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北极游
文/乡里乡情罗天明
神州北极——漠河北极村,因其独特的地理概念和景观,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要到北极村,先要到北极城漠河。四川“一路向北”旅行团专列,于6月11日下午五点半从哈尔滨启程到塔河,再转乘大巴于翌日中午才到达漠河。其实,火车原本可从哈尔滨直达漠河,导游告知:因为漠河是小站,只能停靠11节车厢的列车,而我们的专列有16节车厢,人太多,为确保安全,所以只能停靠在距漠河还有三站、200多公里外的塔河转乘大巴前往。
北极城漠河的午餐,吃了顿南方人不曾所闻的铁锅炖大鹅,据说那是东北特色美食的八大炖之一,以鹅肉为主,辅以干豆角、干黄菇、土豆、苕粉等烹制而成,香而不腻,既饱肚子又暖身子,感觉还不错,所以,东北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之说。
身在北极城漠河,犹然想起1987年5月6日引发的那场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熊熊烈火翻越山岭,飞跃河流,整整肆虐燃烧了28天,101万公顷的林地化为一片焦土,村庄城镇变为残垣断壁,6万人口的漠河县城变成一片废墟,61万平方米的房舍化为灰烬,211人葬身火海,数万灾民流离失所;大火还烧毁粮食325万公斤,桥涵67座,铁路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千米,输变电线路284千米,各种设备2400多台,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成为新中国最大的一场森林火灾,全世界为之震惊。
那场森林大火成为漠河人永远的痛,让漠河人谈火色变,从此以后林区防火警钟长鸣,严格管控,外地是禁止室内抽烟,而漠河是禁止室外抽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经过30多年的人工造林、自然生长和养(当年的采伐大军“放下斧头锯,扛起防火旗”变成了森林防护大军),漠河森林覆盖率已达到灾前状态。但沿途见,大多仅有碗口大小,且针叶林少阔叶林多(即松林少白桦林多)。有关人士认为:森林要真正恢复到火灾前状态,还需休养生息50~100年。
令人欣喜的是,漠河城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如今站在“北极星广场”俯瞰漠河新城,宽阔的中华路、振兴街呈十字形贯穿新城东西南北,立柱、竖窗、尖顶和圆顶等老毛子(东北人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的称谓)风格建筑鳞次栉比,既有边境城市特色,又有现代化都市风采。
漠河城虽然被称为北极城,但距离祖国北部边陲的神州北极之北极镇北极村,还有一路向北的87公里之遥。
北极村是祖国的北部“天涯”,位于大兴安岭北麓、七星山下、黑龙江上游南岸的一个冲积小坝子之中,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即黑龙江,俄称阿穆尔河)相望,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不夜城”之称,是中国最北端的一个集自然风光、极地体验和边境文化于一体的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神州北极广场,位于北极村沙洲景区黑龙江边,高2.8米的“神州北极”石碑坐北面南而立,四个大字是雍正第九代孙爱新觉罗启骧题写,此碑是中国大陆最北端的标志,形成了“南有天涯海角,北有神州北极”的遥相呼应。北极村,其名源于大兴安岭北麓向北注入黑龙江的墨河,因河水如黑龙江一样含腐殖质多,水色黑如墨而名墨河,后演变为漠河。当年建村时以河而得名漠河村(漠河乡、漠河县皆因此得名),1999年更名为北极村。北极村处于北纬53°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五度左右。季节变化明显,春夏秋三季短促。夏季平均气温十八度,夜里仅有十度左右,昼夜温差大,有“一日四季”之说。且昼长夜短,晚上九点才天黑,凌晨两点就天亮,白昼达19 小时,几乎成了不夜城。冬季却截然相反的漫长达八个月之久,上午九点才天亮,下午三点天就黑,长夜漫漫,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一片银装素裹,异常寒冷,平均气温达到零下二十五度,极端气温低至零下五十二度。冬长夏短的北极村,每年结冰期长达七个月,冻土层达1米以上,有的年份春天和秋天紧密相连,几乎没有夏天,5月飞雪,6月晚霜,8月早霜,并非稀罕事。无霜期仅有80天左右,因此每年6、7、8三个月成为北极村人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黄金季节。