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都知道《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将孙武所著,但《三十六计》在明末清初才开始发行,而作者是谁已无从考据。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乃至用兵之道的整理和升华。战争是有规律的,虽战局多变,只要战术恰当,总会立于不败之地。
编者按:
此系列诗作紧扣计谋原文要义,借古代战例逐计咏之,是历史典故与现实的结合。将三十六计用七律解读,如蒙诗友不弃,甚幸!
从今天开始,《都市头条》将分期陆续推出,每旬一期,每期四计,希望读者们喜欢。
第一套:胜战计
(一)瞒天过海
沧海茫茫一望疲,三军不渡怎驱驰?
迎君入帐船浮浪,看我欢歌酒满卮。
自视周全常意怠,无非惯见少心疑。
略施巧妙能瞒主,阳内藏阴事可期。
注:瞒天过海(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典出《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二)围魏救赵
成侯遣使救兵搬,怎解齐盟被困难?
欲破赵围攻魏阙,始倾庞垒拯邯郸。
孙谋别有人心测,天道无非巧计安。
避盛击衰强敌殒,桂陵大捷掌中盘。
注:成侯,赵成侯。
庞,庞涓。
孙,孙膑。
围魏救赵(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典出《战国策.齐策一.邯郸之难》。
(三)借刀杀人
据《损》推敲问卦劳,猎狐不必硬弓操。
谁能巧计诛三士?自有良谋赏二桃。
英主始书催命信,昏君便祭夺魂刀。
敌明友暗何须勇,且看周瑜借贼曹。
注:颌联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颈联指光武帝刘秀诛降将李铁事。
尾联指东吴周瑜用计借曹操之刀斩曹水军两都督蔡瑁、张允事。
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四)以逸待劳
冲冠一怒备狂愚,远道东征作浪驱。
计日累军连百里,兼程行路捣三吴。
从容决策锋芒避,散乱临戎意气输。
困敌以疲当举火,难求首尾陷穷途。
注:备,刘备。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大怒,挥军顺流直捣东吴,深入吴地数百里。东吴名将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致蜀军大乱,伤亡惨重。
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