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诗友王科老师
文/郭丽侠

说起和西安王科老师的友情,大约要追塑到四年前了,我们相识于西北城际头条群平台。记得那是2021年一个有趣的晚上,王科老师在群内发了一张奇特怪异的“红脸椒”图片,且配有一首风趣幽默的小诗。

《红脸椒》文/王科
满目疮痍江湖恶,囗齿不清瞎爱说
身经百难沐风雨,经世笑对新生活
一时爆红网络,不到几十分钟内网友和诗唱合就达20余首。我也不甘落伍看到珍奇、觉得好笑,就随心所欲应和写了几句打油诗:
红椒生在司马地,女娲抟诗添惊奇
敢叫美味变美女,神来之手谁堪比
都市群内多俊才,哪敢贸然来显摆
兄长个个文笔好,甘拜下风也自在

顿时,群内像沸腾的水,很多老师抒发着各自有趣的诗文。因为志趣相同,我便盛邀和这位叫女娲抟诗(本名:王科)老师互加了微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常有交际、网聊与欣赏。但几年了一直未曾谋面,却时时彼此关注欣赏对方的文章、学识与才华。我通过拜读他一篇篇的美文,才知道王科老师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编辑记者和体育诗词倡导者,他的文字功底深厚,才思敏捷,文如泉涌,构思新颖,特别是他有极高的社会洞察力,敏锐性,能随时随地的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颂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发展理念。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王科老师在其母亲患病期间,他不顾疫情严峻与工作事务的繁忙,每天往返西安至临潼北田老家,和弟妹们一直侍奉在患病母亲床前,给老人捏腿按背,翻身喂饭。
有句古语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王科老师用真情诠释了“百善孝为先”圣言!从他的文中领悟到,他文如其人,他文章中写到的一字一句,他都一一做到了。让我对他的人格品德更加敬重而佩服有佳。
时光如梭,转眼四年多过去了,我虽多次去过西安,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阴差阳错也没能和这位王科老师见上一面。今年五月份,我的良师益友,西北城际头条群里德高望重的王福兰老师,她真诚地发来信息邀请我来西安参加王科老师的《众手心声报母恩》赠书仪式。那几日,由于工作脱不开身,没能如约参加这次有意义活动,深感遗憾,但是,不管咋说在我内深处,依然对各位老师还是念念不忘。

前几天,王科老师给我发信息说要给我寄几本他的书。其实,我非常期待看到到他的作品。刚好,这两天我供职的养生馆不是很忙,又赶上我要去西安参加一个会议。就不由分说回复王科老师:“王老师好,您不用给我邮寄书了,我25号就要来西安!”他说“那太好啦!来时,让你们韩城政协文史组调研员解向军老师给我带一本诗人王根源先生的诗集《田园赋》,我爽快地答应了他。

初秋的古城西安,像是在挑战我的极限,39度的高温让人想到那句:“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秋老虎”真的好历害。但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还是用她柔和的笑脸,迎接我的到来。8月25日中午,我给王科老师发信息,说我已经到达西安,准备参加一个健康研讨会。他回复到:“丽侠你好,今天中午体育局有个汇报会,下午我有时间见见你。”我说:“那您先忙吧!今天我不回韩城,明天再约个时间吧!”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当我打开手机微信,王科老师又发来信息问我在哪里?并让我发个定位,并说他马上就过来。听到他要来了,我非常感动!

