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普通矿工到艺坛名家
文/沈五群
张兆仁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传奇人物。
他本是一名普通的矿工,常年在远离阳光的矿井深处,挥汗如雨挖掘黢黑的乌金,一挖就是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
为人豪爽的他,竭尽全力挖呀挖呀一直挖,居然挖出来一缕缕闪光的灵感。紧接着,他以出人意料之外的出色行动,将其蜕变为令人仰慕的天花板,镶嵌在素有太行泉城之誉的邢台艺坛,一跃而起走向成功!
一
1954年 5 月9日,张兆仁在平乡县一个平凡的农家小院呱呱坠地。个性十足的他,居然以顽强的生命力,轻松走出那糠菜充粮的艰辛岁月,历经一番拼搏努力,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1973年,风华正茂的张兆仁,有幸穿上橄榄绿,凭借着悦耳动听的口才天赋,在军营大熔炉中锤炼成钢,一跃而起成为沈阳军区文艺轻骑兵的典型,受到司令员李德生的亲自接见,一时声名鹊起,誉满天下。
人生无常瞬息万变。正当张兆仁踌躇满志,准备在军营文艺宣传队大显身手时,他的父亲倏地患病猝然离世。万分悲伤的他,只好怀揣遗憾申请,无奈退伍返乡尽孝。
令他意外开心的是,凭借着富有磁性的天生嗓音,他有幸被选为公社广播站的播音员,为今后镶嵌天花板埋下伏笔。
为把播音工作干出新起色,张兆仁天天闻鸡起床,独自钻进野外小树林里练嗓子,渐渐夯实基础,在平凡的岗位上风生水起,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
1977年12月,天降瑞雪兆丰年,也为张兆仁带来了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果然是福气上来不由人,风刮草帽扣鹌鹑。蛇岁葭月,芦苇绿头。恰逢冀中能源公司前来公社招工。带队领导慧眼识珠,立马看出张兆仁是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驹,说啥也要把他带走。
于是,鸿运当头的张兆仁,便开心服从命运的安排,雄赳赳气昂昂跨入矿工队伍,走向成功的辉煌。
冀中能源的挖煤矿井,多在太行东麓邢台境内的丘陵和平原一带。第一次穿上矿工服装,乘电梯离开地面告别阳光,纵深向下800余米,紧握铁镐的张兆仁,深感骄傲和自豪。
他知道,做为一名光荣的煤矿矿工,虽说工作环境和岗位特殊,准确的说确实有点苦有点累,甚至还有一点点难以预料的危险性。但是,煤矿矿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可说是养家糊口的最佳职业。
想到此,素有乐天派之誉的张兆仁,舒坦的心里顿时热血沸腾。他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井下挖煤,就一定要坚定信念,树立顽强的意志,用自己有力的双手挥锨挥镐,默默为祖国为人民挖好煤,奉献宝贵的能源支援改革开放大发展。
思想支配行动,兴趣产生动力。由于张兆仁乐于井下挖煤干矿工,一上班浑身上下总有使不完的劲。因此,他的挖煤产量和进度,生产指标天天月月总是圆满完成,工作业绩年年岁岁名列前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擅长自编自演的张兆仁,常把身边的好人好事写成快板、鼓词和书帽,并利用业余时间吹拉弹唱,绘声绘色的表演,赢得了众多工友的喜爱和欢迎。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中国文艺复兴擂响了战鼓。
1979年春,邢台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赵奎华,经反复考虑前来冀中能源邢台煤矿体验生活,在矿井深处与张兆仁有缘相识结为知心好友。
特别重视人才的赵奎华主席,在认真审阅和多次观看张兆仁编写的快板和演唱后,深知张兆仁是一位可造之材,大有潜力可挖。于是,他便诚心诚意向张兆仁建议,并再三鼓励他走出自卑的阴影,冲破局限的束缚,果断从业余编写曲艺作品来一个华丽转身,大胆转向舞台戏剧作品创作。
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赵主席热情似火的鼓励和支持下,激动不已的张兆仁信心十足,立马扭转方向挥毫酣战,一鼓作气接连创作出《警钟长鸣》等四部戏剧脚本,其中《妻子的等候》等两部赞美矿工光辉形象的戏剧脚本,先后在《河南戏剧》杂志上发表,顿时在矿井上下引起强烈的震动。
很快,张兆仁便顺利被河北省戏剧协会吸纳为会员。紧接着,矿领导破例把他从矿井深处,直接提拔到邢台煤矿文工团,专职从事文艺创作和组织演出工作,从而使他把捕捉的灵感,编织成翱翔长空的翅膀,拥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和空间。
四
