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怀念三毛与王洛宾之间超越寻常的友谊与情感,含辛撰写一副对联以记之。
上联:
撒哈拉尘梦,驼铃声声,一卷天涯书未了,三毛踏遍千山,笔下生花,共绘瀚海情深,墨香犹带驼铃响,万里风尘,笑谈中诗酒趁年华。
下联:
天山雪水歌,琴弦悠悠,几度月夜曲难终,洛宾吟遍万水,曲中藏情,同歌草原意长,琴韵尚和雪山融,千载云烟,弦歌里岁月静好时。
横批:
旷野之歌笔墨琴心
含辛手记
三毛与王洛宾
陈平,字平之,号三毛,生于民国乱世,长于台湾,游历四方,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其文如其人,自由不羁,情深意长。王洛宾,西部歌王,生于北平,长于音乐之都,一生致力于民歌的搜集与创作,其歌如其心,广阔无垠,深情似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风云变幻之际,三毛于台湾与王洛宾初遇。彼时,三毛尚未及笄,王洛宾已名动一方。音乐与文字,成为两人相遇的桥梁,从此,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与友谊,缓缓拉开序幕。
三毛与王洛宾,虽生于不同年代,却因对艺术的共同追求,而心生共鸣。王洛宾的歌曲,如同三毛流浪的注脚,而三毛的笔触,则为王洛宾的音乐添上了情感的色彩。在彼此的世界里,他们找到了灵魂的伴侣,虽有年龄与身份的差距,却无碍于心灵的相知。
三毛曾对王洛宾表达过超越友情的情感,但因种种现实的限制,这段感情未能如世人所愿般开花结果。王洛宾的理智与三毛的感性,在这段关系中交织出复杂的情感纹理。尽管如此,他们的友情却因此更加深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毛于一九九一年离世,王洛宾深感悲痛,以音乐的形式纪念这位挚友。《在那遥远的地方》虽非为三毛而作,但在王洛宾心中,这首歌承载了他对三毛的思念与祝福。三毛的书信与王洛宾的歌曲,成为了他们之间不朽的见证,跨越时空,传颂后世。
三毛与王洛宾的故事,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与乐坛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友情与情感,虽未如世人期待般圆满,却如同沙漠中的绿洲,给予彼此生命中一段难忘的旅程。这段历史,如同一首未完的歌,一段未尽的情,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