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坊村早年的炼铁厂(散文)
作者: 田先奇
在吉水县白沙乡飞行村宋坊自然村,有一段被时间封尘的往事,如同一幅泛黄的画卷,静静的诉说着往事的辉煌。
一个名为铁厂下的地方,坐落在宋坊村北的龙眉上山脚下成为了宋坊村的骄傲。这里有一座高大的炼铁炉,他不仅是村里工业的象征,更是实实在在地为村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村民的基本生活。一个昼夜不息熊熊烈火的高大火炉,它燃烧着人们的希望与汗水。
炼铁厂的材料来源于深山里的矿石(含铁的石头),村民们起早贪黑地搬运矿石来到炼铁炉旁 ,干劲冲天吃大苦耐大劳,全体村民一心一意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宋坊炼铁厂是一个承载着村民们梦想的地方,在那解放初期五十年代,国家经过长期战争祖国各地百废待新,都是一穷二白物资极其匮乏,是多么需要钢铁来建设我们的新中国啊!
炉火不熄,昼夜不止,村民们以炉火共舞,用炽热的青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钢铁史诗。
月光下,炼铁厂炉火格外耀眼,犹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夜班的人们围坐在炉边,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炉火每一次跳跃都仿佛诉说着宋坊村的未来。老宋是村里的铁匠大师昼夜都在炉旁忙绿着搬原料,添柴火,添木炭……每个动作透露着对这份工作的虔诚与执着,汗水在他额头上疑聚又在炉火的映照下蒸发。村民们对炼铁有着极大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
夜幕降临当村里的灯光逐渐熄灭,炼铁厂却依旧灯火通明,炉火映红了半边天照亮了每个守夜人的心,他们围炉而坐分享着一天的劳作和收获,谈笑声与炼铁炉轰鸣交织在一起成为夜晚最动听的旋律。炉边的夜餐简单却温暖,一碗粥,一碟咸菜都足以慰藉他们疲惫的心。
炼铁厂不仅是村民们情感的纽带,他见证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也承载着他们对生活前景美好的向往。村民们昼夜守护的不仅是那座铁炉,更是他们共同的家和共同的未来。
50年代末宋坊村的炼铁故事写下了村史中最灿烂耀眼的一页和最动听的篇章。
忆宋坊村炼铁岁月(诗二首)
作者:田先奇
一
龙眉上的炼铁炉,昼夜不息火红红。
汗滴炉前凝成铁,心系国家志如虹。
风餐露宿无辞苦,坚守信念至始终。
岁月如歌传后世,精神永驻耀苍穹。
二
深夜守炉不合眼,炉火熊熊映夜天。
铁花飞溅星光灿,汗水浇开幸福泉。
铁匠守炉技艺精,深夜添炭人熬煎。
当年艰苦今回首,一幕一幕在眼前。
作者简介:田先奇,江西省吉水县,农民,高中毕业,一九六一年生。
当兵时开始发表诗歌散文等一千多首(篇),见《百度》收录。《吉水诗歌九十首》被中国进士博物馆馆藏楼收藏,也有部分作品获奖。江西省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见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团结出版社,《当代华语诗歌精华》CCTV央视礼宾书编辑总部出版和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大江、诗艺国际与田氏文化、田氏网等书报杂志,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