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的夜与昼
作者:赵德贵
近两年来,时有友人自延吉归来,纷纷讲述着延吉之美、延吉之好。我闻之也是时常心动,还好今日终于得以成行。
周六下午,我自奉天城北站登上高铁,途经长春西、长春、吉林、敦化等四个车站历时四个多小时便到达终点站延吉西站了。延吉,这是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朝鲜族人口3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4.1%。朝鲜族文化和朝鲜族民俗使延吉这座城市充溢着朝鲜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夜色正阑珊,出了车站,我打上网约车便直奔位于延边大学对面的网红弹幕墙,沿途路标和商家的牌匾,均以汉字和鲜文双语书写,均在五颜六色地霓红闪烁,仿佛是交响乐的音符,优美流畅、洋气而灵动。一面墙带火了一座城,来到网红弹幕墙下,此时网红弹幕墙也正流光溢彩、璀璨生辉。当然,网红弹幕墙并不拒绝白昼,白天也会有游人在这里驻足观赏、拍摄、徜徉。
对于延吉文旅的介绍,我浏览关注到了吉林日报8月6日的头版头条文章——“显功”“潜功”之间,延吉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长红”之路。文章中说,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这是诸多网红城市都在头疼的问题。在延吉,一杯咖啡、一张照片、一个市场,就能够把答案交代得清清楚楚。手持一杯咖啡,在延吉的街头拍张打卡照……看似寻常,但一个城市的烟火气从咖啡杯里溢出,成为都市快节奏生活下,一剂刚刚好的精神舒缓剂。延吉,一个遍地‘公主’的城市……”“一天涌入上万名‘朝鲜族公主’”,网友的留言,道出了旅拍行业在延吉的兴盛。在西市场、水上市场,购买朝鲜族传统小吃的游客排起长队,等待邮寄的辣白菜、明太鱼、打糕等货品堆到店铺外面,一箱摞着一箱,这箱子里装的,是珍贵的人间烟火气。将地域人文融入烟火气,与天南地北的游客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城市营销的底层逻辑或许有些“非主流”,但对于延吉,却是最有效的流量密码。而我要说的是,旅游为表,文化为里。延吉文旅的成功归根到底是文化塑造与传承的成功。
乘车路经延吉市政府,我看到市政府楼顶矗立的一行大字,其中有“工业强市”的字样,从中可以窥见延吉市党委、政府清醒的经济发展理念,他们并没有被眼下服务业的繁荣与兴盛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服务业富市的逻辑和道理。延吉有规模的工业企业虽然目前只有一个药厂、一个烟厂,但“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在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之中,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延吉市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三次产业结构达到了1.3:40.3:58.4。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烤肉是在延吉必吃的餐饮选项。我先后去了两家烤肉店,体验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特色。丰茂烤串是年轻人的主场,也是网红打卡地。其烤具颇有些技术含量,采用了机械动力原理,托盘可以上下移动以调整炭火燃点的距离,每个肉串的铁签在其三分之一处焊接了一个小小的齿轮,与托盘外框咬合推动肉串自动翻转,受火均匀而不需人工翻动。由于技术的加持,从而实现了“上排熏烤,下排无烟;一扭调控,自由切换”的至臻境界。至于食材,店内的招牌羊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0天草原放羊的内蒙古苏尼特羊肉。招牌必点,丰茂熊猫羊。另一处烤肉店是传统的铁网篦子烤肉,烟气较为浓烈,需要经常更换篦子。但在美团评价中却获赞较多,盖是因为肉的质量和味道尚佳。在烟火缭绕中享受美食,是中老年人的主战场。
今日恰逢白露。古诗有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在旅途,触景生情,升腾的愁绪与思念往往会跨越山水、随白云飘向遥远的故乡。此刻,与延吉相距660多公里、有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美誉的奉天城,与延吉满城欢快旅拍的鲜族公主相比,满族格格们却囿于宫中陵侧,低眉浅吟寂寞沙洲冷了……
难忘延吉的夜与昼。延吉归来,令我难忘的还有海兰江,更有金达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