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的断章【2】
文:思归
视频制作:阿琼
1
文字的本身,并未高低贵贱之分。写作只是一种文字的组合艺术,不代表文化程度的高深与肤浅。未受过高等教育,一样可以写出传世佳作,比如,莫言、残雪、贾平凹等......
2
夜,那么白。昼,那么黑,心,却被时代,染成了不安的颜色。
3
这是我唯一的声音,用微弱去撞击坚硬,用夏天诉说寒冷,用黑夜的星光 ,去渲染白昼,用一滴水的洁净, 去涤荡阴霾的深度。
4
明骚的人,表现在嘴上。而暗骚的人,且是扎根在骨子里。
5
精神上堕落,比身体的堕落更可怕.心灵的出轨,比身体的出轨更可恨。
6
扭曲的真理,是短暂的停歇.浮躁的奢华,不可能永存......
7
当一缕念想,在远方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心中的萌动早已插上梦的翅膀,飞越千山万水,抵达蜜的故乡。
8
水落石出时,就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重量。
9
一滴泪的重量,足以压垮一座,王朝江山。
10
请允许我以站立的姿态睡觉,请允许我在狂风骤雨中弯腰,请允许我在睛空万里下眺望,请允许我在群星闪砾下思考,但我不会倒下,我有顽强的意志,倒下就意味着死亡和腐朽,站立且意味着坚定和崇高。--------.写给一颗古老的树
11
或许,抵达是一个永久的迷。在历吏的尘埃中,我一个人在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回味,静静地向往,此时,一股巨大的静潮,把我包围,甚止吞没,一种幻觉,静静地升腾,一幅画面,闪出诱人的光辉。
12
一颗极小的萤,穿越夜的黑。瞬间,消失在黑夜。没有热量的微弱之火,只能是冷,更加的冷。黑,更加地黑。谁也无法破译,光的密码。它的价值在于,只那么一闪,便足以证明了,夜的存在.......萤火虫
13
谁能告诉我真相,谁来领取这团,尚未熄灭的火焰。答案总在跋涉的路上,岁月早已模糊了远眺的视线。我把最疼的那一部分,裹在夜色的深处,白昼成了夜的缝隙,而我在这缝隙里深陷。
14
活在向往里,也是一种美好。像飞鸟衔着的那颗种子,坠入你宽硕的怀抱。它在你身体的土地上,生根 ,发芽, 茁壮成长,郁郁葱葱的绿茵,经冬不凋......
15
路灯,睁着惊恐的眼睛,青草在黑夜里发生了暴动.一只蛹在渐暖的土层下,缓缓醒来. 咀嚼着一句破土的箴言 ......
16
被一种温暖所包围着,被一种眼里涌动的光所包围。可是,他所呼吸的氧气,却日益减少————被关注也是一种悲哀
17
像一堆走散的句子,此时,又汇集到一起,像一只鼓,从天空冲了下来,像奔赴一次自杀。毫不犹豫地,从天而降,更像一-首汹涌澎湃的散文诗,每一个韵脚里,都藏着一个,解开谜团的真相。
18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就让月亮守在你的窗外.这是李堔唱红大江南北的一首歌里的一段歌词。同时也证明了爱情是多么的自私。你回来了,再去诉说情怀,你不回来了,就让月亮陪她,谁也不能代替,让她守寡的不仅仅是自私,还有些霸道。
19
当午夜的额头上,闪动着某种饥饿和恐谎 ,秒针就会像一只匍匐在脚面上的蚂蚁,我在一种静和动的之间,饱受折磨着。
20
人们无时不在黑白颠倒之中,挣扎、纠结、困惑着。譬如,明明是馍夹着肉,而人们偏偏把它叫做:肉夹馍。
21
人们常说,大河有水小河宽,`大河无水小河干。笔者认为,这话是错误的。试想,大河里的水是那来的?是千万条小溪的汇集。所以,应该是小河有水大河宽,小河无水大河干。
22
在生命的树梢上,我仿佛看见一只美丽的鸟在俯视我。你听-------那欢叫的歌声,让我的眼睁骤然间停止了飞翔......
23
一个人的成功,与偶然有着必然的连系。譬如,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或一个人睡觉,我不怕不怕了。我看螳螂了,我不怕不怕了。这样的歌曲的走红。从文学角度去审视歌词,似乎是幼儿班的水平。而作曲和唱功,并未过人之处。但它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人们的视线,你不能不说是偶然产生的奇迹。
24
像一枚钉子,时刻在寻找可以深入的缝隙,当生活里破绽百出时,那些钉子们,才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25
被修饰过的词语,像是女人化了妆,失去了原生态的纯美,但事实证明,人们更喜欢妆后的女子意态。
26
写文字的人,与练武的人有所不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pK,喜欢就是最好。假如一定要你说出,莫言,金庸,或者琼瑶,贾平凹,谁是第一,恐怕很难给出最正确的答案。
27
用饱满的眼神,轻呵夜色,我听到了一缕曙光在胸中走动的声响。那窃窃私语里,有金色的祈盼,和绿色的向往。
28
在莫言未得诺奖之前,知道他名号的人寥寥无几,而那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家大碗,文学大享, (比如,梁羽生,金庸,贾平凹,余秋雨,琼瑶,等等等等),却与诺无缘,这不得不使整个文学届,为之哗然和费解。个人简介:思归,原名曹志杰,河南洛阳人。QQ,1104374925!微信,czj690430!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长,《思归客》杂志主编。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若干,获奖若干!出有诗集《心之语》《醉语》文集《情蛊》。主编诗集《草根诗人》《诗中国》《华夏文坛》《中华诗词》等系列丛书七十余部,现居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