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学家的故事,颂建设祖国的英雄”(六)
《茅以升的故事》
文字整理:慧日长辉
茅以升,1896年出生,江苏镇江人,自幼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十岁那年,南京秦淮河举行龙舟比赛,秦淮河上的文德桥上因为看比赛的人太多,最终桥被压塌,砸死、淹死许多人,茅以升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只要看到桥,他总是仔细的从桥面看到桥柱,在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资料,就保存下来。
1911年,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他在学校聆听了孙中山视察学校时的演讲,从此确定了走“科学救国”、“工业救国”道路,立志攻读桥梁专业,他学习极为勤奋,能流畅地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面的百位数字。那时上课不发教科书,教师用英语讲课,他认真作笔记,紧张而有计划地学习,他的学业成绩总平均为92分。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名。
1916年,茅以升赴美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20年12月,他怀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赤子之心学成回国并到母校任教,时年24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工科教授。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条河流,江面辽阔,波涛汹涌,江底还覆盖着很深的流沙,想要在钱塘江上架桥十分困难,当地老百姓常把不可能做到的事,比作钱塘江上造桥。茅以升立志要为自己的国家造一座举世闻名的桥,1933年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他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废寝忘食,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1935年4月6日动工,1937年9月26日在钱塘江上建起了一座长1453米,高71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又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这两座桥是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工程。
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一生与桥结缘。他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倾注于桥梁之上,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架设了爱国桥、致富桥、幸福桥。2019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茅以升,一生奉献,不负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