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张淑艳
随着岁月的流逝,些许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模糊,但是对父亲的记忆仍然清晰。
2006年12月6日,那是一个残酷的日子,突发性心脏病竟然夺去了慈祥的父亲的生命。他是带着孤独和遗憾离开人世的。我知道父亲并不是留恋这个世界,而是放心不下他的儿女,他担心自己走了以后我们怎么办?父亲临终时的表情和神态将永远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睁着眼睛,张着嘴巴;但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走了,脚步太匆忙了; 就像他平时做人一样,从不麻烦人,舍不得拖累儿女,甚至不给儿女一个守候病榻的机会。
父亲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震痛着我们每个儿女的心,这种伤痛比锥心刺骨更甚。我只能用一生最深情最绵长无尽的怀念去掂量几十个风雨春秋父爱的份量。
父亲的身世和童年很不幸。他十岁那年爷爷就去世了,家中兄弟姐妹共五个,父亲排行老二,他和大伯都承担着长兄为父的责任。因为有着被划为地主成分的背景,父亲的日子艰苦难熬。一方面要为维持家里的生计而奔波忙碌,另一方面还要断断续续去上学。虽然父亲在校就读的时间很少,但是他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乾县师范学校,然而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又没有劳力,父亲未能去乾县就读。后来他聘为民请教师,从此便把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父亲一生饱经风霜,坎坷无比。就在他四十六岁时,母亲病世了。那年两个姐姐已经出嫁,我和弟弟妹妹都在上学,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在父亲的肩上,家里家外、风里雨里全靠父亲一人苦撑着。他是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的抚养着我们。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一刻闲过,他每天起早贪黑,挑粪耘禾,脊背上渗出的一道道白花花的汗渍,一直在我的灵魂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样清晰深刻。
父亲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的脾气很不好,性子直,发起火来很吓人,我们都很惧怕父亲。可是父亲却把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对儿女们深深的爱永远烙在了我们的心中。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门前有一片小树林,到了深秋,一夜冷风,万叶落尽。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和二姐都要去小树林扫落叶为冬季御寒作准备。有一次由于贪玩而忘了扫,我和二姐害怕父亲责骂,就乘人不备把隔壁二爷家的两笼树叶提回去了。父亲知道此事后火冒三丈,狠狠地教训了我们一顿,并拽着我们俩去向二爷当面认错,从那以后,我和二姐不但要给自家准备冬季柴火,就连二爷家的也全包了。
母亲去世以后,我和小弟小妹不得不自己学着做饭。记忆中第一次学蒸馍时,差点把锅烧炸了。回想起当时蒸馍的情景,至今我还心有余悸,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蒸馍,几乎都是烙的。记得那天下午,我们三个分工明确,我和小妹和面,弟弟烧锅。我跟小妹把馍揉好搭进锅里,弟弟非常吃力地拉着风箱,生怕气赶不上来。可是任凭他怎么卖力,气还是没有上来,我们三个急了,便不停地往里面放柴火,不大一会儿锅里冒烟了,我揭开锅盖一看,吓了一大跳,锅里着火了,馍全成黑色的了,原来我们没有给锅里添水……我们三个吓得哭成一团,躲到邻居家不敢回去。父亲知道了以后却一句也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说明天爸跟你们一起重做。父亲的态度很温和,没有一丝怒意,可是我能感觉到父亲的心里在流泪、在滴血。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感受到父亲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和蔼可亲。我知道父亲的一生很平凡,并没有多大的建树,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是他平凡中蕴藏着伟大,他对儿女的那份爱永远刻在我们心里,任凭时间的冲蚀仍历历在目。
父亲的知识很渊博。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过许多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的事迹;父亲酷爱秦腔,能拉会唱,他经常拿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边听边唱 ,自得其乐。受父亲的熏陶,我们姊妹几个都喜欢看秦腔戏,父亲说秦腔戏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又能教你们做人的道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融入了父亲生命中的每一句叮咛,每一个脚印……
一转眼,父亲已经故去快二十年了,悲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淡化,夜里骤然醒来,才知道泪水湿了枕头一大片。当父亲活着的时候,似乎并不觉得什么,等到失去慈爱的荫蔽,才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他活着,就是儿女的福分。这渗透骨髓的感悟给我带来的是抹不掉的回忆和悲凉。而今,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我很想用我的心灵和生命汲取逝去的一切,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重新分享往日的快乐……
作者:张淑艳, 咸阳市永寿县马坊镇人,退休教师。喜欢在平淡的日子里,记录生活,充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