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艺术家萧宽老师”
文/涓子(美国)
首先,非常感谢人民艺术家萧宽老师,谢谢老师对“北美翰苑“和“海外華英”文学平台的鼎力支持!
2019年5月23日这天上午,我的脑洞里突然跳出一个想法,成立一个小群,七八个人,七八杯茶,远离喧嚣,哪怕是在孤岛上,地方不需要太大,像杜甫草堂一样的小天地足以,于是有了《小木屋文苑》,我还特地找来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图 (见下图) ,作为《小木屋文苑》的 Logo (图标)。

图上的小木屋确实立在孤岛上,这一刻,我发现了尘世的彼岸,面朝大海,一把口琴合着浪花的拍打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的意境,这是我植于内心的种子,思想清零,头顶朗朗,一个大太阳把光芒投射在这里,我听到了我的心跳,花朵在岛上肆意绽放,红的,黄的……小木屋四面的泥巴墙也朦朦胧胧长出很多诗章,很多翅膀在海的上空,夜晚,海面又荡漾着满满细碎的银色星光,眼眸所及之处,文字欢快的跳跃着,我的《小木屋》流淌于胸——《小木屋》我以柔软守在这里/北极光的神秘/这里没有尘埃/偶尔会有打鱼人投来一束光/为了迎接不知道的一天/小木屋被重新涂上朱漆/房顶是捡来的贝壳/还有必备的上等鱼蟹/深夜,海底隧道传来沙沙写诗声/一把口琴听雨/咖啡不必放糖/我的旋律快乐悦耳 /我的身体开出灿烂花朵/灵魂不在游荡
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我没有想到,小木屋竟然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热爱文学的诗人作家,尤其吸引了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背井离乡,但他们有着浓烈的思乡之情,打开记忆的闸门,一篇篇精彩垂文是他们在异乡奋斗的回忆,也是他们献给未来自已的一份礼物。
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文友,他进群的第一句话是:“我可找到家了!”这让我心头一颤,小小方块字是他们的根!异乡漂泊,像无根的浮萍,多少人像他一样热爱文学,却苦于无处交流。
淡淡忧伤,淡淡伪装,身心无处安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小木屋文苑》改成了《北美翰苑》,并打出一则广告语:只要你热爱文学,又恰好居住在海外 (当时只纳海外文友) ,就请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用手中的笔接近自己心中的圣地。
有了名字,自然想找一个人提写一幅漂亮的名头,我找到了父亲,父亲是推脱的,他认为自己的字只是娱乐,但架不住女儿柔和的软磨,他不情愿的写了一幅。后来,在一个群里,我看见了萧宽老师,这之前我见过萧宽老师的字,那还得从几年前的一天说起,美东时间11点左右,某地一个写报告文学的大咖加了我的微信,他是拿着我的照片加我的。他一加上我,就把照片传给了我,我当时怔住了,他怎么会有我的照片?这张照片只在我工作过的公司墙上展示过,那是一年的Halloween (万圣节),公司员工穿Halloween costume (万圣节服装) 照的 (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