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和中俄界河(黑龙江原本是中国的内河,是满洲族人的发祥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从此,黑龙江成为了中俄界河),流经北极村段的江面已有约500米之阔,江水浩浩汤汤,漾漾东流,以江心为界,江南是中国,江北是俄罗斯。登上游轮顺江而下,溯流而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江北山林中,俄罗斯边防哨所临江而立,江边游玩的俄罗斯人近在眼前,树林掩映的俄罗斯村庄小屋时有所见,俄罗斯的异国风情历历在目。他国我乡,共享江天一色。北极村作为我国的北部边陲,祖国的北极哨所就在那里,就在中俄界河的黑龙江南岸。那七层楼高、时时刻刻监视着、守护着祖国北部边陲和平与安宁的哨所,就是春节期间央视报道中向全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的知名哨所,被称为“最北哨所”。
北极村处于北纬53°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五度左右。季节变化明显,春夏秋三季短促。夏季平均气温十八度,夜里仅有十度左右,昼夜温差大,有“一日四季”之说。且昼长夜短,晚上九点才天黑,凌晨两点就天亮,白昼达19 小时,几乎成了不夜城。冬季却截然相反的漫长达八个月之久,上午九点才天亮,下午三点天就黑,长夜漫漫,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一片银装素裹,异常寒冷,平均气温达到零下二十五度,极端气温低至零下五十二度。冬长夏短的北极村,每年结冰期长达七个月,冻土层达1米以上,有的年份春天和秋天紧密相连,几乎没有夏天,5月飞雪,6月晚霜,8月早霜,并非稀罕事。无霜期仅有80天左右,因此每年6、7、8三个月成为北极村人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黄金季节。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和中俄界河(黑龙江原本是中国的内河,是满洲族人的发祥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从此,黑龙江成为了中俄界河),流经北极村段的江面已有约500米之阔,江水浩浩汤汤,漾漾东流,以江心为界,江南是中国,江北是俄罗斯。登上游轮顺江而下,溯流而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江北山林中,俄罗斯边防哨所临江而立,江边游玩的俄罗斯人近在眼前,树林掩映的俄罗斯村庄小屋时有所见,俄罗斯的异国风情历历在目。他国我乡,共享江天一色。北极村作为我国的北部边陲,祖国的北极哨所就在那里,就在中俄界河的黑龙江南岸。那七层楼高、时时刻刻监视着、守护着祖国北部边陲和平与安宁的哨所,就是春节期间央视报道中向全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的知名哨所,被称为“最北哨所”。北极村段的黑龙江,每年10月下旬开始结冰, 11月初便封冻,翌年5月初方才解冻。封冻时的黑龙江成为了一个又大又长的冰雪场,据说那时江心便架设了铁栅栏或长长的铁丝网,边防人员日夜巡逻,确保祖国边界安全。北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夜间高空出现的绚丽多彩、奇异而变化莫测的光学现象,每年夏至前后,北极圈内常有出现。
作为中国人,要到北极圈内的俄罗斯和加拿大北部,或北欧去观赏极光,虽然不可言之为天方夜谭,但也确实并非易事。不过,夏至前后到我国极光最佳观测点——神州北极的北极村去观赏极光也就不难了,因此夏季到漠河旅游打卡便成为了热点。我们四川“一路向北”专列旅行团,也就是在最佳时节千里迢迢前往北极村去追逐极光之梦。夏至前后的北极村昼长夜短,西边晚霞未逝,东方朝晕又起,像傍晚又像黎明,出现“不夜城”的极昼现象。午夜时分仰望苍穹,夜空有时会出现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极光,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夏至那一天,北极村人便会聚于江边,篝火流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祈盼那色彩绚丽、形态万千的极光再现,祝福北极村明天更加美好,故而已成为了北极村人的节日,被称为夏至节。但那光耀天地、瑰丽而奇异的极光北极村也并不多见,且未必每年都能看到,需要碰运气,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是当地人也难得一见,毕竟中国的北极不是地球的北极,虽然位于北纬五十三度的高纬度地区,但离北极圈六十六度地区还远着呢。漠河的地接导游坦言,年近40的她也仅仅有幸看到过3次极光,所以游客要想邂逅极光的概率可想而知,虽然我们在北极村时正是观赏极光的最佳时节,但并没有得到运气之神的垂青也就说怪不怪,并非意外。
