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是吃农民种的粮食长大的
与农民有割不断的血脉情缘
有分不开的遗传细胞渊源
每当我踏上回乡的小路
仿佛儿时徜徉在母亲怀里
寻找留在故乡的童真梦想
夜幕落下,夕阳笑看晚霞
满天繁星闪烁切切私语
讲述着叔伯们沧桑故事
乡邻趣闻、婚丧嫁娶、悲忧喜乐
不断变换的话题交替在女人的纳鞋、织毛衣的动作中
浸透在男人烟雾里喝酒划拳声
面对天灾人祸
他们心平气和
岁月流逝,世事变换
乡情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黄土地染黄父辈的皮肤
辣椒谷酒培育了他们
吃苦耐劳慷慨的品格
泥土风雨打造了他们
宽容豁达不屈的品德
故乡山水浇铸了乡民朴实的秉性
这些特有的基因在我心灵深处刻下永恒的轨迹
牵拉着我的情感走向
定格着我的品德思维
带着父辈们的寄托憧憬
我有幸参加工作走出农村
农民的生活琐事
件件无小事,事事重泰山
宽容慈悲是中国农民的美德
行善敬天是父辈传承的祖训
每次回乡,我无法拒绝乡亲们捎给我的家乡特产芋头、萝卜、红薯,
连同给我布置的情感期望的课外作业
让我感到压力沉甸甸
乡亲们反映的热点问题
犹如一对双胞胎姐妹
缺少知识,物质贫乏
他们的生活普遍贫困
是个十足的弱势群体
他们对我超载的希望
让我无法推卸和避让
这种无能为力改变的现实,成了我心中的困惑和无奈
想当年
井岗山的红米饭南瓜汤
长征路上的草鞋、干粮
延安窑洞的油灯、小米
淮海战役的独轮车 、担架
解放海南岛的渔船、船夫
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母亲送儿上战场
妻送夫君保边疆
农民为革命,为国家
献了青春 ,献爱情
农民为人民,为政府
献了自已,献儿孙
农民为祖国,为民族
哪里有战争,哪里有震灾,哪里有疫情
哪里就有他们儿女——人民子弟兵
冲锋陷阵,不畏艰难困苦,不畏牺牲生命战斗在哪里,抢救人民生命财产
哪里有军营,哪里有边防,哪里有维和, 哪里有哨所
哪里就有他们儿女——人民解放军守卫的身影
农民用牺牲亲人的生命代价书写了革命胜利的悲壮史诗
这一幅幅历史画面
这一个个英雄事迹………
记载着这一代农民群体的历史功绩
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时至今日
农民面对市场
惊慌失措笨拙 无奈
在和平建设时期
他们为国家
交过公粮、公棉 、生猪、
牛羊、鸡蛋等物资
为国分过忧做出过巨大贡献
农民为新中国的建没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个历史应该被所有人记住
他们与城里人同是纳税人
却远离公费医疗失业资助养老保险的待遇
孩子到城里上学要交择校费
为了生活
农民背井离乡
为了碎银几两
告别妻儿爹娘
用脚步丈量远方
头顶烈日骄阳
风吹雨打披秋霜
半生颠沛流浪
尝尽人间是沧桑
他们到城里打工
干的是脏、累、重、险活
每天清晨擦亮黎明
劳动号声催醒鸡鸣
每天挽留夕阳追赶晚霞
夜晚陪伴月亮,与星星对话
吸的是沙土尘埃
听的是机器喧闹
睡的是工地麻袋
吃的是路边的排挡、快餐、外卖
想家时望一下天上南飞的大雁
泪水载着思念流向远方
每当佳节思念亲人
仰望星空托月亮把念想寄回家乡
梦中了却牵挂故乡亲人的酸楚惆怅
年迈的老人
本该怡养天年
却又重新挑起了自食其力
再度为人父母的重担
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当许多人怀揣血汗钱
抖落一身灰尘回家
迎来的不是亲人为之接风洗尘
而是婚姻亮起了红灯
摇摇欲坠破碎的家
当情侣乔迁新居时
当游人居民观赏城市美景时
有谁会想起被忽视的农民工
现代都市的“吉祥三宝”
保安、保洁、保姆
有谁知道农民工用跳楼代价和蒙羞裸奔讨回血汗钱
农民有多苦,无法对人言
“五不起”是其真实写照
娶不起新娘,彩礼黄金几十两
卖不起新房,城里买房几代扛
住不起病房,家有病人家摇晃
上不起学堂,家有学生钱读光
去不起天堂,买地火化借债葬
农村“怪象”频频出现
空巢老人成群结队
老弱病残,孤立无援
留守儿童无父无母
年迈老人代管看护
公路修进村庄
夜晚不见几家灯亮
农田荒芜成片,荆棘丛生
遍地垃圾、沟壑布满废物
让人看后心酸
农民最贫穷
耕一年,耕两年
年年耕作苦难言
今年同往年
瓜一田,果一田
