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序属中秋,一年一度秋风劲。在这白露为霜天气渐凉的季节,2024年的9月9日悄然而至,又到了一个让亿万国人悲伤而又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一一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四十八周年纪念日。时光倒流到1976年,那时我刚满九岁,在村办小学上三年级。我们的村子很小,只有五百来口人,学校规模自然也小,仅有两位老师,几十号学生。班级设置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能算一个真正的完小,或者只能叫一个教学点而已。记得是暑假开学后不久的一个上午,不知什么原因,学校的气氛一下子就严肃起来了,老师禁止我们追逐打闹,一律进教室静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要求我们写作业吗?显然不是,那个时候学生的作业很少,况且我们又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事可做,几个无知好动的男生,用小木棍在泥坯垒就的课桌上胡乱刻画着。教室里不同寻常的安静,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甚或是窒息。若干年后学习了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我似乎才为几年前那天的教室气氛找到了准确的注脚——国有大事。那天上午教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窗子外桐树上也不见了麻雀的踪影,更听不到鸟鸣声。突然,挂在教室门口屋檐下大铁钟的响声,打破了整个校园的静寂。这是学校大集合的钟令。很快,全校几十个同学便在教室前边的场地集合整齐。只见教我们的两位老师——刘老师和侯老师,他们表情严肃,端正地站立在学生队伍前面。他们开始并没有讲话。校园的气氛凝重得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喘不过气来。沉默,沉默,一直沉默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刘老师语调低缓、泣不成声地向同学们宣布道:我们——伟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了!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连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小学生也惊得目瞪口呆。那时,我对毛主席他老人家虽然知之甚少,但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初入小学时,在课本上最先学到的两句话就是“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也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军人出身的父亲指着他的《退伍军人证明书》第一页上的人像告诉我,那是毛主席像。他还经常把第二页上的那几个大字念给我听,从父亲的口里,我记住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句口号。父亲还告诉我那是毛主席为人民军队乃至全国人民所题的词!那时,对父亲的话我是懵懵懂懂,真正理解它,那已经是我上高中时候的事了。1976年9月9日这一天,从现在的视角看,小到我们一个村办小学,弥漫校园的是撕心裂肺的痛哭声音;大到我们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友好国家,可谓高山肃穆,江河呜咽,举国悲伤,世界同哀!在毛主席逝世的那些日子里,中国人民坠入了痛苦的深渊,阴云密布,日月无光。从村子、大队、公社、县、省,乃至国家,一级级都在举行悼念活动。花圈扎起来了,灵棚搭起来了,报道毛主席逝世消息的报纸铺天盖地传来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记得我们教室后墙上悬挂起了悼念毛主席的花圈;我记得大队部悼念毛主席逝世灵棚前左右持枪站立的民兵,他们表情凝重,臂戴黑色袖章;我记得在白杨公社公祭毛主席的大会,两万多人的会场,那是白加黑的世界——白色的花朵,黑色的挽幛,还有广大社员群众压抑不住的哭声!若干年后,我再回忆那时的场景,那哭声是震天撼地的,那哭声是发自内心的。现在我也偶然听到过基督教徒诵经的声音,如果说那声音叫虔诚,那么当年社员群众悼念毛主席的哭喊声应该叫忠诚。他们忠诚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忠诚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76年的中国,那可是一个悲事之秋啊!中国人的悲情,一如那一年的秋雨,滂沱如注,绵绵无期。悲痛、悲伤,叠加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头,山河也为之呜咽!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缔造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缔造者,其功至伟,其劳至大!他老人家说,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亿万被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来回应他上述的精辟论断!我也是唱着《东方红》这首歌曲长大的,对毛主席怀有无限的崇敬心情。毛主席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甚至牺牲了六位至亲。如今,每当读到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抒情和议论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在佩服他老人家雄才大略的同时,也总会在心里问自己:历史上有哪一位帝王将相能够和毛主席相比?水有源,树有根。也是在小学的时候,我学习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快五十年了,课文的内容我还耳熟能详:“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里住过,当时村子里没有井……”如今,镌刻在我脑海里的是这样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泽东!”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奠基的人们。毛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八年了,但是他在我心中的崇高位置,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越来越伟大了。他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他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惜时者、建设者;他更是“为人民服务”这一朴素信仰的践行者!夜不能寐,四十八年前人民日报上加了黑框的粗体字符被我从大脑中重新激活:“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作者简介: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百余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会长兼主编。诵读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已退休,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