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德菊
笔名:一晴
这个故事在我老家流传得很久也很广。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有几个聪明的学生能认识好多字,对老师讲的课心不在焉,心浮气躁,有时老师提问其他学生这字怎么读时,聪明的学生立刻读出来,轻蔑嘲笑的眼神,还说没来得及读出字的学生太笨,这都不认识,骄傲自豪的样子,似乎比老师知道都多,感觉世上就只有他认的那几个字就是全部的知识了。于是我们的老师意味深长地给我们讲了“张千万的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到私塾去念书,老师第一天教“一”字怎样写,第二天教“二”字怎样写,第三天教“三”字怎样写。学生说:“老师,原来这样简单,我明天不用来了,就是划横吗。”没等老师说话,背起书包就要走,老师极力挽留,说:“明天‘四’字不是划横了。”学生说:“你骗人,我都来三天了,不都是这样划的吗。”想走的留不住。
老师又接着说,以前农村谁家要有一个读书人都能传到十里八乡。有一天,村上就有一个人需要写信,知道他念过书,就来找他,让帮忙写封信,谁知对方的名字叫“张千万”,他就说你大概给我说一下要写什么,我慢慢给你写,就打发走了要写信的人。过了三天,要写信人过来问问写好了没。他说:“你别忙着跟我说话,‘千’字已写完,‘万’字写到一多半了,要不我还要从头数一遍。”写信人困惑地问道:“要数数吗,要写这么长时间吗?”他很生气回答:“可不是,把划了满房子‘一’字的信纸,呈现在要写信人面前……从此“张千万”这个名字就成了他的雅号。”
时光过去几十年,其他故事也听得数不清了,但是唯独我的老师讲的这故事时刻萦绕在我心头。
先不去考量有几分可信性与逻辑性,只是时刻警醒着自己不要去做“张千万”,虽然也没什么值得骄傲,但在自己的纬度里,一定要虚心,相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更明白“三人之行必有我师”与“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我时常在想老师与你非亲非故,而只有老师是希望你有好成绩才高兴的人,老师的殚精竭虑想把他的知识全教给学生,希望学生好的也只有老师了,你越优秀他越荣耀。
我不喊口号说老师您多高尚,也不多去赞扬您,也不说我多感激您,只在心里时常寻思老师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老师,每个阶段都有老师相伴。
父母是人的第一任老师,在学校是专业的老师,社会上是各种专长的老师。即使犯了错,也是老师教你下次别再犯了,上了年龄自己的经验可以说是某方面的老师。
虚心的人依然有好多的老师,反过来学习年轻人思维,学习时代的新兴事物。其实身边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看到了就学,这都应该是自己的老师。只有每个人亦是学生,亦是老师才会变得优秀,以致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老师”这两个字赋予人类文明的起源,赋予人类前进的灯塔,赋予人类自我完善的标杆。
作者简介:
单德菊,女,新疆人,大专学历,目前自考本科学历,《赠江南友人》获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 等奖,现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