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秀清
在绿草如茵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上,碧空如洗,洁白的云朵如同大海中翻滚的浪花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堪称云海奇观,空中翱翔的鸿雁也一定是眷恋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清澈见底的湖泊边,成群的牛马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那绵长舒缓的蒙古长调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天,牧民格日乐图听说自己三年前卖了的枣红马又自己回来了,这让他激动不已。他和儿子恩和巴图立即去看望枣红马,可当格日乐图试图靠近时,枣红马却躲避着他,不想让他靠近。
其实这也难怪,枣红马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成了孤儿,在一个畜牧交易市场上,格日乐图和儿子买回这个小马驹,一养就是七年,儿子恩和巴图尤其喜欢这匹枣红马,对它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后来因为没人骑就又卖给了马贩子,辗转好几个买主,所以它自然会抱有怀疑和警惕的心理,但当恩和巴图来到它的面前时,它终于认出了昔日的小主人,于是变得特别温顺,小主人也欣喜地抚摸着它的身体,还在它的额头吻了吻,马儿和小主人也显得特别亲昵,这让它现在的主人哈斯看了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哈斯发现枣红马越过栅栏跑失后,一路开车寻着马的足迹找到这里,当他看到失而复得的爱马时,心里五味杂陈,三百多里的路程,翻山越岭,他都几次迷路,枣红马时隔三年,竟然还能从一个旗回到另一个旗,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这被当地的牧民传为佳话。原主人格日乐图希望能留下枣红马,现主人哈斯希望把它带回去,可想到马儿不畏艰难万险回到故乡,他又有点于心不忍了,生怕伤了枣红马的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让枣红马暂时先留在它的故乡,以后去留再另行定夺。
哈斯原准备找到马儿骑回去,现在只能把马鞍孤零零拉回去了。家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也特别感动,觉得枣红马太神奇了,没想到马儿也会思念故乡。第二天,当哈斯看到拴马杆中间空着的铁环时,落寞和悲伤同时袭上心头,哈斯有三匹心爱的坐骑,此时左边那匹白马和右边那匹红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情一样,看上去是那么忧郁,也许是想念朝夕相处的枣红马了吧。
哈斯策马飞奔在草原上,一圈又一圈,发泄着心中的郁闷,跑累了下马坐在草地上,呆呆地望着远处的马群和羊群出神,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谁说蒙古铁汉没有柔情?
枣红马故乡的原主人格日乐图,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无忧无虑,以前枣红马在他心中就是一匹普通的马,并未看出与其他马的不同,可现在他的内心也充满了牵挂和不舍,他一早就开车去牧场探视枣红马,不知马群会不会接纳它,因为蒙古马群一般是不会接受外来马儿入群的。可当他看到枣红马和它一起长大的另外三匹马在一起吃草时,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四匹马在一起形影不离,似乎在诉说着别离后的思念。正午骄阳似火,马群躲到一座废桥下乘凉,小主人恩和巴图不放心,亲自去找枣红马,当他看到枣红马也在桥下的马群里时,才彻底放心了,他知道枣红马被马群接纳了,它们终于又融为一体了。
曾听说,古代战争中蒙古马牺牲后,它的头会朝向家乡,可见马同人性,思念家乡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怀,马儿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看完枣红马的故事,我的心里也荡起了涟漪,不知道枣红马将来何去何从,只能默默祝愿,希望枣红马能永远留在它日思夜想的故乡,和昔日同伴一起厮守,快乐成长!
马头琴悠扬的曲音再次响起,枣红马静静地凝视着远方,难道是在思念这三年来精心呵护它的新主人哈斯和同伴吗?此刻 ,我突然想起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的两句诗:“门外若无南北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
(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中的人名都是真名)
作者简介:
焦秀清,女,籍贯内蒙古,喜欢写文章和古诗词,曾参加甘肃省白银市博文馆征文荣获三等奖,作品被编入书册。诗词作品曾在《龙风文学期刊》《龙风作家苑刊》《安徽诗苑》《国学诗海》《世界经典创作集团》《中国经典文学》等诗刊平台发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