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38》「飘舞的剑」(6619辑)

晨间寄语
曾经,我的“农基”老师说: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也是一种障碍覆盖。她的理由是,除了人之外,所有的动物在自生自灭中,只会越来越少。因为有人类的杀戮和食用,或由人类来掌控它们的生杀大权,在这种掌控中,甚至消声灭迹。而人类则不同,除了天灾人祸,如瘟疫、大地震、海啸、或地球毁灭…,人一直在,死一个埋一个,总有一天,仅凭人的繁衍、占有、欲望、存在感和代代相传等,会把地球埋了个遍。她在讲课时,列举了中国人老式宗族祖坟山(地)的例子,所有人的姓氏宗祠坟茔,百家姓千家姓,大片大片,有增无减,若此,会是什么样子?
“农基”——农业基础课,以农田土地讲解农作物种植生长基础,主题与功能强调农田土地的重要性,注释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人死后的占领危机。老师热爱自己的专业,所以用各式各样的例子,证明土地的价值和利用。老师是典型的无神论者,她对人死后报以不屑。我那时就在她的口中读到一个单词的转换,她说,人有生命时是“他”,而从生命终止那一刻起,“他”就变成了它。“他”是生命体,是人。而“它”,是物质,已不是人。由此得出,人的生命终止后变成物质,所有的物质放在哪里都一样。我后来明向一个道理,好多大人物为什么遗嘱把自己的骨灰撒向江河大地?其实,当知道并领会自己生命的另一边属于物质时,“放在哪里都一样”。
人不能未卜先知,但可以预见未知。我们谁都不知道自己的上十辈上二十辈在哪里,传说中的先祖,“心到神知”,已是物质,物质不灭。从这个意义上讲,“佛祖心中留”也。人的身后事属于预见的未知,可以是高埋大葬,也可以是一缕青烟。若有知,还叫死吗?老师不信鬼神,极力主张火化,火化后撒向江河、融入大地,不占子孙资源。
朋友圈里看到讣告,友人发出感叹,追思过往。我写道:“人过了60岁,已是捡了个甲子,算是值得。只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能多一天是一天,多一年是一年。想开了,啥时候走,眼睛一闭不睁,都正常。
讣告指,已久病,走了,对他应是一种解脱,家人节哀顺变,愿他一路走好!”
李叔同说: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离别。是的,前人别后人,一辈辈,一代代,此消彼长。要不然,哪来的历史长河?
新的一天,早安!
202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