瓜果依旧那般甜
贫苦年复年
农民最艰苦
碎银几两苦中求
迎风斗雨修地球
晨起恋黑几时休
佯装笑脸泪心流
若问人间谁最苦
农民汗水写春秋
农民最辛酸
颠沛流离疲倦身
灰头土脸刻艰辛
寒风凛凛脚踏冰
烈日炎炎汗洗巾
铺盖一拎去远行
窝棚桥洞月凄清
天南海北流浪人
夜夜思乡梦难成
农民最可怜
青少年,赚工钱
奔波劳碌为油盐
漂泊在他乡
建桥梁,砌墙砖
加班加点无休闲
夜眠工地间
若干年,已暮年
老弱病残遭人嫌
苦命向谁言
有谁会想到,农民工的无奈欲哭无泪的辛酸
有谁会想到,我们的骨子里还存有农民的模样
有谁会想到,自己血管里还留有农民的基因与汗香
赤脚时,散发的气味还有牛粪的味道与芬芳
农民最可敬
我们应感恩农民
农民默默耕耘
才有全国人吃饭无忧
他们是中国最淳朴可爱的人
我们要永远感恩他们为国家各个时期建设发展所做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
国家强大的基本保障
永远是可敬可爱的农民
我们永远都要牢记
国家长治久安战略物资的保障供应
永远是可敬可靠的农民
农民要善待
在当时的社会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当年这些老一代农民养活了全国各行各业的人
这种大公大爱的奉献精神,只有老一代农民做得到
我们应该尊之为“衣食父母”
如今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老一代农民的付出,不忘历史,感恩农民
善待农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铭记于心的
国家应该对得起他们
让他们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老有所靠
这样的国家人民才会爱戴
这样的国家人民才会有希望
这样的国家才会强盛富强
市场经济的大潮
让农民去承受这么多的无奈委屈
承载这么多负荷的泪水
这样公平吗
他们虽然有着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有着土地一样厚重朴实大爱的坚忍
他们又能支撑得多久
承载得了几何
他们流汗流血又流泪
几时才能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
农民工几时才能成为市民
享受国民同等待遇的路还有多远
市场不同情弱者
金钱不崇尚善良
农民路在何方
我为他们茫然无措
我为我的无助而流泪
我为农民苦受的遭遇而哭泣
我为农民身份的苦涩而呐喊
故乡的秉性 , 农民的品德
使我庸人自扰
每年夏秋
担心雷雨撕破农民收获希望的微笑
每年高考
我为农民考生祈祷好运降临考上理想的院校
每年大中毕业生就业
我和农民一样忐忑不安
希望他们找到饭碗工作
每年大年三十
我祈愿他们家人能团聚
享受佳肴 , 穿上新衣服
故乡的泥土,山水
乡民是那样亲切又那样陌生
故乡的父老乡亲、叔伯大娘是那样可亲可敬可怜
令我揪心牵挂,烦恼徬惶
让我无奈,时常为之失眠
先辈的期望,时代的担当,农民后代的责任
让我忧心, 逼我思考
用法律保障农民生活权生命权、教育权、医疗权、养老权、人性权落到实处
故乡啊
血缘逼着我为农民奔走
基因催促我为农民祈祷
用良知去公正社会制度合理
让中国农民富裕变成现实
让农民成为市民不是梦想
用宗旨去矫正国家政策公平
让农民老有所养,有尊严活着不是计划设想
杨春高,当过兵,教过书,任过乡镇干部,做过机关公务员,系抚州市政协退休干部(正县级)。抚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北京《京华时报》《吉林政协报》《江西日报》,省政协《光华时报》(《江西政协报》前身)《抚州日报》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
《如是诗刊》群外投稿信箱:
939962214@qq.com
本《如是诗刊》以质发稿,不收费,亦无稿费。投稿即视为同意本规定。
名誉顾问:非 马(美国) 陈铭华(美国) 厉 雄(西班牙)
顾问:刘国芳
总编:黄春祥
副总编:也牛
同题诗主持:白水
编辑部主任:花祥晨 编辑部副主任:温小抚 汪全辉
编辑:米粒、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