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的一贯铜板
文/白江永
县令一向清廉,祖上颇有家资,三代官宦。前年上任之初就告诫我们:“本官是读书人出身,从不看钱,避免污了看圣贤书的眼,更不摸钱,免得秽了清廉官声。尔等切记、切记!”为了开支有度,特意知会董管家定制了一个粗布钱褡子,前后都秀上大大的“魏”字。前兜放一贯钱,后兜放账本,县太爷所有个人用度皆从此开支,余师爷掌管并随时记录,董管家每日一核,补足一贯。
今年开春,县太爷带着众衙役轻车简从下乡体察民情。余师爷曾是老太爷的师爷,年岁大了,钱褡子让新聘的胡师爷背着。好在是前二年风调雨顺,今年开春无灾情。偶尔有几个拾荒的,县太爷急忙驻轿,知会师爷每人施二十枚铜钱度春荒。午饭是在驿站用的,县太爷知会师爷留下了四十枚铜钱,我们也各自留下了四十枚铜钱。
晚上回到衙门,胡师爷板着指头算着:四个拾荒的,每人二十枚,午饭四十枚,今个县太爷用了一百二十枚铜钱。“慢”余师爷说道:“胡师爷你怎能将此开支列入县太爷个人用度呢?施舍拾荒者是官家体恤民情,午饭是因公而吃,均应列入官府开支,董管家你说呢?”“对、对、对,拾荒者八人,每人二十枚铜钱,午饭四十枚铜钱,共二百枚铜钱理应由府库支出。还有今天随行人等的用度也应由府库支出。”董管家笑着从府库里拿出二百枚铜钱塞入了钱褡子的前兜,余师爷板着脸从胡师爷手里夺过账本,用粗布包好,轻轻地放入钱褡子的后兜。胡师爷拍了拍自己蒙蒙的头:“今年章程改啦?”。
清明前,余师爷带着书局刘掌柜来到县太爷书房,“启禀老爷,您的诗集小样已刊印好,共五册,正好三千首诗文,请过目,这是刘掌柜一冬天日夜不停才排好的。”刘掌柜毕恭毕敬地捧着书站在一旁,县太爷抬起眼看了看书,余师爷忙从刘掌柜手上捧过书,轻轻地放在了书案上。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县太爷缓缓地说:“刊印的很好,尔等用心啦,费用余师爷给你送到柜上。”刘掌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老爷呀,您这是折煞小人啦,一万套书不日送到府上,恳请让我等惠存您的诗文集,使本县学子有典籍可研学。”又急忙从胸前摸出一张三千两的银票奉上,“您日理万机为百姓操劳,还写下了不朽诗篇,全县百姓感激涕零,这是我等孝敬您的区区润笔。”县太爷抬起头向余师爷点了点。余师爷进前说:“书局进了些新纸,看不懂,想请老爷试试纸。”随即向门外招了招手,两个差役把十支善琏湖笔、十锭徽州古墨、十刀泾县宣纸、十方肇庆端砚抬了进来。县太爷起身道:“多谢刘老板及众乡亲抬爱啦。”余师爷和刘掌柜弯着腰退出了书房。
春末,余师爷捧着夏装,“夏天闷热,老爷该换装啦。”“很合适,夏装用度从那一贯里开支。”
账房里,“余师爷,夏装是老爷的官服呀,理应由府库支出吧。”胡师爷抢着说:“理应由府库支出,再做两身换洗的吧,也理应由府库支出。”余师爷补充道:“我等随从老爷左右,穿的寒酸,有失老爷官威呀,也该换装了吧?”众人异口同声:“该换装了,费用也理应由府库支出。”
董管家:“老爷的秋装、冬装亦是如此。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寒风刺骨,老爷在衙门公干怎能受得,这冰炭用度不可少,既是公干冰炭费,理应由府库支出。因公干一日三餐、茶水等费用,也理应由府库支出。因公干的车马、人情等费用,也理应由府库支出。我等随从的因公用度也理应由府库支出。・・・・・・”众人齐声附和。
一年下来,胡师爷大概做了二百多个“魏”字钱褡子;二十多个“余”字钱褡子;二十多个“董”字钱褡子;二十多个“胡”字钱褡子;还有数不清的“差”字钱褡子。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