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游临淮八景
石新朗
假日 重游临淮八景①
耳濡淮河奔流不息的歌声
划拨艄公戏水的摇橹
点击劈波荡漾的舟行
重游一帘幽梦里的古濠
——临淮
钟离城池②
府城“濠梁观鱼”入八景
烽烟浩渺三千载③
她 毅然虎踞在淮河之滨
广运桥④上观钓台
浮桥烟锁如梦境
抵近元寺去马滩
南楼古迹锁古今
噢 岁月的剑锋早把老街
沧桑的面空
斑驳的骨架嶙峋
只是她
依然展现出
一幅古朴浓郁的濠梁⑤风情
轻风 拂面扯曳着行人的衣襟
走进老宅的门槛
细雨 憧憬着珍珠般的梦幻
潇潇洒洒 给濠梁人
脸庞抹上一层
淡淡的羊脂粉
伴随向导的指引
越过 秋凉冬寒的荷塘
穿过 春暖夏热的屋檐
侧耳 细听摇摆颤动的风铃
拂拭 古老的明砖城亘
触手 铜迹斑斓的宅院门庭
漫步 雕饰岁月伤痕的石板小径
眺望 错落有致的古城琉璃
倾听 没有退去深沉的乡音
目睹 刚刚褪去稚嫩的肤色
挽手 前日铿锵誓言的友人
重拾 老街深巷残留的散落碎片
浮想 稀疏了史实记忆的身影
感慨 俘虏了扎满青苔的友情
喔 喔 喔 染遍岁月伤痕的他 走了
飘忽不定的发梢 来了
旧情复发的杨槐 哭了
情意浓浓的翠柳 笑了
老屋时而叹息
算盘 依旧尘封在当年那片角落
凤画⑥ 早已淡去昔日的光泽
椼梁 上的文字依然咬着唇齿
不时发出 低沉且
没有音符的歌吟
①临淮八景(也称凤阳八景):浮桥烟锁、开元寺、南华楼、光教风铃、濠梁观鱼、
庄台梦蝶、凤池秋月、水濂清韵。
②钟离城池:据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中记载》:武帝元狩六年置临淮郡,辖境在今江苏省北部,及安徽省一小部分。临淮最早为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都。
③烽烟浩渺三千载:临淮古镇从钟离国开始风风雨雨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
④广运桥:与钓台、浮桥、开元寺、马滩、南楼同为临淮名胜古迹之一。
⑤濠梁:临淮历史上称濠梁、濠州、临濠。因濠河而得名,濠河在今凤阳县境内,东北流至临淮关入淮河。
⑥凤画又称龙凤画,是凤阳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源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个人简历
石新朗,安徽省五河县税务局退休职工。一九七八年从事教育工作,后改行从事税务工作。文学爱好者。文风主要以诗、评、讯、杂、剧为主,兼顾其它。曾任《特区作家报》驻地记者,《野草》青年文学报故事版特约撰稿人。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研究院高级创作研究员。一九九六年八月至一九九七年八月在《河北当代文学专修函授学院》高等层次文学、新闻专业学习,证书编号:冀教社办学字第A029号。二零零二年六月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参加《人民文学创作培训学校》专家班诗歌专业学习,证书编号:2003编L-05。一九八五年至今,已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评论、新闻、故事、剧本等各类体裁作品百余篇(首)。《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税务报》、《现代农村报》、《安徽青年报》、《人民文学》副刊、《中国故事》、《词刊》、《蚌埠诗歌选》、《九州诗词》、《野草》、《西部风》、《三峡文艺》、《三峡诗刊》、《安徽财税报》、《安徽地税》、《蚌埠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诗歌《秋歌》在《都市作家报》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中获一等奖,同时被评为全国十佳诗人。二零零三年度被《新世纪作家》杂志评为全国十佳作家。另有二篇作品在全国税务系统诗歌比赛中获二等奖。“祖国妈妈”、“瞄准品牌 加速文化大发展”、“选择四个不让 给力蚌埠发展”三篇在《蚌埠日报》、蚌埠市委宣传部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