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 (之四)
高迎春
夏日里,久旱无雨,是让村民最焦急的事情。眼看庄稼打蔫,村路上的尘土半尺多厚,人们一方面浇地抗旱,一方面盼望来一场及时雨。在熬过最闷热的几天之后,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雨,就会如期而至了。大人们喜笑颜开,孩子们也会欢呼雀跃。雨还没有停稳,许多孩子戴上草帽,赤脚跑到泥水里,玩了起来。没戴草帽的孩子,会调笑戴草帽的孩子:“下雨了,撇泡了,王八戴上草帽了。”戴草帽的孩子,会反击光脚的孩子:“下雨了,有水洼,王八光着小脚丫。”大家嘻嘻哈哈玩水,互相调笑只是添了兴致而已。在积水比较深得地方,我们可以把纸叠的小船放在上面,用小棍击打水面,小船就会向前走。等到水泡透了纸,小船就会沉没。有时候,我们也会把吃空的一半西瓜皮,放到水湾里,看着它飘飘悠悠在水面上走,也很快活。农村里的孩子,别看玩具少得可怜,可是许多游戏,有人参与照样玩的开心。女孩子搬起自己的一只脚,大腿就成了切菜板;把手掌立起来,就成了一把切菜刀。单腿一边跳一边唱:“剁,剁,剁白菜;剁了白菜,做菜馅;蒸包子,包饺子,吃饱了撑个大肚子。”平常观察大人做饭,孩子们自然模仿,就成了开心的游戏。男孩子,会玩一种跳门槛游戏。两个人手拉着手,脚抵着脚,就成了大门的门槛。小孩子跳门槛,可以降低高度,单跳抵着的脚就可以了。大孩子跳门槛,自然要增加难度,需要跳过牵着的双手才可以。玩这个游戏,有一定的危险性,注意不要踢着人为好。一个人拱起后背,双手抓牢膝盖,就成了一匹马。一个孩子双手摁着后背跨过去,就算完成了跳马动作。大家轮流当马,轮流跳马,直到玩的汗流浃背。男孩子,喜欢玩摔跤游戏。为了避免摔伤,摔跤一般会选择在刚刚耕翻过的土地里。为了公平起见,大多是同岁的孩子参与摔跤。村里人摔跤,基本技巧是用脚别,土语就是使绊子。力气大的人,可以把对方抱起来摔倒,技巧反而是次要的了。被摔倒的人,往往不服输,爬起来还要再摔,如果连续被摔倒,才会俯首认输。我小时候,身体不够强壮,因此常常被别人摔倒,在地里滚一身土回家,母亲看到后下令不准我再摔跤。处于逆反期的我们,对大人的话,往往是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传说中国的摔跤,起源于五千年前原始部落。因为狩猎的时候,男人常常和麋鹿、山羊徒手搏斗。练习摔跤,就是为了更多获得猎物。到了秦汉时期,摔跤成为士兵训练项目,为的是增强士兵体力,攻城略地。到了现在,摔跤仍然是男孩子的游戏项目,在广场的气垫游乐山上,常见孩子拗摔在一起。因为身下有气垫,也避免了被摔伤。
农闲时候,村里往往有串乡照相的人。那个时候的照相机,还是老式照相机,用三脚架支撑起来,上面蒙了一块大黑布。照相的时候,照相的人先是钻到黑布里对焦,然后手拿一个气囊,使劲一捏,人的模样就留在了底板上。洗完像以后,底板上的人影是紫红色的。因此,村里人说不能多照相,因为底板会吸人的血。长大以后,才知道是大人们编造的谎言。因为不富裕,照相需要花钱,于是大人就拿这个话吓唬孩子。我小时候几乎没有照片,就是因为家里太穷的缘故。小孩子们善于模仿,假装照相,很快成了孩子们的游戏项目。冬天天气寒冷,不便在外面玩耍,在屋子里可以玩照相游戏。找大的擀面杖当三脚架,找一块床单当黑布,找一个拨浪鼓当气囊。照相的人,要给被照相的人摆姿势,还要求照相的人面带微笑。之后,在纸片上画个小人,就算是照片了。这个游戏需要假戏真做,因此显得滑稽可笑。孙女高晓越上学前班的时候,老师教给孩子们一种《脚尖踢》游戏。她回家以后,也教给我做:炒,炒,炒,炒黄豆,炒得黄豆翻跟头。一边唱儿歌,左脚一边配合节奏跳,右脚要做脚尖—脚跟—脚尖踢的动作。做熟练以后,还要加快速度,还要左右脚相调换。别看很简单的动作,我做起来总是笨手笨脚,配合不到点上。孙女自己做样子给我看,我还是学不会。这个游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因此很受小孩子们的欢迎。小的时候在农村,也有一种数脚尖的游戏。五六个孩子在一起,贴着墙根站好,由一个人数脚尖。口中念一首童谣:踩脚捏捏,葱花绿叶,绿叶黄,踩脚郎,脚郎点脚,爱理不理,一二三,三二一,不去别人,就去你。第一遍,当数到“你”时,被数到的脚尖要抽回去。等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有的人的双脚都被点到,就要离开队列,一直数到全部离开。然后,换一个人数数,开始下一轮。这个游戏,偶然中有必然,又有趣味,所以大家都爱玩。
有一个游戏,玩的是手心手背。五六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口喊一二三或金刚锤,一起出手。有的手心朝上,有的手心朝下。有意思的是,有的时候赶巧了,就会有一个人手心单独朝上,或者单独朝下。那么,这个人就会自认倒霉,认罚唱一首歌,或者说一个谜语。也有的很搞笑,就是倒霉的人,鼻子上贴上白纸条,站在一边看大家继续玩游戏。然后,就多了一个鼻子上贴纸条的人。这个游戏,靠出手心手背碰霉运,很有趣味。在家里哄弟弟妹妹,还可以玩猜一猜游戏。有玻璃球,有杏核,藏在手中让他们猜,猜中之后,可以奖励一块糖,或者一颗花生米。如果猜不中,就要伸出手来,被轻轻地打一下。猜的时候,双手在背后倒替,可以一手握两种,另一只手是空拳,以不让猜到为好。因为这个游戏,有物质奖励,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所以他们不吵也不闹了。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 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六部散文集, 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书信集。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176期
本期编辑: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