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 (之三)
高迎春
在原地转圈,大概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吧。小孩子凑在一起,会比赛原地转圈。有的人,转着转着,脚底下就开始歪斜,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坐在地上,大脑里依然天旋地转,等上好半天,才能缓过神来。有的人虽然没有跌倒,但当停下来时,也会像喝醉了酒,步履蹒跚。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游戏不好玩,可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玩。大人们,有时候也会加入进来,抱起一个孩子的腰,两个人一起旋转。等放下孩子,看着孩子晕头转向,认不清方向,大家就会开怀大笑。我佩服舞台上的演员,空翻像车轮一样,等停下来时,步伐依然矫健。更佩服滑冰运动员,在原地旋转时,把自己都拧成了麻花,可以照样做高难度动作。特别是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云南舞蹈演员小彩旗,在舞台上旋转了四个小时,轰动了中国。小时候,还玩过两个人拉手旋转,好像也转不了多少圈,就会倒地不起。回想起来,不是有趣,而是可笑。在乡村,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一道东西走向的钢丝,这是用来晒被子,晒褥子,晒衣物必需的物件。每当家里晒被子的时候,我们会在垂挂的被子中间,钻过来钻过去,乐此不疲。被太阳晒透的被子褥子里,闻一闻有一股太阳的味道。母亲看到我和弟弟们疯闹,深怕我们把钢丝拉断,不让我们在被子里来回钻。可是,一离开母亲的眼珠,我们就又玩起来。有时候,钻错了顺序,就会在中间来个头碰头。母亲看我们不听话,就会罚我们每人拿一根竹棍,抽打晒过的棉被和褥子。而我们也很乐意干这个活。竹棍在棉被上抽打一下,就会有许多浮土从中飞扬出来,不知道这些浮土,是如何钻到棉絮中去的。被抽打过后的被子和褥子,会蓬松许多,再叠被子就显得鼓鼓囊囊的了。家中这一道钢丝,除了晒被子和衣物,还有别的用途。腌制过的咸菜,挂在钢丝上晒干,就不容易变质了。采摘的豆角和茄子,如果吃不迭,也可以晒干,等到冬季用水泡发以后食用。撞拐,是村里的半大小子喜欢玩的游戏。用手抬起一只脚。放在单脚站立的膝盖之前。单脚咯噔向前,用抬起来的膝盖,去撞击对方膝盖或者腰部,使其歪倒或者双脚落地,对方就算失败了。据说撞拐起源于远古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以狩猎为生,奔跑跳跃能力突出,才有可能杀死麋鹿,野羊,野兔,野猪。后来这种游戏,演变成戴上假面具表演的“蚩尤”舞戏,使得撞拐流传至今。撞拐,仅仅用蛮力还不行,必须要靠智慧取胜。对方撞击过来,要赶紧挪开,以避锋芒。或者,旋转身体,抄他的后路,借力打力,将他撞翻在地。这一项民间游戏,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传最广。因为需要单脚站立,跳跃,撞拐能够使人有很强的平衡能力,腿部肌肉力量,也比不玩撞拐的孩子大上许多。如果来回三个回合,谁也没将谁撞倒,就要暂停休息片刻。撞拐颇费力气,不一会双方就会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现在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也设有撞拐比赛项目,成为中国拥有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手绢大流行的年代,每个月全国可以销售五百万条以上的手绢。在学校里,女孩子有各种图案的小花手绢,男孩子也有素雅的方格图案手绢。下课的时候,十几个人围成圈,玩的是丢手绢游戏。女孩子可以用手绢,折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男孩子可以用手绢,折叠小老鼠,小兔子,布娃娃。至今我还记得折叠小老鼠的方法:将手绢对折成三角形,把三角形的锐角向里折,沿着三角形的地边向上端平行卷动,卷到一半反过来,再将两边向中间折,再向上卷,掏出小老鼠的头和尾,将稍大的一边打个结,就是小老鼠的头。就这样,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就算折叠完了。将小手绢四个角拉上等长的线绳,再坠上一个小纸球,抛向高处,小手绢就像降落伞一样缓缓降落。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头巾,到了汉代,已经有了手帕。乐府《孔雀东南飞》里的诗句“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是中国对手卷最早的记载。那个时候,比较高级的绣花手绢,丝绸手绢,也是送人或定情的贵重礼品。在乡村,过日子离不开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才能蒸馒头,烙大饼,包饺子;将玉米磨成糁子,才能蒸康谷,碴黏粥,包团子。磨面粉,磨玉米,需要用簸箩和罗,细细地筛,然后将粗渣再磨一遍。罗面的时候,簸箩里放一根擀面杖,罗在擀面杖上摇晃,簸箩下面的面粉,就如下雪一样,越积越多了。受到罗面粉的启发,小孩子便发明了“摇罗晃”游戏。两个人手拉手,你的屁股坐在我的脚面上,我的屁股坐在你的脚面上,就可以开始晃动了。你的身体向前,我的身体向后,一摇一晃,两个人就像波浪中的小船,可以转圈,也可以前进或者后退。如果两个人配合不默契,就会人仰马翻。玩的时候,一边晃动一边唱儿歌:“摇,摇,摇罗晃。下来麦子,磨面粉。蒸了花糕,谁先尝?给媳妇,走娘家,花糕去请丈母娘。丈母娘,请不动,请来一只汪汪汪。小黄狗,抢花糕,气的爹娘掀桌子。”三摇两晃,屁股离开脚面,一个人坐了一腚土,逗得大伙哈哈大笑。我小的时候,主要集市和县城城关,还有大车店。过去乡村运输,有车体较小的牛车、驴车,适合庄户人家拉粪拉庄稼。有车体较大的骡马车,适合长途运输货物。大车店,就是为了给长途运输的骡马车住宿歇息的旅馆。大车店,住宿价格不贵,可以供给热水和骡马草料;可以供给客人烩饼、焖饼、面条、馒头、咸菜这些经济实惠的饭食。我的老家叫小高家店,原本就是祖辈人,在通往德州的官道边,开了一家大车店,以方便骡马大车住宿。后来大车店旁边,又有了小卖铺、小酒馆、铁匠铺、木匠铺、麻绳铺、理发铺,人员越聚越多,后来渐渐成了集市,渐渐成了村镇。有的木匠,模仿大车的样子,做了许多儿童玩的小车,比较富裕的户,就会给孩子买一个,让孩子学着拉土,拉砖,拉柴火。小孩子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会了装车卸车的技能。时代进步,骡马车逐渐被汽车代替,骡马大车渐渐销声匿迹了,大车店也换成了现代旅馆、宾馆。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 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六部散文集, 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书信集。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175期
本期编辑: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