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29》「飘舞的剑」(6545辑)

晨间寄语
前一篇讲了中元节的来临,按照南方北方的习俗,我们黔西北小城的大部分人,分别从农历的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以“中元胜会虔备冥资成封”的字样,给牌位上的祖宗先人焚烧纸钱,那纸钱上面,多数人家都以统一的书写格式,附上名为“宝箓符”的字句,曰:
“元始符命,时刻升仙,北都寒池,部卫形魂,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度,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常存,永无轮转,与天齐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难,超度三界,逍遥上清。”
这是一种符咒,人们没有过多的去看那上面的内容,只以“前人兴,后人跟”,且有一种程序和仪式感,心思虽是虔诚,但却是被动地当任务完成。百度上说,这样的祭祀活动,分为针对新故人(这里特指逝去的)与老故人,新故人指三年内的逝者。所以在焚烧纸钱时,有老人口中念念有词,意在分钱出去和唤来福报两重意思。有新故人的人家,有在那旁边哭泣、伤悲、历数逝者的功德。孩子们在那里大有莫名状,但在出门之前已被告知,不准在焚化纸钱过程中乱说乱讲,时间长了,自然成了一项既严肃、又虔诚的程式,古往今来,已不是封建迷信的问题。犹如现实中敬献花蓝、花环、花圈、礼炮、赞词、颂歌、鞠躬、跪拜等等…。
所有的格式、程序、礼仪、节日…,都有来由,还有典故,文献,记载。中国人讲传统,有习俗,且传承有佳。为什么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是节日?中元节来了,政府、社区、街道,早就行文,宣传文明祭祀,合理安排安全焚烧,逐步简化形式等等。前页有过孝文化之说,中国的孝文化有着深刻的意赅,民俗也有不可违啊!
今天是中元节的最后一天,小城人要分别连续烧三天,最简单的说法是,各人家的祖宗规定哪天烧就哪天烧,各人家有各人的说道。我家是烧七月十三,所以我们提前两天回小城。昨天上午往贵阳走,哇塞,上了高速才发现,车流量那么大。我们那一方十三日烧的多,难怪路上那么多车,不亚于其他节日里的车流,在路上堵了很长一段路,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跑了4个多小时。
一个中元节的小述,占时占篇幅,谢谢[抱拳]!
新的一天,早安[合十]!
2024.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