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玩具(之一)
文/高迎春
鲁迅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的话,是对儿童玩游戏,玩玩具的一种褒扬。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有好奇心,是孩子们的本能。自从出生,小孩子就对大千世界充满探索精神。
我小时候,农村家庭普遍贫穷,家长们很少给孩子买玩具。我们玩的玩具,大多属于自制。别看这些土里土气的小玩具,就是它们陪伴我长大成人。
在乡村,有一种玩具简单易做,这就是“捻捻转”。找大个的老钱,或者圆铁片,或者圆纸片,中间插上木棍,将下端削尖,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上端,稍稍离开地面,用力一捻,随即松手,这一件小玩具就会在平滑的地面或平滑的桌面上,快速旋转起来。“捻捻转”转到最后,精疲力尽,东摇西晃,犹如一个人喝醉了酒,踉跄倒地,十分有趣。如果两个人都有“捻捻转”,还可以玩一种对抗游戏,谁的“捻捻转”力气大,将对方的“捻捻转”碰撞出事先设定的范围,谁就算胜利了。玩这个游戏,可以锻炼食指和大拇指的捻转能力。更关键的是,比的是动手动脑的能力。小时候玩“捻捻转”,小孩子玩,大人也会参与其中。若想“捻捻转”转动的时间更长,就要加重它的体量。用瓶子盖,大铜钱,也可以玩“捻捻转”,但比中间有木棍的“捻捻转”,它们转动的时间可就短多了。所谓“捻捻转”,就是陀螺的一种变体,它小巧易做,玩的时候也不需要很大场地,故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我的母亲手巧,除了会绣花、会剪纸,也会用纸给我们做风车。将一张纸,裁成正方形,再将每个角对折。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对称的三角形。用剪刀沿着三角形的折痕,向中间剪裁,保留中间三分之一的空地。在中心部位涂抹胶水,将四个角粘贴在中间,留下四个角。选一根大小合适的木棍,上端插入细铁丝,将其穿过正方形纸的中心点,然后固定好,一个小巧的纸风轮车,就制作完成了。手拿木棍,迎风跑动,纸风轮就会快速转动。那个年代,乡村还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简单的煤油灯,可以用墨水瓶制作,将瓶盖钻孔,用棉线做灯芯,穿过瓶盖,再将瓶盖拧紧,就成了可以点燃照明的煤油灯。带灯罩的煤油灯,需要去供销社购买,价格虽然贵一些,也比较费煤油,可是却防风,也比家作的煤油灯明亮。晚上,将纸风车放在灯罩的上方,热气流它也会让风车旋转起来。不起眼的纸风车,带有母亲的印记,快乐了我的童年。
过去在乡村,有一种卖杂货的小商贩,会走村串乡,别看都是些针头线脑、纽扣顶针、头绳绢花、各种玩具等杂七杂八的小商品,却特别受妇女小孩的欢迎。小商贩一般会敲锣,为自己的生意招揽顾客。清脆的锣声音响起来,人们就会走出家门,将商贩的摊点围拢起来。小商贩卖的印模,制作讲究,光滑可爱,比我们用泥巴烧制的印模漂亮多了。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长老……有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不但花样繁多,而且涂上了颜色,让人爱不释手。杂货摊上的假面具,木头刀,泥娃娃等,也很吸引我们的眼球。有一种泥做的哨子,看似简单,吹起来却很好听。我们也都学着用泥巴做过,可是放在锅底烧过之后,不是开裂了,就是吹不出声音来。货摊上有一种瓷雀哨,可以灌上水吹。因为气流在水里滚动,吹出来的声音婉转动听。我们嫌瓷雀哨绕口,直接叫它“水灌儿”。有钱的人家买一只,就成了一群孩子轮流吹的玩具。
小时候,铁环也是孩子们爱玩的玩具之一。铁环用粗一些的盘条焊接而成。为了增加情趣,铁环上加装了三四个小铁环,大铁环滚动起来,小铁环随着转动,互相碰撞,发出悦耳的响声。滚铁环需要一根长把钩子,钩子的头部,弯曲成s形状,为的是大铁环更好控制一些。大铁环启动的时候,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只有把控好速度,才能让大铁环匀速运动。手中的铁钩,距离地面三到五厘米,而且夹角不能大于四十五度。人跟着铁环奔跑,感觉铁环要失去平衡,就要让铁环朝铁钩一边倾斜一点,这样铁环和铁钩能够保持六十度的夹角,以便让铁环在铁钩上借力,平衡前进。滚铁环跑的最远的一个,还不是滚铁环的高手。能滚着铁环上坡,绕过障碍,过独木桥,来回绕弯,才是值得骄傲的能人。滚铁环可以提高人的奔跑能力和肺活量,在玩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漂亮的公鸡尾羽,可以做成鸡毛毽子,可以做成鸡毛掸子,可以用来勒制风箱内板,可以做成漂亮的头饰。我和弟弟,还用公鸡尾羽,发明了一种玩具。选一根比较顺溜的高粱挺杆,将大一些的羽毛插在上端,在高粱挺杆下端,扎上分量适度的坠物。做好之后,向天上抛去。高粱挺杆在下落过程中,公鸡羽毛会随着气流旋转,让人感觉很有趣味。这种玩具,简单易做,不过至今还没有名称。用布边布头,缝制沙包,里边装上谷子,高粱。大一些的沙包,可以玩投掷游戏,双方拉开适当的距离,你投过来,我投过去,尽量不让对面的人接住沙包。如果投出去的沙包,被对方接住了,会感觉很没面子。小一点的沙包,可以像杂技演员那样玩抛接。单手抛接两个沙包,双手抛接三个沙包,四个沙包,以抛接次数多者为胜。沙包抛接,力量要适中,还要富有节奏,不然沙包就会落地。
用高粱挺杆,我们可以做许多玩具。选一个长一点高粱节,从中间剔出一根表皮,在将高粱挺杆插入其中,撒上一些水,拉动起来,就有了声响。虽然这声响没有规律,也不太好听,但在小孩子来说,还是趣味无穷。将高粱外皮去除,就得到了内穰。外皮和内穰巧妙连接,可以做成眼镜,可以做成小灯笼,可以做成盛放蝈蝈的笼子。蝈蝈笼有大小之分,大的蝈蝈笼,选用粗细均匀的高粱挺杆轧制;小一点的蝈蝈笼,选用高粱外皮编织。做大蝈蝈笼,需要小刀和尺子,在高粱杆上开槽,扣榫。开槽的深度,是秸秆直径的一半;开槽的宽度,是秸秆直径的两倍。这样将六根秸秆咬合在一起,形成榫卯结构,就可以框架起稳定的蝈蝈笼子了。做小蝈蝈笼,需要粗细一致的高粱外皮,从中间编起,交叉编织,两边收口,一只小巧的蝈蝈笼,就做成了。用高粱内穰,还可以做蜻蜓。将内穰左右削成方向相反的倾斜面,中间插上竹棍。双手搓动竹棍,高粱杆蜻蜓就会旋转高飞。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七部。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170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