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逝者安息
——追忆我的启蒙王老师
陈艳芬
2020年十一月一日那天,刚搬完家,心情凌乱,身体极度疲惫,陪妹到曲靖看房,午饭时分,忽接三姐电话,说本村王老师头天病逝,下周四发送,让我们回家问忧。
心咯噔地疼起来,真是五味杂陈,心中翻滚情绪是:难受、惋惜、解脱、结束、悲伤、失落……心跳得那么猛烈,之后竟是无法表达的伤感!
一月的某天终能静下心来,写篇文章,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王老师人虽走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忆起我们是1981年上小学一年级,那时王老师已三十多岁,在教育岗位工作十年有余,送走了两届五年制小学毕业生。我哥就是他引以为荣的第一届学生,我堂哥陈老师是他引以为荣的第二届学生。而我们是他后来引以为荣的第三届学生。
那时的王老师风华正茂,每天干净朴素的衣服,整洁的发型,天天精神抖擞,走路带风。
在六七十年代,是师资严重匮乏的时代,大多数老师全能教,语文、算术、美术、音乐、书法、体育,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包干到底。我们王老师也是这样的全能老师,并且是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不引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是补充农村小学教育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工资待遇相当低。
王老师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他教的语文,汉语拼音,语法,汉字功底特扎实,几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对声母,韵母,前鼻声,后鼻音,拼音规则都牢牢记得,而且还能写点文章,都有功于老师的优良教育。
记得他教的造句功底,意义深远;他教我们诗歌朗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他教的数学,教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教我们算术,教珠算,一切等都历历在目。
体育课上,王老师教我们走齐路,走方队,队形队列;教我们传球、拍球、接球、带球,教我们做广播体操,冬天天冷,在那贫穷年代,无衣御寒的学生时代,他带领我们跑步,增加热量,锻炼我们的体质抵御严冬。
上音乐课教我们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等,爱国情怀悄悄浸染我们幼小的心灵。
王老师的好,说不完,道不尽,王老师恩报不完。
记得每次考试前夕,王老师都让我们自由复习,他则帮我们每个同学削好两三支铅笔,他说用刀削的铅笔耐用,不易折断。用卷笔刀削的铅笔易折断,并且浪费极大,三下两下一支铅笔就没了。
当时觉得老师太小气,现在想起觉得老师好崇高,感恩老师帮我们节俭,老师爱心无限……

想起在冬天上晚自习时,我们坐在破烂的教室里,四面透风,凉飕飕的风直灌衣领,我们冻得瑟瑟发抖,老师用旧报纸也未能挡住窗子灌寒风。他便发动我们课余在学校周围捡好枯树枝,他在上课前生好几盆火,轮流放在课桌边让我们烘烘手,这种温暖这种爱,温暖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现每每跟儿子回忆起那情景,心里仍是满满的感动……
还有王老师的儿子和我们同龄且同班,他生性顽劣,总爱欺负我和我胞妹,老师得知后,从不护短,严厉批评教育。
教育之恩不能忘,教导之情永存心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师的恩情永远藏在心中,以前每年中秋,我们回家过节,都看望王老师,他很高兴,师生相聚,其乐融融。
他跟我们说说他的病痛,他的儿子婚姻,孙子的学习,也问问我们孩子的学习情况。他还提起许多当年教我们时的趣事,让我们有时光穿越之感。
王老师退休后一直患病,早就坐轮椅了,每次回家,常见他坐在凉亭旁的轮椅上晒太阳,有时和乡邻们说说话,有时闭目养神,我们都会过去和他打个招呼。我在想,老师在安享晚年呢!
我们王老师辛辛苦苦当了几十年的民办教师,拿着最低廉的工资,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无愧人民教师的称号,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幸好在退休前两年转正,退休后才享受最低退休金。
可惜他的家庭不幸,养了个不孝不成器的儿子,拖累了他的下半生,养大儿子,还养大了两个孙子,负担沉重啊!
王老师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也是苦难的一生,朴素的一生。年轻时辛苦,年老时疾病折磨痛苦,但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无私大爱的一生,他是我们的启蒙王老师,是我最敬重的人!教师节里忆恩师,师恩难忘!
愿逝者安息,天堂无病无痛!

作者简介:陈艳芬,云南嵩明县作协会员,打过工、创过业。曾写下十几万字的自传体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