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光山
先看一首诗《诗愁》:
“昨天下午我添愁,多首诗词不入流。
要问原因何处是?学习韵律最挠头。”
这首诗通俗易懂,甚至是大白话,没有一点文雅的感觉,貌似一首打油诗。其实,你若仔细分析,网上检测一下,它确实是一首符合格律的绝句诗。
那我们再看另一首《诗愁》:
“昨日暮晚吾添愁,诗词投稿不入流。
借问缘由何处有?平仄难分令人羞!”
这一首诗,和上一首相比,遣词造句确实文雅了一些,表面上看似一首七言绝句,实则不然,它只是一首不合格律的古体诗而已。如果第一首也这样不合格律,就是一首打油诗或者顺口溜了。
结论是:所谓格律诗,和古体诗相比,并不是意思多么深奥难懂,遣词造句多么文雅,只是读音存在问题。因为字句符合韵律的发音习惯,格律诗往往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便于吟诵。
一个著名的例子,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完诗,就让村妇听听,不懂之处再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流传甚广。这倒不是他的诗不符合格律,只是遣词造句口语化、大众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