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
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
历史文化散文《晚唐诗人杜牧,一片胜过二月春花的霜叶》荣获鲁迅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一等奖。
曾出版《我读毛泽东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
“诗佛”王维
诗佛。
王维坐上这把交椅,是多种力量的托举。
这个山西运城的青年人,是唐朝诗人里最年轻的状元,当年二十一岁。而同岁的李白还“窝”在巴蜀,奔走在拜谒名流的路上。
他肩扛“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大旗,成为开元年间声名最盛的诗人,写下大量清新自然的山水诗,流芳千古。
晚年他官场失意后,脱离政治,长斋奉佛,号摩诘居士,——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诗、书、画、音乐等全面发展,苏轼盛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出身好,颜值高,“妙龄洁白,风姿郁美”;待兄弟有如手足,待妻子一往情深,待同僚真诚宽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式的送别,千言万语融进一杯酒,经诗人妙笔生花,成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式的思念,至真至纯地表达了人类思亲的共同情感,成为了华夏儿女的文化符号。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颗红豆,被王维注入了“爱”意,成为了“相思子”。
从此,中国的情人们有了表达爱意的专属信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式的诗意行走,定格在了苍茫边塞,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佛心,是在坎坷的命运中修炼出来的。
从春明门向东,一直来到霸水河边,就意味着真的离开长安城了。
六月,正是河水最湍急的时候,傍晚时分,天气也凉了许多。
这次离开长安,是王维半生中最难忘的一次,也是最耻辱的一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和大多数朝臣一样,一夜之间,扈从不及的王维就由朝廷命官变成了叛军的阶下囚,被押往洛阳,并且被迫接受了安禄山任命的官职。
尽管王维从没有上任过一天,但担任伪职这个经历,让他受到降官处分,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
其实,在历史的坐标上,肃宗继位,玄宗做了太上皇,这样的朝廷与安禄山自号的燕国,本质上没有区别。
不知道是不幸还是有幸,王维在战乱中曾写过思慕大唐天子的诗,加上当时已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求情,他免于灾难,后来还被晋升为尚书右丞。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安禄山与手下大宴于禁苑凝碧池,命令玄宗的梨园弟子在旁演奏助兴。那些地位低微的梨园弟子却表现出极高的气节,哭声一片,乐师雷海青因为骂贼而血染琵琶。
当时被关押在菩提寺的王维,听闻裴迪叙说此事,忍不住口占两绝让裴迪记下,这是其中的一首,曾在安禄山占领的洛阳期间广为流传。
诗救了王维。
这些往事有如烟云早已随风飘逝,后人铭记的只是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篇篇恒久远,代代永相传。
开门见山。
一千多年前,没有今天的蒙蒙雾霭和高耸入云的楼宇,大唐长安城中的诗人王维一抬眼,就可以望见终南山。
巍峨终南山高耸入云霄,靠近天都长安。山脉连绵,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海隅。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走进云层却又看不见霭雾。
高高的中峰改变九州分野,大小的山谷阴晴变化悬殊。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儿投宿,隔着溪水询问那打柴的樵夫。
到终南山下隐居,成为诗人挥之不去的梦想。
这是秦岭主脉的一部分,还是长安城的天然画屏。
位于帝都之南的终南山,与长安宫阙遥对,山中漾满了草木的清香和白云的飘絮。
二十一岁即中进士的王维,可谓年少得志、年轻有为。受张九龄赏识,被提升为右拾遗;遇李林甫专权,王维被贬出使边塞,后被召回,但政治上渐趋消极,开始半官半隐。
他试着走出城门,隐迹于终南山林之中,暂避尘嚣,寻求身心释然。
盛唐天宝三年,四十多岁的王维在终南山下的蓝田,购买了一处庄园,这是错落数里、依山傍水的一大片天然园林,原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宋之问的别业。
《终南别业》,王维的心灵家园。
滔滔辋川在陕西兰田终南山下淙淙流过。
王维中年以后非常喜好佛道,到了晚年安家在终南山陲。每每来了兴致,就独自出游;有了快意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他经常漫步在辋川穷尽的地方,静坐闲看彩云在空中升起,云卷云舒。
