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不是文学评论家,充其量只是一个爱写评论的文字工作者。开始是偶然为之,后来消息不胫而走,找我写评论的人多了起来。统计一下,五年来已写够二十万字,可以结集出一本书了。
读书是我平生的最爱,尤其嗜好评论的文字。孜孜不倦,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红楼梦》,这部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从事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而我最爱读脂砚斋的点评,从而让我知晓该书反映的现实,其涵盖面和社会意义是极其深广的。很佩服金圣叹说过的话:"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一一在严羽看来,表现于人的言论没有可废弃的。因此,不管其创作成就如何,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以故,我写评论由自发到自觉,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从某个角度说,我写评论是″不得为而为之"。家乡才子余水,呕心沥血,写了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商城赋》,我认真披阅,仔细咀嚼,始觉眼界大开,受益无穷。我为之写了一篇评论,以表景仰之意。邻县才女杨爱华,耗时四年多,写出长篇回忆录《弋水悠悠》,其书充溢乡愁,充满人性,更近人情。我读之动容,挥笔写下评论文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诗坛新秀马文秀的一本诗集《照进彼此》,被其中的诗句″爱是血液里,走出的玫瑰"所深深打动,于是援笔写出评文《让诗的灵光照进彼此》,试图实现心灵的净化解脱,从而达到彻底觉悟的状态。凡此种种,积沙成塔,评论的文字越堆越高。
我们的写作是出自情感表达的需要,写到后面是出自理性思索的需要,再往后面是一切的需要,也可以说是建立生命意义的需要。人的生命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活着,一是为什么活着。好的诗文你必须要读,没有它们的烛照,你就走不出黑暗,就达不到你要去的地方。有的评论一定要写,虔诚学习,仔细研究,写出的评论务必要忠于原文,而又力求达到高于原文的境界。同时,通过逆向塑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传播的效果,从而使传播效果具有实证性。
《文赋》里说:″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我始终秉持″可乐"之情趣,″可钦"之意义,恭敬地为大家写评论。若此集能够给诸位读者带来些许的收获或启发,我就喜出望外了。诚恳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意见,我在此感激不尽!
姜舟林 写于2024年仲夏
临江仙·整理编撰诗评集《春山回音》偶题李世忠
慧眼非凡独到,点评妙语连珠。篇篇文笔似鸿儒。豫南名气在,身隐在雩娄。
词里潜藏意境,常人难辨虚无。唯其朱笔论其殊。词家亦感叹,读罢更惊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