上世纪八十年代,爱好读书看报的我,常在《邢台晨报》上拜读张兆仁的作品。他那别具一格的特色魅力,时常令人耳目一新。于是,笔者便开始密切关注他的踪迹,一鼓作气持续四十余年,自然对这位矿工奇才敬佩有加,渐渐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文友。
张兆仁先生属马,天生善良豪爽的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煤黑子”作家,集多才多艺于一身,堪称邢台艺坛奇才。
偶尔与张兆仁先生闲聊,他告诉我年轻时曾下井挖煤,在那深达800多米的黑暗底层,默默苦干了五年,常常是以苦为乐边走边唱,终于唱出地面接近太阳,聚集的内心深处的灵感,顿时化成一首首曲艺佳作,呈井喷状异彩纷呈。
由此想起了蝉蛹。可怜巴巴的它,一出生就是带有残缺性的孤儿。熟悉蝉蛹的都知道,蝉蛹既没有嘴巴,也没有舌齿,单凭一根细长的吸管,仅靠吸吮树根的液体来维持生命。可悲的是,蝉蛹从来没有和亲生父母见过面,也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
苦命的蝉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独自在泥土中与黑暗抗争,饿了吮吸根液,渴了也是吮吸根液,其生活艰辛可想而知。
然而,一旦蝉蛹抓住时机破土而出,便会匆匆爬上高树快速蜕变,集中精力释放多日聚集的能量,持续放声高歌,纵情展示才艺,实在令人感动令人仰望。
如果说地下蝉蛹是神奇昆虫的话,那么,特异矿工张兆仁,就是一匹神奇的龙马。
1982年,不同寻常的张兆仁,从矿井深处走出地面靠近太阳,破例成为邢台煤矿文工团的顶梁柱。多才多艺的他宛若蝉蛹蜕变,先后数百次闪亮登场,绘声绘色表演快板和诗朗诵,富有磁性的嗓音韵味十足,场场赢得了雷鸣般喝彩声。
更为神奇的是,由特殊材料构成的文坛奇才张兆仁,浑身上下蕴藏着神秘的文艺细胞。那一年,神奇不可估量的他,倏地第二次华丽转身,居然由台前演员蜕变为幕后策划,再由幕后策划晋升为晚会导演。
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接连完美策划、精彩导演了数百场文艺晚会,接二连三引起轰动效应,赢得了冀中能源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先后由他亲自策划、撰稿、导演的邢台市1996《抗洪战歌》、1997香港回归《欢迎你,香港》以及邢台煤矿成立40周年大型音舞诗《创业之歌》,好评如潮,赞美浪涌。一千多人的登台演出,天衣无缝有序衔接,完美无瑕的理想谢幕,自然而然便得到了邢台市有关领导和冀中能源集团的重视和称赞!
五
1985年春,万木吐翠,欣欣向荣。著名歌词作家龚爱书,应邀前来邢台煤矿体验生活,顺便举办矿工创作歌词培训班。
在这次矿工创作歌词培训班上,龚爱书与张兆仁一见如故,有缘相识。共同的理想追求,很快使他俩成为知心好友。
龚爱书是河北省磁县人,土生土长的他,以一腔纯朴的真情,创作出一首题为《党啊,亲爱的妈妈》的经典歌曲,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纵情演唱,一夜之间唱红全国各地,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轰动。
龚爱书虽说是歌词名家,但他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他在认真审阅张兆仁创作的曲艺作品后,深知其很有天赋和潜力。便热情鼓励他来一个华丽转身,由戏剧和曲艺作品创作,大刀阔斧转向歌词创作。
与此同时,热心的龚爱书言传身教,诚心诚意向张兆仁传授歌词创作的经验、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
龚爱书的肺腑之言,正合张兆仁的心意。他们俩一拍即合,立马结为志同道合的知心好友。
果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颇有天赋的张兆仁,短时间内便熟练掌握了歌词创作的要领和技巧。
张兆仁知道,每一树硕果累累的背后,都有一段默默扎根的时光。每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段顽强拼搏的过程。只有奋力越过山重水复,岁月才会赠你柳暗花明。
张兆仁迷上了歌词创作,特别是迷上了有关赞美祖国、赞美矿工题材的歌词创作。
他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歌词创作,就要让自编的歌词晿响天下。不干则已,干就干出硕果累累的异彩纷呈! 拥有文艺细胞的张兆仁 ,恰似一条勤奋的春蚕,贪婪咀嚼煤矿生活的鲜嫩桑叶,蓄势待发静待花开。
由于基层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张兆仁的歌词创作题材广泛。尤其是他创作赞美新时代矿工生活的歌词,更是轻车熟路水到渠成。
加上他是一个格外勤快有心人,就像一颗良种融入肥沃的土壤,巧遇充沛的雨水滋润,想不发芽吐绿实在是有些难呀!
