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忠诗词作品选(合卷)》序
作者:姜舟林
家乡人都知道李世忠老师会写诗,而且是一位出了名的诗人。花草虫鱼、四季风光、田地耕种、黉门教学、欢聚离别,一切都可以作为写作意象。指物为诗,铿锵入韵,有″七步"之誉。仔细研读《李世忠诗词作品选(合集)》,砰然心动,感慨万千。李老师在四年内,竟写出古体诗词千余首,可谓用心之专,收获颇丰。这些作品,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一是在意象的运用上,比有的诗人要高出一筹,每一个意象的处置都恰到好处,都蕴含着作者的内在情感,而不是看起来是强加上去的。作品中的意象疏朗有致、干净整洁,有一种特殊的韵致。二是在语言上有流畅之美,不显得生涩而干枯,在韵律上有自然流动之感,带有一种音乐性的回环往复的抒情调式。三是这些作品在整体上保有均衡和变奏,语言和结构都切合情感的内在流动,在某个程度上标志着文体意识的自觉强化,意味作者开始进入诗词创作的自觉轨道。
诗是心灵的事业,而诗人是心灵的雕塑家。″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志者也(《经籍志》)"。李老师下面的这首诗,就是表现心灵的。只有心灵的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的才涵盖一切。一切美只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的,才真正是美的。
学诗偶感(新韵)
学习创作谓艰难,喜好诗词日日填。
子夜难眠寻美句,黎明复醒构佳篇。
只缘消遣堆文字,不为成名练小笺。
宋韵顶峰谁可破,痴人说梦叹愚顽。
写诗,是作者获得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渠道。李老师的这首诗,词语具有纷繁的变化和无限的张力。诗的纯粹语言如幻境,闪烁奇异的光彩。通过语言构架,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写作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垠的宇宙中,觉得冥冥中有个巨大的力量在起作用。″以我心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彩",″学诗"的文字是真实的,像荧幕上的浮光掠影,让我们看见不同场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明白了选取意象的合情合理性。
浪淘沙令 十月六日雨夜蜗居偶题
窗外雨潺潺。暗送秋寒。闭门灯下阖家欢。胜却天晴来散步,何其悠闲。
长袖舞窗前。衣袂翩翩。家妻练剑伴丝弦。天晚女儿忙煮饭,难止杯残。
李老师填词,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表面叙事,而是深潜下去,在幽暗、破碎、压抑、沉闷的生活底层发现光源,寻找生活的徐徐暖意。能在潺潺落雨、缕缕秋寒中,揭开生活的秘密。能在″灯下"的亮光中,找到阖家的欢乐。这种写实,很容易与读者共情,也更容易让读者心领神会,感同身受。″衣袂翩翩"、″家妻练剑"、″女儿煮饭",写实主义的特点十分突出。作者的灵魂是坦露的,词语的真诚就是作者的真诚。试想,这样一首词,交织着大量的生活经验、记忆和想象,作者是将生活中的意象和精神意识缠绕在一起,除了情感的表达,也意味着一种属于作者的思维方式。
风入松 故里随想(新韵)
白杨荫里远荷塘。天幕夕阳。青山苍岭炊烟起。鸟返巢,归影成行。遍野轻敲蛙鼓,稻花处处飘香。
且寻邻旧觅清凉。漫步山岗。彩垣画壁如仙境。媪翁多,不见儿郎。感慨百年以后,不知可否归乡。
李老师以一个具体的场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乡村现象,触发亲切的生活感受,从而引领读者进入词的内部丰富的意义中。″荷塘蛙鼓"、″白杨炊烟"、″青山夕阳",视听印象,具有日常故乡生活的常见性,又不乏精神生活的抽象性。借自然场景或表征,进一步拓展意境,引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关注。而"媪翁多,不见儿郎",如同被带进一幅寒凉的写生画,从而引发读者为之共情的力量。故乡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唯有关爱,去追随信仰,去努力扮靓故乡新貌。让我们一代代人守住一颗爱心,守望热爱故乡的那份本真。
在物质世界得到空前发展的时代,在世俗生活的合法性得到了确立之后,人如何解决心灵归属的问题便日益迫切。确信,读了这部诗词集,如醍醐灌顶,惊喜自己得到了一份人生的馈赠。
谨以此为序。
姜舟林 写于2024年仲夏
封面和封底:封面摄影:游侠客,封底摄影:李文勇
跋:
作者:李世忠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古体诗词,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承载着千百年的情感与智慧。
本人对古体诗词有着深厚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对于诗词的创作,力争做到:或婉约细腻,或豪迈奔放,或深沉凝重,努力展现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在我的的诗词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转、情感的起伏,也能看到自然的瑰丽、人生的百态。每一首诗、每一阙词,都如一颗璀璨的珍珠,在浩瀚的诗词的海洋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不仅仅是一部诗词作品选集,更是我心路历程的记录。是我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歌。徜徉在古体诗词的美妙境界里,在欣赏与品味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启迪。
个人觉得,诗词是对生活的承载,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我们一天天变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都在演绎,演绎着用强颜欢笑掩饰内心的脆弱,用外表的坚强掩饰容颜的憔悴。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强撑着生命的疲惫,真正能理解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热爱生活,更应该热爱诗词。很多时候,我们或许会困于生活,但绝不能困于诗词。于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寻觅片刻的闲暇来欣赏诗词,来感受诗词的灵性。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只有热爱诗词的人,才会更热爱生活。才能从生活中找到最大的乐趣。也许我们的诗词不会被别人接受和欣赏,甚至会被贬责。但是我们依然乐此不疲,依然狂热的表现出对诗词执着的追求!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源于什么?只能说是源于对诗词的酷爱。对于诗词的爱好,还是但丁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们要学会在诗词里完善自我,在文字里玩转人生!热爱生活的人们,请您也热爱诗词吧!
愿此书能为更多的人所喜爱,让古体诗词的魅力在新时代能绽放光芒!
——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