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的 兰 州 我 的 团
文图/王宽鹏

我军旅生涯的终点是在甘肃预备役师第四团度过的,弹指一挥间,我从该团政委岗位上退休已经13个年头了。随着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现在虽然预备役师、团建制已经撤销、不复存在了,但对我曾经7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却难以忘怀,时时伏现在眼前,铭记于心间。
前几天,我到兰州市安宁区甘肃省军区机关办事,顺路到四团机关的老营院故地重游,思绪万千,难以忘怀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我入伍后当了5年义务兵、5年志愿兵,1992年2月,因搞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5次荣立三等功,被兰州军区破格提升为军官,并给我定级为副连职宣传干事、授予中尉军衔。比起同年龄和同年兵,当时我的职务和军衔还是有些低,后面首长们比较关心,3次给我提前晋职晋衔,职务才算基本赶上趟。2004年6月,我在甘肃省军区政治部秘书群联处副处长岗位上已经干了3年,政治部石主任征求我意见,永靖县武装部政委岗位空缺,如果我愿意去优先考虑,我和爱人商量后,给首长回了话,为了照顾儿子迎接中考,就不到永靖县任职去了。2005年3月,军区又要提升一批正团职干部,首长们考虑省军区政治部机关处长没有空缺位置,秘书群联处陈处长还没有提升,既是提升了,听说兰州军区机关还要占这个位置,我如果再不提升就没有机会,因为年龄马上超了。省军区和政治部首长积极给兰州军区政治部首长汇报争取,最后我被提升为甘肃预备役师第四团政委、团党委书记,我打心眼里感激各级首长的厚爱和关怀。

任职命令下达后,我就到兰州市安宁区四团上任了。在团政委、团党委书记岗位上的7年中,我主要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抓了党委班子建设。二是重视抓了干部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三是重视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团党委被甘肃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团党委,我个人被表彰为优秀团党委书记,20多名干部被提升使用,10多名干部被调往总部、两级军区和师机关工作,10多名士兵套改上了一至四期士官。甘肃省军区在我团召开全面建设现场会,向全区总结推广我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上将、政委李长才上将、副司令员赵建中中将、副政委刘晓榕中将、李国辉中将、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炳仁少将,甘肃省军区司令员陈知庶少将、政委刘巨魁少将、傅传玉少将、副司令员乔正敏少将、副政委樊印光少将,甘肃预备役师师长张乙森大校、凌坚大校、政委郑复新大校、张能绪大校、金志芳大校等首长,先后到我团检查指导工作,并对我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首长和机关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安宁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团官兵的共同努力。作为团政委、团党委书记,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问心是无愧的,也是比较欣慰的。

在我任职团政委的7年中,先后和杨小君、王小东两任团长搭班子,我们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为团队全面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团副政委吴绵胜、李学锋,司令部白银茹、邢军、关振涛、郑国利、韩付宾5任参谋长,政治处卢尊政、陈贤普、赵晓军、胡文泉4任主任,后勤处魏宗发、李自明、王建荣、刘春来4任处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他们以团为家,立足本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机关建没和团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后来他们有的在部队得到提升使用,有的转业地方工作,先后都提升了职务,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如今,团队被撤销,营院大门紧锁,办公楼、综合楼和家属楼被封,人走楼空,院子杂草纵生,我站在老营房的院子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们现在分布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但我的兰州我的团将永远铭记在大家的心中。
在这里,衷心祝愿四团的战友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家庭幸福。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