城溃逃。此时七团三营和二团一部,以孙庄、付村沿康王河向东迂回包围敌人。敌人见被包围,便掉头向长清县方向逃跑,由于敌人是提前做好了逃跑计划,我们形成包围圈时间晚了点,部分敌人未被截住。
战斗中,我们部队击毙、击伤敌人100多名,还乡团团长胡玉河被当场击毙。没有被截住的敌人,拼命地跑,被截住的敌人恨自己父母少生自己两根腿,我军炮火覆盖着敌人的阵地,炮弹、轻重机枪子弹像下雨一样密集,倾泻在敌人阵地上,敌人被打得没有反击之力,战场上乱成一片,敌人如没有头的苍蝇,有的逃兵枪也不要了抱头鼠窜,真是兵败如山倒,炮弹和手榴弹炸的敌人鬼哭狼嚎,敌人尸体被我军炮火炸上了天,敌人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七团冲锋军号吹响,战士们如下山猛虎,刺刀见红,杀声震天。
这次战斗中,我们七团有四位同志英勇牺牲。二营四连指导员董希超、团部侦察班长李明春等十几位同志负伤,战斗结束后,肥城敌人在我们部队围攻下弃城逃往长清:一部向长清城南溃逃,一部向崮山铁路沿线遗逃。敌人没有逃脱被歼灭的下场,我泰西军分区命令所属部队乘胜追击,向长清县进军,配合华东野战军和两广纵队打长清县城做准备,七团又回到了大峰山根据地。
大峰山位于长清区西南部,距离济南市区47公里,景区内海拔最高点为446.9米,总面积128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黄鹂泉村,风景秀丽,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核心部分,每到夏季碧水清泉在石洞内涌出,清泉腾跳,黄鹂鸟鸣叫,正琮发声,音韵悠扬,仿佛在歌颂英雄的故事。大峰山景区内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无声的美丽景色,共同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