神秘遥远的北极村,一座座古朴的木摞房(俗称木刻楞,或木楞房)与南方云贵高原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房屋如出一辙,用原木横排摞成,墙体厚达15厘米左右,保温效果好,而且具有极强的抗震性能,哪怕十级地震也难以损坏。不但民居如此,有的国家机构的房屋亦是如此风格,如漠河供销社,中国最北邮局等等。北极村于1997年辟为旅游风景区,全村道路均已统一规划建成,纵横交错,每户都有一块临街、面积约有五亩的土地,农家在此修建农家小别墅,开办小客栈,小商店,农家乐等等,喜迎八方来客。院内还种植蔬菜,自给自足。各自独立的农家小院静谧安全,既有整齐美观的城镇风貌,又有浓郁的乡村风情。边陲村庄的北极村,没有酒店宾馆,但很多村民家中都能接待游客,少则七八人,多则十多二十人。接待条件和城里宾馆几乎一样,多为标间,且有热水器供客人洗浴,还有冬季取暖的暖气设备,整洁温馨,翌日还为客人免费提供农家早餐。入住农家小院中的游客,看看他们的木摞房,转悠于小院的菜畦之中,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当晚住在一个名叫“北极农庄”的农家小院中,翌日一觉醒来,已是清晨5点,太阳早已升起,走出房间,女主人已为我们备好了早餐:鸡蛋,烧饼,小米粥,酱黄瓜、盐渍辣椒,还有非常可口的四川涪陵榨菜,而且烧饼和小米粥不限量,尽管享用,比城里酒店的早餐可口多了。而男主人正在房侧不断地从渔网中取鱼,摆谈中得知,他凌晨1点(北极村夏季2点就天亮)就到村边的黑龙江里下网捕鱼了,渔网中网裹着好多还在摆尾挣扎的鱼儿,那鱼儿并不大,每尾仅有一、二两,网中的鱼儿约有两三斤,他告诉我们:那可是黑龙江里珍贵的野生冷水鱼,是当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颇受人们喜爱,可卖五六十块钱。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未殃及北极村,故而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景色怡人,风光独特,每年数十万的游客慕名前往,趋之若鹜,成为旅游业的一支奇葩。虽然如此,窃以为,虽说北极村是什么五A级景区,不过仅有“北极村”“黑龙江”“神州北极”“我找着北了”等几个石碑,以及什么“七星广场”“玄武广场”“金鸡之冠”等几个广场,既没有什么迷人的自然景观,更没有什么名载史册的名胜古迹;虽然也是有山有水,但既没有四川峨眉山的秀丽,青城山的清幽,更没有神奇九寨之水的灵动,五彩黄龙之水的秀美。那么,北极村魅力何在?答曰:就在神州北极之“北”字,故而夏有极光,冬有极寒,“北”中饱含北国风光,“北”中可见异域风情。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游客相约而往,不都是冲着那个 “北”字么?北极村确实有着浓郁的“北”字文化,处处都能找到“北”的人文气息,有无数的“北”和“最北”,一个活脱脱的“北”的世界。如:北极村、北极山庄、北极大街、北极广场、神州北极、最北哨所、最北一家、最北酒庄、最北小学、最北邮局、最北一店、最北冷饮店、最北奇石店、最北时装店,最北农家院、最北乡政府、最北客运站、最北供销社……甚至还有最北厕所,数不胜数。诸多的“北”字,有的刻在石中,有的写在树上,有的是匾额,有的是招牌。总之,北极村无处不是“北”,处处都是“北”。其中的“中国最北一家”,还是经专家通过经纬度测定验证的一户人家,房屋为坐北朝南的“木摞房”小木屋,现已成为北极村的地标性建筑和特色景点。据说芬兰和美国也有北极村,但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中国北极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她在中国版图的最北端,在中国俨然挺胸傲立的雄鸡版图的鸡冠之尖。
中国的北极村不仅是一个最北的小村庄,不仅是一个寻找中国北方的极限之地,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北的地标,它更是一个寻找心灵归宿和精神慰藉的胜地,无论是追寻极光的神秘,体验祖国北极生活的浪漫,还是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幸福,北极村都能提供一个独特的体验和感觉。置身神州北极,为祖国江山多娇而自豪,为生活幸福美好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