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白月光” 犹是“绿皮车”
文/景新跃

烟台始发的K875次新型空调快速列车,15:25分驶离南昌站,一路向西沿沪昆铁路行驶20小时42分经停12个车站,第二天12:07分安全正点抵达终点站贵阳。这种低价格、慢节奏的出行交通工具仅仅受囊中羞涩和有故事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速度更快、用时更短的高铁或飞机。7车厢22号下铺是我在手机APP上提前预订,乘坐这趟列车,意在放任心情重拾久违的记忆。
上初中前没见过火车,为圆梦借礼拜天约七八个同学带着干粮,步行十五里路去普集镇。普集镇车站(今武功站)是陇海铁路线上一个三等站,有客运和货运在车站停靠。那时,还没有渭河大桥一说,河南、河北往来靠村民在河上临时搭建的木桥或渡船,每次收费五毛。未睹火车先闻汽笛声,火车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拖着几十节车厢在两根钢轨上跑来跑去。为了不虚此行,我们几个偷偷爬上停在货场的工程宿营车,享受“坐”火车最纯粹简单的快乐。
参军入伍,军列是灰色铁皮闷罐车,形似蚯蚓,印象深刻,站站必停慢如蜗牛。一节车厢一个单元,没电没水,麦草当床就地而卧,关门一片漆黑。饿了、内急了都必须忍着,只有到兵站才准下车,排队统一进食集中“卸负”。当兵第一次探亲,铁十师新线运输管理处已经开通德令哈至哈尔盖段临管客货混运列车,每列货车挂有一节老式单体客车,车厢中央高大的铁炉子架把烧水壶,穿着军装的服务员忙而有序,热情接送着每一位客人,并时不时给炉子加一锹煤,保证车内温度和开水供应,这儿清一色军人,青藏铁路建设者——铁道兵。从西宁到西安火车行驶23个多小时,我站了23个多小时。票难买车难上,仰仗办事处乡党几天前买到一张无座票,列车超员,过道、厕所、座椅底下全是人,到站的难挤下去,坐车的难挤上来,乘客从车窗爬进爬出。
兵改工,穿上铁路服享受体制内待遇,出示证件就能上车。持《工作证》和定期、通勤、探亲免票,可签不同车次的不同坐铺。工程任务僧多粥少企业下岗人员增加,头脑灵活者借助乘车的便利条件带货跑生意,自救渡难关。车厢满地垃圾乱哄哄的,小商小贩窜来窜去与乘警、列车员打游击,兜售价格低廉的烧鸡和时令食品。小商小贩干扰了站车正常工作秩序,出售的食品多数来自小作坊,安全没有保证,因利大屡禁不止。站车广播不时提醒乘客看管好自己物品,不要交给不认识的陌生人,防止顺手牵羊。和几位朋友跑通勤,上车时前面人背上贴了张乌龟画,大伙哄堂大笑,入座后有朋友发现口袋空空钱物已不翼而飞。这正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改革政企分离,取消免票福利。窗口购票一票难求,找票贩子卧铺加100元、座位加50元。火车票很重要,是乘客的唯一凭据,进站检票、上车验票、中途查票、出站看票,为的是防止逃票者。有人说绿皮车永远都是“泡面味”,每节车厢的空气里像是撒了红烧牛肉面和鲜虾鱼面的调料包。朋友谈笑间说:“车上还能吃啥?香肠混在泡面里好吃”。吃泡面有讲究,先洗面,洗去面中添加的保鲜防腐剂和油脂,控干水分放入调料和自带的葱花二次冲泡,饭后吃口馍压压,茶水漱口减轻异味。
实名制终结了“黄牛党”。出行越来越便捷,足不出户便可以订票,快车、城际、高铁根据个人经济、时间和兴趣任由选择,人们不再为一张车票犯愁,半夜三更去排队、托人找关系,真真正正实现了说走就走。上铺的乘客告诉我,坐高铁太奢侈,他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天也不过挣200多,这车慢心踏实。老家在毕节,初中没毕业就跟着村里大人们外出打工,那会儿谁舍得花钱买卧铺,能有个座位或睡在座椅下面就很是满足了。赶上夏天坐车就怕停站,虽然每节车厢顶部都装有十几台电风扇,但经不住太阳烤晒还是蒸笼一般。
朋友说:现在的高铁很快,快到你都记不清邻座的美女长啥样;火车很慢,慢到你可以听一个人讲完他的一生。在这慢悠悠的火车上,我听到过很多故事,也见证过同事因火车缘分开启的爱情之旅。同事毕业分配到兰新铁路复线项目部,春节休假从张掖回达州,闲聊中得知坐在对面座位上的年轻军人也到达州。军人得知同事和自己是老乡,主动套近乎自我介绍,说完自己家庭状况又说自己部队工作情况,话挺投机,俩人没啥“排斥”约定春节过后一起坐火车回单位,就这样一来二去俩人真的走到了一起。用同事的话说“只因在火车上和你多说了几句,酿成了这段姻缘”。

列车到凯里,一位身材魁梧满头白发的“文化驴友”,戴眼镜扎小辫,挎着相机身背行囊,坐在对面下铺。自我介绍是自由撰稿人。因年龄相仿,话题便从共同特征白头发聊起,他不否定基因、营养、情绪等因素对头发变化的影响,他认为“每根白发都代表着一种阅历”。谈及火车,他讲到1810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孙、1876年吴淞到上海第一条“寻常马路”、1881年第一辆火车“中国火箭号”,对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谐号动车组和磁悬浮列车侃侃而谈。他说喜欢坐慢车,一来可以饱览沿途风光,领略大自然神奇;二来接地气,听听吃爪观众心声;三来可以静心思考,写写日记。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绿皮火车乘客,保守怀旧、日常压力大、寻求放纵……不知不觉,列车已经到达目的地。道一声珍重,细雨中我们挥手告别。
中国速度。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从快车到高铁再到磁悬浮列车,从窗口买票到网上购票再到刷脸进站,“改变”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但我心依旧,就好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独一无二的“白月光”一般,仍钟情于虽慢也至的绿皮火车。
槛外人 2024-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