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名片唯物主义法官——白居易
——洛阳白江永撰文
元和元年(806年)夏,时年大旱。盩厔县黑龙潭边“贪吏”等假借龙神主持着仪式,“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众百姓们深信不疑“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家家杀猪、敬酒、献银钱。“龙神”、“巫婆”念念有词地带领着众百姓在烧香、磕头,祭祀求雨。“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时任县蔚的白居易来到黑龙潭,见此情景,就厉声训斥“贪吏”、“龙神”、“巫婆”:“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你们这样愚弄百姓,让他们杀猪、敬酒、献银钱,龙神在哪里?你们却把这些都贪墨于己,使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困苦,实属可恶。按《唐律》:“蛊惑人心者,收监!”随后又规劝百姓:“狐何幸? 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他们以龙神的名义,贪墨了你们年年奉献的钱财,龙神怎么知道你们的心意呢?这是他们用迷信,在愚昧大家的,不要再相信他们欺骗人的假话啦。都回去掘井、引水抗旱,才是生存的正道。
元和十年(815年)八月。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初冬到任,是年四十四岁。次年秋,术士刘景到庐山草堂看望白居易。请求给白居易占卜一卦,预判吉凶。白居易笑道:“我的死生托付于天,不托付于您。”
又说道:“圣人建著述《易经》,虽然是用以稽查疑难、占卜预测的,君子乐天,固宜知命,所以就不用占卜。如果不私自僭越吉凶之事,就不必询问命运。”“以为祸福由己,好坏在于能否谨言慎行;生死付天,命的长短是由于积的阴德。当处身于有才与无才之间,那里用得着占卜?占卜是用来决人疑窦的,不疑何卜。”“不从本初,是谓忘筌。”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记了捕鱼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东西。这就是白居易不信命,不认命,豁达开朗的立正。
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当时的忠州自然环境很差,差不多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缺医少药,巫傩之术盛行,百姓生活尤为贫苦。
一日,忠县县丞和一众百姓来到州府衙门。县丞:“有圣水出,饮者日千数。或谓伪,言不能愈疾,且恐争斗,请禁塞之。”昨夜县城后山石缝流出一股清泉,有人说是包治百病的“圣水”,一天时间,不到三千人的县城竟有千余人聚集,抢夺泉水。有人说这是迷信,并不能治愈疾病;有人说能治病。县衙恐怕会因此引起争斗,请求加以禁止并堵塞水源。众百姓却说:这是病人所仰望依靠的“圣水”,请刺史大人顺从百姓的欲望吧。
白居易调查后判道:“滥觞之源不足,必起争端,讼所由生,欲不可纵。”源头水量不足,必然要引起争端,诉讼的事便由此而生,这种欲求不可放纵。“毖彼泉水,流於道周,饮瓢之人孔多,入江河,蔑闻病间。”假如疏通那一水源,使之流到大路边,用瓢来饮的人会更多,再多的流入江海,就绝不会听到有人抢水治病啦。
“执禁之要,在乎去邪,为政之先,必也无讼。上善未能利物,左道足以惑人。”执行禁令,关键在于破除迷信,为政的前提,是一定不要引起无谓的诉讼。最高的善行未必能有利于表面的事物,旁门左道的东西只能迷惑大众。“天之爱人,雨沛当今自出醴泉,稽从古未闻圣水。无听虚诞之说,请塞讹伪之源。”苍天是爱护百姓的,如今雨水丰沛山间自然会流出甘泉,但是查遍所有典籍,从古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圣水可以治病。大家不要随便相信荒诞无稽的说法,请县丞立即堵塞虚假且引起争端的源头。使百姓有秩序的生活。
白居易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个高层官吏,能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