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隧道
——34集电视连续剧《家在兵团》观后感
作者 :杨东 朗读:沈虹
每天9个多小时,连续3天观审了34集电视连续剧《家在兵团》。被剧情煽动得泪水没抹去,又有泪涌出来——这是继观审电影《父亲在远方》之后再次出现的情况。与其说是审片,不如说是接受剧情对自己心灵的洗礼。
一
电视剧讲述了“老八路”“老解放”“老高知”等多个“几代之家”开创、发展、接力兵团事业的命运和兵团70年历史的艰难与辉煌。
剧情从1948年8月西北野战军解放大西北的“壶梯山战役”切入——解放军一路凯歌进入新疆,履行“屯垦戍边”使命,担负“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任务;二军教导团驻扎于疏勒,在草湖地区拉动“军垦第一犁”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司令员的警卫员武安国(孤儿,司令员给起的名,意为安邦定国)豆蔻年华,执着于成为“英雄”,先后奉命参与“对国民党起义部队集中整训”;学习汽车驾驶,为西藏阿里先遣连输送物资保障后勤。之后,武安国回到农场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以至于担任了第三师红星农场场长,带领大伙为农场扭亏增盈奋力拼搏。1975年,兵团撤建,武安国带领大家积极、沉着应对新变化特别是“回城风”,继续建设“兵团”。1982年,兵团建制恢复,武安国带领职工实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扎实成效,农场不断向好。进入农场大发展的“新时代”,年届六十的武安国光荣离休,他执意请缨,担任了农场护林员。
随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建立、飞速发展,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十九省市援疆行动扎实落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迎来八方资金、物资、人才(包括武安国自己和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的孩子们),投入到“再造兵团辉煌”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国家战略实施中。庆祝建党百年,新老职工齐集礼堂,武安国代表“老兵”发言,回溯兵团的艰苦历程,表示誓为兵团的新机遇新发展继续冲锋、永不停息,赢得阵阵掌声。
二
习_近_平_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习_近_平指出,要加强正面宣传,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造就着特殊的人类群体,组成了世界特殊而最大的生产集团,营造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创造着特殊的多元文化。
兵团的历史是血与镐的历史,兵团的岁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兵团是英雄辈出的熔炉,兵团是建功立业的热土。
穿着军装是军人,脱下军装是兵团人;工作在兵团创造“兵团精神”,扎根在兵团创造“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兵团是兵团人的家,兵团人的家在兵团;无论谁来到兵团兵团就是家,离开兵团兵团人没有家;在兵团彰显兵团人价值,离开兵团丢不下“兵团心”。
——《家在兵团》践行习_近_平_总_书_记“5点希望”“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指示精神,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告知世人党中央对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定位,展示“兵团人”的光荣与伟大,为兵团人和关注关心兵团的所有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三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家在兵团》艺术真实地再现了兵团历史。构成该剧“艺术真实”的要件是“矛盾冲突”:英雄主义思想与变化了的现实的矛盾,新中国新风貌与旧时代旧思想的矛盾,建功立业理想与恶劣自然条件的矛盾,科学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的矛盾,计划目标与简陋生产工具的矛盾;内陆沿海现代化城市与兵团农场差异巨大的矛盾,扎根兵团与“被‘回城风’裹挟”的矛盾,性格孤僻执拗与个性倔强要强的矛盾,成家与立业的矛盾,年轻人独立自主、张扬个性观念与父辈听从组织召唤观念差异的矛盾,新一代敢闯敢冒险意识与上一代绝对服从组织意识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家在兵团》戏剧冲突的基调,巧合的精致运用,演员演技纯熟自然,使得剧情跌宕起伏、曲折揪心,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主角立得住,配角不单薄,即使是偶尔露面几秒钟,诸如共和国功勋张富清、特级战斗英雄杜立海也令观众难忘;出场一两次、几秒钟的摄影员和诗歌爱好者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虚实之间,艺术的真实更有打动观众的力量;实虚交替,历史真实更令人可信可敬可感,直戳观众心灵、泪点——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滚滚红尘中,不迷失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难能可贵!为党的屯垦戍边伟大事业奋斗终身。
综上所述,《家在兵团》思想与艺术价值完美统一、高度契合,堪称兵团70年来罕有之史诗,是有态度、深度、厚度、温度的力作。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主播简介:
沈虹,昵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播音专业毕业。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书店、诗词天地及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知名平台主播,朗诵作品散见于互联网各大网络平台。多年来,她淡泊超然地朗诵着,走过岁月,走过风雨。犹如森林里的一片叶子,大海里的一滴水,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