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城天使嫁茌平
建功立业在乡村
——追记全国五好家庭代表、全国优秀民调工作者刘玉珍
王长新 宋悦华
我们耳熟能详的《朝阳沟》剧情发生在一九五八年。其实在一九五七年,茌平县就有一个真实版的《朝阳沟》,已经在齐鲁大地上演了。主人公是二十岁的、济南天使刘玉珍。她搀扶着与之结婚刚满一年的丈夫(抗美援朝伤残军人)崔子春,冒着刺骨的寒风,离开了济南荣军疗养院,离开了养育她二十年的泉城济南,自愿来到名不见经传的孙桥乡腰庄村安家落户。也许人们要问,"她这是犯的什么傻?放着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她不呆,留着吃国粮的国家干部不当,却要到这穷乡僻壤的农村来落户,真让人难理解"。否也!刘玉珍有她自己的理想、事业和追求。
刘玉珍十六岁那年,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赫赫有名的“济南荣军疗养院”当护士。当时,疗养院的病人全是战场上下来的缺腿少胳膊的残废军人。有的病人下肢瘫痪,不能行走;有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甚至有的病人只靠插胃管推牛奶维持生命。这些人有的参加过淮海战役,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都是战功赫赫的功臣;是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而负伤的,是祖国最可爱的人。为此,刘玉珍敬慕他们,体贴他们,理解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他们。
在护理工作中,刘玉珍结识了从朝鲜战场腰部负伤的、茌平籍英雄崔子春同志。护理过程的日日夜夜里,俩人建立了感情,为了崇高而纯洁的爱情,十九岁的刘玉珍和崔子春在疗养院结了婚。
一九五七年,济南荣军疗养院动员医务人员支援农业建设。刘玉珍决定随丈夫一起到茌平安家落户,但受到很大阻力。亲朋好友劝阻她,母亲更是极力反对。因为当时在济南人看来,黄河以西都是很贫穷落后的地方。刘玉珍又是从小在济南长大,姊妹四人她最小,母亲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小女儿,怎能舍得让她到农村受那个苦。所以,再三劝阻她。刘玉珍心想∶老崔身残志不残,这就是他的可爱之处,现在他身上的伤还没好,我哪能撇下他不管呢?刘玉珍对苦劝她的家人、同事说:像崔子春这样的国家级功臣,我不要才是傻!像崔子春这样的英俊、诚实的好儿男我不跟,才是真憨!农村穷是暂时的。再说,只要有志气,我就不信过不好日子。
一、毅力和爱心拯救英雄的家庭
刘玉珍千方百计地说服了母亲,跟老崔来到了茌平 。来到茌平后,刘玉珍遇到了各方面的困难,婆母年已半百,体弱多病;丈夫身体残废,又是独子,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身上。她既要服侍病残中的丈夫,又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婆母,生活再艰难,她也紧着婆母和丈夫吃。就这样,刘玉珍带着一老一残。在农村熬过了千辛万苦! 丈夫回家后刀口复发,流脓不止,刘玉珍几次催他到大医院再动手术,丈夫死活不去。原来几次大手术把他做怵了。丈夫不住院,刘玉珍就每个礼拜用地排车拉着他,往返二十多里路去杜郎口医院看病拿药,回家后给他打针、消炎、换药。每天给他把淌的脓洗净,再扎上绷带,四、五年的功夫,刘玉珍硬是把有病的丈夫服侍为壮汉子了!
那时,农村生活非常艰苦,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人都认为"她在这儿呆不常"娘家人也认为:"别看 她嘴硬,到那里试试就得回来。"结果,这些说法都失败了。刘玉珍凭着坚强的毅力和爱心,学会了各种农活和家务活,把年逾古稀的婆母伺候好,把病残的丈夫照顾好,把三个儿子养大成人,送去了部队,都入了党。在孙桥乡腰庄村安家落户的日子里,她像顶梁柱一样全揽了一家人的农活,播种、浇地、打药、过麦、秋收,甚至穿上雨靴子锄粪坑锄猪圈,长年累月,落下了一身的病痛。刘玉珍儿子都在部队服役,她为了让儿子在部队干好工作,把 23 岁的女儿留在身边,与本村一个男青年定了婚。结婚时,刘玉珍不但没要男方一分钱,一件衣服,还给女儿添置了 5000 元的牲畜和农具,作为陪嫁。全村人夸奖她目光远大!
二、时刻不忘自己是党员
刘玉珍在家庭里是好媳妇、顶梁柱;在村里是好村官、好党员。刘玉珍在村里历任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民调主任,还兼管管区民政,虽然家务繁重,身兼数职,但从未间断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未影响过党的各项工作。她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干部,就要把人民的疾苦挂心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腰庄村的群众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很多群众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刘玉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几次去济南考察项目。经过再三考察,认为养鸡项目比较好。养鸡普及面广,群众宜于掌握,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于是,她拿定了主意,从济南托熟人购买了良种雏鸡两万只。她一边带头养,一边发动群众养。没钱养的她先借给钱;没木料搭鸡舍的,她刨了自己的树支援大家搭鸡舍。很快,全村掀起了养鸡热。她还自掏腰包请来农业技术员教村民种植果树、葡萄树,修枝打叉、嫁接、灭虫害,鼓励村民开展多种经营,养兔子,开展毛皮加工业,刷彩纸,画年画等等增加村民收入,当年收入20多万元。群众高兴地说∶"是玉珍帮助我们造的福"。
刘玉珍不仅帮助群众致富,还积极做好民调工作、妇女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十几年来,调解民事纠纷 200 多起;评选五好家庭 27 户;评出好媳妇 35 个;好婆婆 31 个;好妯娌 37 对。自打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刘玉珍不知跑了多少腿,操了多少心,为了家庭幸福,邻里和睦,不知调解过多少次,跑断腿,磨破了嘴。
三、辉煌的业绩
通过刘玉珍细致耐心的工作,腰庄村的五好家庭活动和调解工作,连续十几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也逐年下降,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因此,腰庄村曾多次获得省、地、县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刘玉珍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地、县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优秀共产党员、妇女标兵。
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一九八五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调先进工作者。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第二次调解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奖励,颁发了证书和奖章。中央领导人乔石、陈丕显等还与刘玉珍等与会人员合影留念。1993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刘玉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的理想——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为了纯洁高尚的爱情,做出了牺牲,付出了全部的爱,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农村,献给了人民 群众。茌平县妇联 1991年《巾帼风采》予以深度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