偶尔在林间遇见个把老翁,尽情谈笑常常忘了回家。
辋川别业里有胜景二十余处,有树有花,有鹿有竹,秀湖清泉,绿野仙踪,诗人悠闲自得乐在其中。
鹿柴(寨),意为鹿栖息的地方。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旷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影,偶然间却又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回光照进深林里,斑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鹿柴》,千古传诵。
竹里馆,因绿竹围绕而得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寂寂,皓月当空,四野无人,如此静寂独自怎生销受?于是他弹起琴弦,边弹边对天长啸,想方设法打破笼罩在四周的这种难以名状的气氛。
深林中无人与自己为伴,只有明亮的月光照着诗人孤寂的身影。
《竹里馆》,天下闻名。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满枝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闪亮的点点水珠,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更显得鲜红娇艳,芳汁欲滴。嫩叶青青的柳丛,在轻纱般薄薄的晨雾之中,恰似又多几分浓绿。
什么时辰了,院里连个人影也没有。一宿山雨吹落的满庭花瓣,还未见家僮出来拾扫。黄莺那清甜的报春之声远远传来,不时打破这春山的宁静,而这小小山庄的主人,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然,沉醉不醒。
什么是自在得意?
听风来风去,看云卷云舒;一轮明月升起,惊飞了山鸟,《鸟鸣涧》,春花烂漫,百鸟齐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中的人闲静下来,可以听到芬芳桂花轻轻落地的声音;夜沉静下来,整个春山万籁皆寂,犹如空无一物的真空世界。
一轮明月不知何时爬过山脊,给春涧的景物镀上了一层似朦又亮的光色。
它在山顶的悄然出现,竟显得那么突然,把山鸟吓得惶恐不安而惊叫。
山鸟的啼鸣声不时在幽深的山谷中回荡,又给春天的静夜加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已经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了,而是用心在倾听,心灵沐浴在了奇妙无比的大自然之中。
赶上一场新雨,青山如洗,诗人像孩子一样欢欣,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新雨过后山谷苍翠清新,深秋晚上天气凉爽宜人。明亮月光映照着幽静松林,清澈泉水在碧石上哗哗流淌。
竹林里笑语声喧,少女浣纱漫步归来。莲荷纷动,小船在水中轻悠划行。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眼前的秋意比春色更为迷人,足以使人留恋。
诗人裴迪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王维常常邀请他到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吟终日。
寒山景色变得分外苍翠,秋天江水时时喧响流向远方。
诗人倚着棍杖,倚靠在柴门之外,迎风聆听那暮蝉的低吟浅唱。
渡口那边太阳正缓缓落山,村子里的炊烟在一缕缕飘散。
有楚国狂人接舆风范的裴迪,喝醉了,在自诩“五柳”(陶渊明)的王维面前纵情高歌狂吟。
苍翠寒山、徐流秋水、渡口夕阳、墟里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和谐幽静又富有勃勃生机。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多么安逸;自喻五柳,醉酒狂歌,多么豪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自然山水中身心释放的王维宠辱皆忘,淡定不惊,完全融入青山绿水之中,融洽、和谐又自然。
开门见山,凭窗望水,王维诗中反复吟咏的美丽辋水,亘古不变地蜿蜒于山间,流淌过玉山镇大半人家的门前。
王维笔下的诗句,似荡漾春风、如酥春雨,胜花香鸟语、如歌天籁,滋养着千年读者的心。他们陶醉在“诗佛”的清词丽句中,养眼悦心,唇齿生香。
不需拉票,公平公正
茅盾文学杯
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4年8月12日--9月22日
第一副主编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茅盾,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中国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茅盾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茅盾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详细联系方式、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