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至年底的豫湘桂战役后,日本军国主义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战场逐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同时,日本在各个战场都遭遇到惨败,随着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陷入四面楚歌,已经濒临覆灭,美军已经逐步威胁日本本土。1945年7月26日,为了最后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内阁经紧急讨论,第二天,首相铃木竟然通过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声明对波茨坦公告“置之不理”。为此,盟国只有发动对日本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全面反攻的时刻也即将开始。
在对日作战的最后时刻,美国分别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同时,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由于深陷中国14年的长期战争中,在东北军民和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打击消耗下不断死伤不断补充,老部队基本消耗殆尽,战斗力大减,因而不堪一击,迅速失败。
在中国战场,全面反攻的时刻已经到来。在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大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科学系统地总结,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提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在正面战场,由于国民党军队整编后的主力大部在西南大后方,前线部队受豫湘桂战役失败的影响,实力尚未恢复。正面战场虽然进行了局部反攻,如1945年3月湘西会战取得胜利,以及春夏之际随着日军被迫战略收缩将华南日军主力撤退从而尾追日军收复广西,整体上由于抗战形势的迅速发展,未能展开。
因此,中国战场的大反攻任务主要落在敌后战场上,敌后战场将持续两年的局部反攻转为对敌之全面大反攻。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命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切抗日力量向“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攻击”。并指示根据大反攻的需要,改变战略战术,将敌后军队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变成正规军队,以集中力量进行反攻。1945年8月10日、11日,中国共产党延安总部向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连续发布7道反攻命令,并限令敌伪向中共武装缴械投降。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命令,在中共泰西地委、行署领导下的人民抗日力量向日伪发动了全面大反攻。
泰西各根据地军民不断取得胜利,扩大了解放区的面积,增强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拔掉了许多敌防守力量相对薄弱的小城镇,进一步将日伪压缩到铁路沿线几个镇。并切断了各交通要线,割裂了日军之间的联系,积极准备进一步歼灭所有顽抗之敌。同时,按照中共中央抽调大批干部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挺进东北,配合苏军消灭关东军指示,长清也有干部被调到东北工作。由于中国等各主要盟国对日一致展开全面打击,日本法西斯已经走投无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中国军民的战略大反攻,最后完成了毛泽东在抗战初期就科学预言的抗日战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长清武装积极开展对敌大反攻,端了许多敌人炮楼和据点。
早在1941年,长清县各区的对敌伪军工作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开展敌伪工作,发动了数次对敌伪的政治攻势,并选派党员干部打入敌伪内部。1942年4月,长清县委书记候筱章曾对孝堂山伪军排长开展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发动孝堂山据点伪军起义。1943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和泰西区党委、军分区《关于目前敌伪工作的决定》,县委、县政府结合长清本地实际,认真研究了敌伪工作,确定了敌伪工作的方针、领导、组织、经费等问题。泰西地委采取了下列方法:(一)将敌军、伪军、伪组织工作归敌工部门统一负责。(二)地委设立敌工委员会。由地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敌工锄奸部门负责人组成,以地委名义专门研究敌伪工作的政策方针,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三)地区设立支站,由敌工科长兼支站长,县设立分站,一般由县委敌工部长兼任站长,直接受敌工科领导。(四)各区设立1至2个工作队员,在县敌工科领导下,深入敌区活动,进行对敌伪的宣传教育工作,寻找线索,打通敌伪关系,在此基础上,作为进行敌伪工作的基层专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敌工部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对伪军伪组织,也在其内部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组织了许多不同名称的抗日性组织,如抗日青年团等。
敌伪军工作随着抗战形势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泰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政治、军事攻势的开展而不断深入,从而使日军厌战、反战情绪急剧增长,战斗力大为减弱,逃跑、自杀者日益增多。伪军伪组织人员眼看日军已是穷途末路而更加动摇。两面性普遍增长,死心地的汉奸大为减少。且由于日军对其控制更严,日伪矛盾不断加深。这种变化,对抗日军民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4年3、4月间,各县、区认真贯彻了军区敌工科长、站长及敌工部全体干部参加的敌工会议精神,检查了本地几年来敌伪工作的情况,总结了经验,明确了形势、任务。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关系进行了改造培养,在伪军内部积蓄力量;在敌占区加强了宣传,争取人心向我;在伪军伪组织人员中建立和扩大思想阵地,排除日军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影响等。5月间,长清伪军若干个中队投降,使瓦解敌伪军、伪组织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分化、瓦解敌军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敌军内部虐待新兵,无视士兵人权,日兵厌战思念家乡等现象,根据延安日军士兵代表大会通过的《日军士兵要求书》,利用樱花节、"青纱帐"和据点被困或战斗失利等时机,采用晚上喊话、散发宣传品等方法,唤起日军思乡厌战之心,使其战斗意志消沉。长清县敌工站利用日军士兵到万德、张夏、铁路据点喊话,取得了明显效果。
