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挂念的姐姐(一)
文||王慧仙
今天整理影集,看到姐姐年青时的照片,炯炯有神的眼睛,微微笑意的嘴形,像要说话似的,使我回想起了远在甘肃的姐姐,我们已有好多年没见面了,我从电话中的只言片语,听出来她心情好像不太好。
听奶奶说,姐姐小时候性格外向,像个男孩子,做事风风火火,大大咧咧。一九五二年土地改革时,她带着村里的男女孩子们扭秧歌,除四害,参加夜校学习班,样样活动都少不了她,活泼可爱,全村人称她为“狠汉子”。
姐姐比我大五岁,早年,在离家十里之外的城里住校上五年级,我跟着她也住校上一年级。城里的同学欺负土里土气的、弱小的我时,姐姐知道后告诉班主任老师,再也没人欺负我了。
西北的冬季很冷,每天晚上,姐姐把我的手夹在她的腋窝下暖和后才让我睡觉,并在做饭时烤个热砖块放在被窝里给我取暖。每天晚上不厌其烦地教我生字、算术,使我的学习成绩很快赶上了学习好的同学。更难忘的是;我高中毕业后,因社会关系影响没有推荐上大学,也不能参加工作。姐姐东奔西跑地求人给我找工作,为及时从乡镇要到我的本人鉴定,姐姐不怕黑夜的危险,走了一晚上,及时要到了鉴定证明,使我参加了工作。有姐姐的关心,呵护,我感到很幸福。
年青时的姐姐很幸运,初中毕业,上高中,虽然没考上大学,但被师范学校录取,毕业后任小学教师。那时候全乡十多个大队,两千多户人家,只有姐姐一个女孩子工作,特风光,又找了个当中学老师的大学生对象结了婚,使原来一穷二白的家庭生活有了改善。她的小家庭也过得很幸福,生了三个聪明灵巧的女儿,有个关心她的丈夫和通情达理的好婆婆,全家和和睦睦。回娘家时,自行车上带着孩子,大包,小包的,村里人都很羨慕,并说,“小仙(姐姐的小名)妈妈不辞辛苦的供孩子们上学,供对了……”60年代,偏僻的农村还很落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很严重,不让女孩子上学,在姐姐的影响下,村里好多家长才让女孩子上学。
人的一生千变万化,就如万花筒中的纸片,一晃一动它的位置就会变化,没有人会一辈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吧?
姐姐的后半生可谓酸甜苦辣,三个女儿之后又要了一个男孩,孩子三岁时因发麻疹,高烧不能行走,自此以后姐姐的命运变了,背着孩子到处求医,西北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为了给孩子治好病,只要打听到那里有能治腿病的医生,不论多远的路,多大的山,还是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她都要背上孩子去治疗。
有一次到卓尼县给孩子治病,为了赶赴第二天上班,背着孩子在黑夜里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坎坎坷坷地走了一夜,天亮才找到回家的路。去天水,西安针灸治疗时,孩子身上扎好多干针,作为母亲心疼不敢目睹,为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地治病,多少次暗自抹泪,扎完针的孩子不能走路,她将十多岁的孩子背到公交车上,再从公交车上背到将近一里路的住处,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给孩子动了几次手术,病还是没有完全治好。
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孩子已经三十出头了,姐姐,姐夫想给孩子找个对象。可是,孩子因病顾虑重重,不愿找对象,也不好找对象。其实,孩子很聪明,中学时获得过几次小制作科技奖,参加过甘肃省举办的科技展览会,工大毕业后,自学计算机,能制作网页,设置图表,在网上联系业务等,还能修理各类钟表,配钥匙,顾客在他们经销部买货时,不用计算机,算盘算账,一口就能报出所找的钱。不知是缘分没到,还是现代女孩的要求高,孩子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期盼姐姐的孩子能遇到像杨光一样的好心女孩子,早日结婚,使姐姐,姐夫安心地度过晚年。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