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37》「飘舞的剑」(6610辑)

晨间寄语
往事如烟。往事,难忘的印象深刻,模糊的如烟。像一本经年读过的书,看到书名,哦,会想起其中的某些情节,断断续续,那便是记忆。记忆又像是书架、橱柜、箱底,不翻不动,不会想起。记忆又是故事,串联需要整理,组织好了,会很动听。记忆还像照片、影视…,永远定格。
我们的记忆大多定格在年轻。年轻像一段路,走过了,回不去。但是,自己的辉煌与苦难,在那里面,所以印象深刻的,一定记得。看到两小伙推着250公斤重的轮胎走西藏,90后00后,从云南个旧一路推着轮胎走来,两个多月,在东达山附近,被自媒体问及,计划半年时间到拉萨。那评论区有很多说法,我也有些莫名。
时间退回46年,我也到过东达山,这是我一生中到过海拔最高的地方,进藏出藏,那里,318国道海拔5008米。现在的卫星测5310米。记忆中,解放牌军用汽车在那来回盘旋的砂石路上缓缓而行,我们20多个新兵摇摇晃晃,伴随着高原反应,昏昏沉沉,只听发动机的声音大,但总感觉速度与人走步也跟得上的样子。不知汽车哼哼了多久,翻山后停下来休息,走几步到路边去小解,上气不接下气。带队干部再次说,这是南线到波密最高的地方,5008。
那时的318,全是砂石路面,车队跑起来,一路的灰尘土雾,后车看不见前车,坐在车上,靠里的面面相觑,靠车尾的吃灰,除了灰尘还是尘土,所有的风景全是灰尘。下得车来,你看我,我看你,全是尘土,眉毛眼睫毛都是,样子很好笑,但笑的不多,自顾自撒尿、作呕、脑壳晕乎乎的。这是我在高海拔处的真实感受。
两小伙进藏的精神可嘉,但是我以为有些徒劳。若以两人年龄,轻装上阵,简化程序,不以那毫无性价比的沉重轮胎消耗体力,提高效率,早日完成西藏一游,把大好时光投入到新的生活该多好!318,现在路面虽然已经硬化,但就其一日刨去吃饭找露营的时间,爬山10多公里,下山30来公里的速度,好浪费时光啊!即使将来可以拍卖该轮胎,不知会有人出多少钱来买?而在这一过程中,雨季、冰雹、洪水、泥石流、踏方、超强紫外线、寒冬、大雪、雪崩等等,一应自然灾害的安全问题,随时都可能降临,我替他们忧心…。
现代人,我们有很多的读不懂。好在有那么一句话,既安慰我,也告慰大众:人各有志吧!
老话讲,惜时如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0出头,花样的年纪,有的放矢,换个检验人生的方式,也许更实惠[OK][爱心][鼓掌]!
新的一天,早安!
202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