这么美的机会,这么好条件,张兆仁赞美矿工的歌词创作,岂能不一炮打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兆仁夜以继日的顽强努力下,他的理想追求终于一举成功!
连年来,他精心创作的每一首歌词,都是清新脱俗,都是格外形象生动,都是饱含着浓浓真情。
自1985年以来,张兆仁创作的歌词佳作,接二连三在大报大刊发表,立马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青睐。每每他的新作一面世,人们总是纷纷抢先拜读,开心享受这一的文化大餐,奔走相告分享快乐,心里充满幸福感。眼里饱含敬仰情!
凭借坚韧不拔的刻苦努力,张兆仁的歌词创作日趋成熟,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风格。
《边走边唱》是他歌词创作代表作,那一年在中国音协主办的《歌曲》杂志上发表后,很快便飘红省内外,实至名归荣获燕赵十佳歌词奖。
现把《边走边唱》分享如下:
背包里装着青春的行囊,
奔波中追寻心中的向往。
跋山涉水去把天下闯荡,
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刚强。
人在路上,边走边唱,
把足迹留给那山高水长。
人在路上,边走边唱,
让歌声穿透那雨暴风狂。
脊背上背着亲人的目光,
流浪中寻觅梦中的理想。
走南闯北去把人生丈量,
执着的追求拓展着希望。
人在路上,边走边唱,
将身影留给那月色阳光。
人在路上,边走边唱,
让歌声陶醉那鸟语花香。
这首歌词分为四个自然小段。围绕《边走边唱》的主题意境,深入浅出层层包装递进,以生动凝炼的文学,以鲜明对比的创作手法,以生花妙笔的自然描写,妙把《边走边唱》的愉悦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六
“儿歌大王”张兆仁名不虚传,鹤发童颜仍然童心未泯。天性使然的他,喜欢采用儿歌的方式,热情赞美新时代的新生活。
近年来,善于捕捉童心灵感的张兆仁,天天开心写儿歌,天天放声唱儿歌,边走边唱走进了古稀岁月,居然在中国《词刊》的大舞台闪亮登场。
《词刊》由中国文联主管,中国音协主办,系国家级刊物,其内涵质量和名气,可与名扬四海的《诗刊》相媲美。
《词刊》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刊中歌词精品频出,多是专业名家佳作。普通的业余作者作,一般的作品极难上刊。
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的业余作者,偶尔在《词刊》发表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然而,实力雄厚的张兆仁,居然在《词刊》一次性刊发三首儿歌,足以证明他的创作水平非同一般。
虽说有些人瞧不起儿歌,片面地将其视为小儿科。然而,要想创作一首儿歌精品,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张兆仁刊发在《词刊》上的三首儿歌,首首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清新通俗,具有鲜明的童趣特点,童心的愉悦跃然纸上。
尤其是《跟着鼠标去旅游》这一首,更是匠心独运,居然把司空见惯的小鼠标,描述得童趣盎然,活泼可爱。
现把这首精品儿歌分享如下:
鼠标拉着我的手,
领着我呀到处走。
一会儿登上八达岭,
一会儿来到九寨沟。
东北去看白桦林,
江南去瞧垂杨柳。
鼠标拉着我的手,
领着我呀到处走。
一会儿钻进蒙古包,
一会儿登上吊脚楼。
四川去看大熊猫,
贵州去瞧金丝猴。
跟着鼠标去旅游,
大好风光看不够。
山河美,景色秀,
颂唱祖国放歌喉。
阅读这首朗朗上口的新儿歌,宛若品一杯名牌茗茶回味无穷。这么优美醉人的意境,这么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么节奏明快的韵脚,不知作者是怎么捕获灵感挤出来的。怪不得《词刊》编辑慧眼识珠,果断将其推出分享。
张兆仁是一名矿工,曾在矿井深处挖煤五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矿领导慧眼识宝,破例将他调到文工团。走出矿井靠近太阳,意气风发的张兆仁,浑身上下充满创作激情,精彩作呈井喷式发表。
2014退休后,他又持续创歌词到2019年。在长达13800多个辉煌的日子里,边走边唱的张兆仁,宛若神奇的昆虫蜕变一样,先后进行了四次华丽转身。
一是从远离地面800多米深生产一线,一跃而起华丽转身到煤矿文工团。
二是由文工团普通演员,晋升为文艺部长。并从台前演出,华丽转身为幕后策划和导演。
三是从曲艺作品创作,华丽转身到戏剧脚本撰写。
四是从戏剧脚本创作,华丽转身到歌词创作。
不同凡响的张兆仁,历经四次华丽转身之后,恰似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步一个崭新的台阶,一步一个闪光的脚印,先后创作出快板、坠子、书帽等曲艺作品一百多首(篇),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一部题为《边走边唱》的曲艺作品集锦。
很快,他又创作出《平安矿山》《警钟长鸣》等多部戏剧脚本。其中《妻子的等待》等两部戏剧脚本,先后在《河南戏剧》杂志发表,轰动一时。
紧接着,张兆仁全力以赴进行歌词创作。在持续坚持30多年的时间中,累计创作歌词5000多首,先后出版了《太行放歌》《边走边唱》《摇醒春天》《歌词选集》《日出东方》等五部书籍,共收录歌词2919首。
张兆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杂家”。除了集表演、策划和导演于一身之外,他的曲艺、戏剧和歌词都写的很好。准确的说,应该是狗撵鸭子呱呱叫!
