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猴 (二则)
文/赵庆爱
其一
(中华新韵)
林间跃动气轩昂,
矫健轻盈吊蔓狂。
攀树摘桃如唾手,
过溪越涧若飞浪。
精灵古怪多奇智,
伶俐聪明尽倍常。
毛色金黄辉四射,
臂长火眼捕蝇蟑。*
蝇蟑——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其二
(平水韵)
身轻如燕跃高枝,
矫影蹁跹舞碧池。
嬉戏林间传笑语,
逍遥自在乐难支。
天生聪慧多机智,
地养精灵少俗姿。
莫道人间曾险恶,
只缘法界或来迟。*
法界(1):
悟空的法号。
据传:唐朝历史上,曾有一位像玄奘一样去印度取过经的高僧,名号正是“悟空”(此悟空也是《西游记》孙悟空的原型)。
而这位悟空法师的俗名为:车奉朝,是后魏拓跋氏血缘疏远的后裔。唐玄宗天宝十年,任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的车奉朝,参与护送西域小国罽宾特使返回西域,后因患重病无法随使团返回长安,便留在了西域养病。
在养病期间,受西域佛教盛行的影响,车奉朝立下誓言:此番若能病愈,愿落发为僧。因此病愈后,车奉朝便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魔,法号“法界”。
法界(2):
佛教术语。
法泛指宇宙万有一切事物,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通常释为“轨持”,即一切不同的万事万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并按自身的轨则,能让人们理解是什么事物。界,含有种族、分齐的意思,即分门别类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