把严格执行俘虏政策和原日军优秀人员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长清县,敌工站对被俘的日军士兵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工作,又以"反战同盟会"的名义进行了宣传,并加入了"反战同盟",配合八路军到敌伪据点喊话,到集市上宣传,使铁路沿线的日军军心不稳,士气不振,大大削弱了战斗力。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协会副委员长、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宫川英男、在我长清敌工部工作,在万德开展工作时,因遭日军包围,壮烈牺牲,泰西军分区和冀鲁豫军区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追悼大会,深深感动了被俘人员和家属,在敌伪军中产生很大影响。
分化、瓦解伪军伪组织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情况,以攻心为上,晓之于民族大义,示之于利害关系,宣传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号召伪军弃暗投明,或者用"身在曹营心在汉",点"红黑点"记"善恶录",印发抗日"同心证"、"回心证"和宣传材料、办壁报、画漫画、唱歌、上夜课、组织伪属开展誓约活动,邀请敌占区士绅名流到根据地参观等方式方法,推动敌伪工作的深入开展。
严格执行不杀俘虏的政策,主要是打击那些死心塌地的汉奸,以震慑反动者,争取大多数。通过敌伪工作的开展,伪军内部思想波动很大,下村抢东西、侮辱妇女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有的还主动与抗日军民联系,送交立功书,表示要改恶从善。特别是记"红黑点"运动,对伪军震动很大。在军民围攻伪据点时,伪军往往有的派出人来联系,要求和解,或不战而逃。仅长清敌工站,就于1945年7月前在城内建立了多个"关系",就连敌人据点内,也有人被争取。
长清县敌工站在10多个伪军中队中,均建立了"关系"。侯筱章政委用谈话的方式瓦解孝堂山据点的伪军50余人。在解放县城的战斗中,伪军中就有成排的人缴械。攻城之前,打入伪军内部的共产党员就接受了瓦解敌伪军的任务,这些地下党员积极发挥作用,是建立在中共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军民共同努力基础上的,特别是广大群众利用人熟地熟,和伪军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地缘关系等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做伪军及其家属的工作,使伪军感到极大孤立,部分伪军逐渐向共产党靠拢。据1942年至1945年8月的不完全统计,除战斗中向抗日军民缴械投降的伪军外,仅起义、反正的就达百余人。敌伪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配合了长清的反攻。
加强铁路工作,是敌伪工作的重要方面。早在八路军主力开辟抗日根据地时期,泰西党组织就安排少数干部,他们冒着极大危险,在敌人内部隐蔽地、巧妙地、谨慎地进行宣传组织工作,保存组织,度过黑暗时期,配合将来反攻;或者获取情报,购买物资。随着泰西抗战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抗日军民开展局部攻势,使敌收缩到铁路线和几个重要城镇后,加强对敌占城镇和铁路交通要道工作,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1945年春,泰西地委,根据中共中央1941年6月5日《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和冀鲁豫分局1945年1月《关于大城市工作的决定》,把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提高到重要位置,并作为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两个任务。为此,分别成立了泰西敌工作部,并根据冀鲁豫分局指示和统一部署,分别领导济南、临清、聊城的城市工作,县城及交通线的工作则由县委直接领导。各地县委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了城市和交通线工作的方针、任务和策略措施。
泰西地委于1945年5月1日颁发《加强城市工作的指示》,强调指出,现在的城市工作,是为了武装起义,在反攻时以便里应外合,把日军从城市及交通要道驱逐出去,其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配合我军进军城市及交通线,做好收复中心城镇的准备工作。从1944年初到1945年7月一年多的时间里,泰西的城市及铁路交通要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打入日伪组织内部的中共党员,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城市工作。我敌工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并通过和日伪军"交朋友"等方式,获取了大量情报。在万德、张夏火车站,我党的敌工人员都能进得去,中共长清敌工部争取了位于交通线上的崮山据点伪军60余人起义。中共长清(峰山)县委早在1941年就派敌工部长范辉等数名有经验的党员打入敌、伪、顽内部,开展争取敌伪顽的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掌握了敌人的特务系统,并为创建县、区武装提供了条件,为迎接反攻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广里据点的解放,就是里应外合,攻破敌据点的典范。
长清区开辟秘密交通工作,非常注意铁路和公路并重。津浦铁路、公路南北纵贯长清东、中部和西部,是抗日根据地党政军人员来往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日伪的重要封锁线。早在1941年,按照泰西地委、专署、军分区的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抽调一个连队组成了专门护路部队,和负责护送过铁路的党政军领导。同时,在马山、张夏的徐毛、红石岭、黄家峪等村设立一条秘密通道。几年时间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交通站的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保证党政军领导干部和部队首长安全往返过铁路和敌人的封锁沟。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1942年底,新开辟了津浦路边的长清至黄河西齐河县的秘密交通线,沿途建立了秘密交通网点数十个。这条交通线在严酷复杂的环境中,在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下,几年中安全护送了大批党、政、军干部,传送了大量情报,运送了大量邮件、书报及物资,始终未被日伪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