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见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包红霞
前段时间回老家在县城班车上遇见杨老师,头发花白,背有点驼,藏蓝色中山装,面容很苍老。他上车时人不多,与前排的我打了个照面,我认出了他,站起来想和他打招呼,他却避开我的目光径直去了后边。售票员来卖票时我替他付了钱。他的漠然和驼背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我以老师没有认出我安慰自己。几分悲凉中,我想,有时候现实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得选择沉默来表达尊重和自己的情感,老师有他做人的尊严,所以就没再回头看他!
他是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姓杨,是个下放知青,一个月10元钱的工资。想起他,总会想起小时候写毛笔字和写作文的事,那时候老师常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国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样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我们照着写,再就是写刚学过的新字新词。杨老师说写毛笔字的笔画要领是:横要平、竖要直、撇捺如刀、点点如桃。他写字很认真很带劲,在黑板上写字的一举一动至今令我记忆犹新。杨老师对不认真写作业、乱撕书本、逃学和调皮捣蛋的学生,会用竹子做成的教鞭打手,一次把一个欺负女同学的男孩抽了一教鞭,抽第二次时连连求饶叫他“阿爸”,调皮的学生被他管教得服服贴贴。
听说杨老师的爷爷是旧时的私塾先生,解放后在县城一所学校当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有些还在省上做官。老师的爷爷奉行的标准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我们的校长那时候五十多岁,当过兵,是杨先生的学生,全校思想品德课他兼代,常给我们讲他小时候上学的事,讲得最多的是杨先生打学生,是让学生爬在凳子上让两个人摁住,由他拿专门打学生的尺子打屁股。说有一次把他的一个同学打的屁股肿的都不能走路了。据说杨老师家解放前是地主,那个年代,又受到爷爷是旧知识分子影响,待遇十分不公,是从城里下放到农村当了农民的。
杨老师从一年级上我们语文当班主任直到小学五年级,有时他也给我们教画画教唱歌,给我们吹笛子,还与我们做游戏跳绳。那时他很年轻,我们怕他也喜欢他,常常争着把家里偶尔好吃的东西拿给他。二年级时,杨老师便让我们写毛笔字。他拿粉笔当毛笔,教我们正确执笔,然后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写毛笔字的笔顺和注意点。他要我们在大楷本方框格子内写大字,格子上写小楷,大楷写满一页,小楷写满格子,每周两页,每次批阅都将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每次都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我们都怕他打手,坐板凳上背着手听他讲课特别认真,特别看重老师的红圈和表扬,语文普遍比数学学得好。在他的教鞭下全班同学学会了拿毛笔,掌握了写毛笔字的要领,大楷小楷都了解一点书法规律。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杨老师要我们先写好底稿认真修改,然后用毛笔抄作文本上,两周一次作文,一周一次周记,周记也用毛笔写。不管是作文还是周记他都认真地用蘸笔蘸了红墨水写评语,每次作文、周记课都读打分得了95分同学的,记忆中杨老师读得最多的是我的,还有就是只要有作文竞赛都让我参加。
那时候一瓶墨汁两毛钱,一盒小蜡笔五分钱,卖一个鸡蛋8分钱。我们班一男孩的爸爸是生产队队长,他的哥哥在乡供销社卖货,班里只有他才能用得起墨汁和蜡笔。许多孩子拿三个鸡蛋到供销社换一瓶墨汁,找一支三分钱的铅笔或添一分买盒五分钱的小蜡笔。有些家里穷的则刮点锅灰自己制墨汁,锅灰难融水中,写出来的字颜色很淡,但爱打造假、撒谎同学的杨老师从未因拿锅灰制墨汁而打过我们。通常是他买几瓶,再就是叮嘱队长的儿子向他爸要几瓶,拿来由他半瓶半瓶分配,然后让我们往半瓶墨水里添点水变成一瓶墨汁。我也是拿锅灰写过毛笔字,受过老师分配队长儿子墨汁的学生之一。
三年级时,杨老师在学校图书馆给我们借故事书,课外活动常常给我们讲故事或读《少年文史报》,要求家里有作文选和连环画小人书的孩子把书拿到班里让我们传着看或他读给我们听。
因乡村民请教师待遇太低,杨老师在我们小学毕业后辞去了工作,那时候正值上世纪改革开放,他娶妻生子,与朋友一起做生意,起初还算顺利,赚了点钱,成为我们那儿的第一个万元户。后来他投入自己所有积蓄还在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凑够五万元做本钱,收购中药材去广东贩卖。结果是药材被骗,异乡报案没有结果,血本无归。这次失败使他彻底破产,基本上击垮了他。生意失败后他一边种庄稼一边打工还债,供两个儿子上学又帮儿子在城里买房买车成家,生活一直很辛劳。
作者简介:包红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理事,就职于甘肃省舟曲县气象局,业余写作。1994年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评论,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甘南州文学艺术成就奖,作品《走进甘南》《悲情舟曲》获黄河文学奖和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奖,《悲情舟曲》入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