王科老师的工作,每天都按排的满满的,他能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赶过来,让我对他再次心生敬畏。这样一位对朋友有情有义、信守承诺;这样一位对事业尽职尽责;这样一位对家庭有担当、有责任心;这样一位对父母全心全意的尽着孝心……
我们约好在雪原老师的工作室见面。大约八点多,王科老师打电话说他已到位于凤城四路的长庆油田宾馆,我急忙和雪原赶去迎接他。隔着马路他精神饱满的站在油田宾馆的大石头下,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袋子,我确信他就是我要见的王科老师。我大声喊道:“王科老师好啊,哈哈!”他一回头笑到:“你是郭丽侠?哈哈哈!”这时雪原老师也上前向王老师打招呼,握手言欢。我把他俩分别做了介绍。原来,他们早已是未曾谋面的微信好友。随后,我们随雪原老师来到他的工作室,这里的环境很舒适幽静。

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在桌面上的茶具上,我闻到一丝丝的茶香和书香。雪原老师很热情的招呼大家坐下,并递上沏泡好的红茶。也许是同频共振的吸引力法则,让我们一见如故,聊的很开心。王科老师从手提袋里拿出自己新出版的几本新书赠予我们,并让我代他给解向军老师捎回去几本书。我也把从家乡韩城带来的巜田园赋》诗集送给他。这时,雪原老师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他的个人诗集《献给你》赠予王科老师。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留下了美好的互赠瞬间。
在风趣幽默的谈笑中,我们畅所欲言,聊到文学作品,聊到各自的工作生活,聊到家常理短……不知不觉已中午饭时,雪原老师按排我们在一个湘莱馆就餐,品味美食。我们又聊起该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生命的质量,聊到如何通过个人成长,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增加更大的价值。当我们还沉浸愉快的交谈中时,不觉已下午两点多了,我准备回渭南了!

二位老师把我送到地铁站囗,我提着王科老师馈赠的厚礼巜众手心声报母恩》《冲刺十四运》《丝路追梦》《丝路花语》以及王老九诗社纪念王老九创建新诗乡的《耕立诗坛》创刊号等,离开古城西安。坐在飞驰的高铁上,我思绪万千……人的一生很短,不过是晨暮与春秋;一生所求,不过是健康与平安;一生所图,不过是温暖与惦记;一生所重,不过是爱与被爱。愿我们都能淡看岁月流转,笑对人生变幻,相互珍惜此生的友情。
回到渭南后,我白天带孙出去游玩,晚上,急不可待的开始阅读王科老师怀念慈母的书《众手心声报母恩》,当我捧起这本饱含深情的书,首先,被封面那张和谒可亲的慈母遗像所感动。我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家人们与老母亲的合影留念。我一页页的翻看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眸。一个七尺男儿,为受尽苦难的慈母,举办了隆重的八十寿诞盛宴,不惜花费轰动了四邻八乡,也感动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不辞千里,带来自己的诗歌或书画作品前来祝福祝贺,场面热烈宏大,叩问世上能有几人做到这一点,当敬而畏之。每读到王科老师写给母亲的诗歌巜记者节里思母亲》《妈,我走呀!》巜妈妈,儿多想吃囗奶》,《亲情守望妈是力量》等等宏篇……我再次被这一首首血浓于水的诗句,感动得泪眼婆娑。

整个《众手心声报母恩》一书共有三大部分,后半部分是王科老师和各地亲友写给慈母仙逝的祭文和哀悼对联诗词等。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是蘸着亲情的血泪,用心写出来。那种失去母亲的痛彻心扉,我最能体会到。当我听到老人仙逝的噩耗,也写了一首:

悼王科老师慈母仙逝
暮春初夏时,忽闻老人寰。
默哀祭亡灵,儿女痛肝肠。
慈母病塌前,呕心沥血敬。
百善孝为先,中华美德传。
也许,我写的不算什么合格的诗歌。但这诚挚的语词足以表达了我对一位平凡而伟大母亲的哀悼。

我轻轻地合上这本厚重的书。让我想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赡养父母不能等啊!王科老师做到了,他为儿孙后辈做出了好的榜样,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根脉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他是值得一生追随和敬爱的长者啊!

作者简介
郭丽侠,女,汉族,知命之年,系陕西省韩城市司马故里人,韩城市诗词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文学,目前从事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闲暇之余喜欢读书;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愿在文字的绿洲里找回更好的自己!

2024年8月29日写于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