38年来,张兆仁的辛勤付出和默默耕耘,终于赢得了收获满满,恰似把硕果累累的金秋,独揽一身扛回家。
38年来,张兆仁先后有80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励。
其中歌词《山里的庄稼汉》,荣获全国首届文学作品综合大赛歌词类三等奖。并先后成为河北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得者,邢台市第一届文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类拔萃的张兆仁,在四次华丽转身之后,一举在邢台文坛和艺坛闪亮登场,分别打造镶嵌了三块闪光耀眼的天花板:
一是他先后被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戏剧协会等十家省级以上协会吸纳为会员,可说是一枝独秀。
二是张兆仁创作的文学作品,接连在《诗刊》《词刊》《歌曲》《中华诗词》等国家级大刊发表,可说是独占鳌头的存在。
三是张兆仁以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和超人的实力,先后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和中国曲艺家协会,三个国家一级会引人注目地成为邢台辉煌第一人!
功成名就退休后,张兆仁突然“跳槽”更弦,蓦然第五次华丽转身,由痴迷歌词的撰写,轻松转向儿歌创作,而且精力旺盛,堪称宝刀不老。
张兆仁创作的儿歌,题裁广泛童趣盎然,饱含满满当当的正能量。宛如神奇的万花筒,妙把异彩纷呈的童话世界,魅力十足地呈现在少儿世界。
在张兆仁童心未泯的笔下,诸如俏皮的小雨点,善良的萤火虫,蛮横的小螃蟹等世间万物,均可瞬间赋予鲜活的生命的状态,贴切形象栩栩如生,宛若一幅幅素描水墨画简洁明快,令人羡慕不已。
甚至连一块不起眼的小砖头,张兆仁也能妙笔点睛,为其赋予鲜活的灵气。
近前,张兆仁在总结写作经验时,居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巧把创作儿歌的切身体会,编写成一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新儿歌:
小儿歌,儿歌小,
儿歌好写难写好。
首先角度要选好,
其实手法要用巧。
除了以上两条外,
还有一条最重要一一
儿歌要说儿童话,
大人语言莫掺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兆仁在短短数年时间中,居然创作儿歌高达3000多首,差不多以-天四首的速度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在《词刊》《上海歌词》《燕赵词作家》等报刊,接连发表新儿歌1700多首。如此庞大的发表数字,如此令人羡慕令人信服的强大实力,自然实至名归誉满天下,被人们亲昵地誉为儿歌大王,也就不足为奇啦!
时至今日,年过古稀的张兆仁身康体健,精神饱满,创作激情依然异常高涨。
前两天,与我无话不说的他,巧在信都区莲池大街邂逅相遇。他成竹在胸地告诉我,计划把近年来创作的3000多首儿歌,汇总编辑成一本儿歌专集。
在灿烂的阳光下,张兆仁帅气的国字脸,虽说被岁月的雕刻刀,无情刻出了道道皱纹。但他脸上始终挂着一朵朵宽厚、慈祥和开心的笑容。尤其是他那双浓眉大眼,总是闪现出温暖的光芒,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精力充沛和老练成熟。禁不住令我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被其深深感染而兴奋愉悦起来,一缕缕崇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期待“儿歌大王”的儿歌专集早日付梓,早日为童年世界添彩!
作者简介: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现年71岁。原在企业和旅游局工作,现已退休。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时有散文随笔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35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