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城寻芳记
作者: 明刚
荐稿: 叙永县作家协会
策划: 李腾双
图片: 李腾双拍(大部分)
制作: 春到百草原
久居闹市难免心浮气燥,寻清觅雅便是向往,也是奢望。走进川南叙永山乡,感受了一次久违的舒爽、清馨,并打包存放心里。
7月19日至21日,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以下简称文促会),在叙永县召开工作会并采风,我有幸参与。省文促会创办于1998年,前身是四川省记者文学艺术研究会。迄今26年,后更名为: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首任会长是四川省委宣传部原部长席义方。文促会为四川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面对当前很多人不读书,很多学生不读课外书,不读文学书,而网络文学、抖影视频、自媒体等碎片化、娱乐化、垃圾化文字的趁机冲击,传统文学的发展繁荣障碍重重。传统文学怎么发展?专业文学组织如何“与时俱进”?这是文学面临的新课题。
省文促会关于文学发展的工作会为什么选择在叙永召开?因为叙永有着独天特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这是一方土地的底色,也是作家们创作的催化剂。
自然之美在叙永
丹山风景区是叙永县八大景点之一。红岩茶场与叙永丹山风景区咫尺之隔。采风作家们在红岩茶场“张九妹农家乐”午餐。下午三点,大家不顾酷暑袭人,一睹丹山“尊容”。汽车在红岩茶园柏油路上穿行,那满山遍野的茶树枝繁叶茂油绿锃亮,这就是国内驰名的“红岩”茶产地,叙永县名优特产。
汽车很快进入丹山脚下,丹山地质以丹霞赤壁为主,山势陡峭险峻,绝壁千仞。公园以森林、宗教、历史文化、康养、避暑等为一体。
在丹山半山腰有个“祖师爷”庙,此庙建筑在公路左侧的一个上千平米的坡地,庙右侧五十多米便是万丈悬崖绝壁。庙子占地面积约五六百平米,其石门和围墙用红石砌垒,中间的石门大约高有四、五米,宽约两米。石门雕刻精美,做工细腻,图文漫漶,应属明朝建筑。正门右书“庙貌巍峨面南离而降福”,左书“龟蛇慑伏位北以资生”。庙门上方镌刻“祖师爷”竖排三个大字,遒劲苍凉。
庙主人是个农妇模样的中年妇女,穿着围腰,看见我们进庙门,热情招呼我们,主动介绍庙情。“祖师爷”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尊称,道教是“中国产”本土宗教文化,鼻祖是古代文化名人老子和庄子。道教理论很丰满,在本土漫长的传播发展中,却被泊来的佛教碾压,如今早已被历史边缘化。
几千年来,世界上各类宗教成百上千,虔诚执着者知多少?即使还在“烧香拜佛”,有的却已“与时俱进”,世俗化也是当今宗教的现实。大庙的“歪嘴和尚”,穿金戴银“念经”,开着奔驰“猎艳”。就像红尘中人,“初心”还在?
丹山“祖师爷”这个女信徒,是别样的。55岁的她,已在庙里独守孤灯20年。20年前一场突然的交通事故,使她失去了同车的丈夫,而她毫发未损。在痛苦和绝望面前她想一了百了,可阎王不收。继而,她选择福报,从此便来 “祖师爷”做福报。“祖师爷”居高岩深山,这个庙因留不住信徒,几度空转。一个女人如何坚持?做“福报”完全是义务,没有“薪水”,更没有“油水”!即使民政部门有点费用也很微薄,慈善机构或爱心人士献爱心,是解决不了生活的。
在浮躁的社会,超然和淡定并非易事。没想到这个没有文化的农妇,笃信福报,身心不倦。这些年她一直操持这个“家”,从不觉得苦。在绝壁半崖的庙里,出门一个人,进门人一个,孤灯清影,孑孓独行。她的善行感动万物,如果说现代中国人没有信仰也不全对,这个人就是有信仰。这个信仰略带宗教性质,却朴素接地气。她实际是中国人做“好事”的传统,几千年来中国民间百姓信奉做好事有福报。这种朴素的信仰,从土地深处长出,植根中国大众的心灵,支撑起民族道德文化的底色。
在丹山还有一处自然景观。在离山顶200多米一处公路边,丹山的一线天(如图),刀劈斧砍,天造奇观。但见山石中间整齐断裂一条缝,刚好过人,长约3、40米。游人到此排队打卡。
有云上江南美称的摩尼,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清新,空气一流。是山村旅游和避暑胜地。
19日傍晚,我们入住仙草湖边一酒店。仙草湖曾是六十年代时期 “农业学大寨”修的水库。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受益,得到国家烟草局的加持和各级政府的扶持。目前仙草湖四周3公里环游路,骑行路,步行路,坚实平整。色彩鲜明的民宿,高低错落在青山绿水间,面湖而座,餐饮、旅业星罗棋布。据说湖区村落200多户居民,多数从事民宿、旅游、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夏日清晨,仙草湖碧波微澜,万道金光从东方喷薄而出。仙草湖的青山绿水、房舍,阡陌、田野,成了“金山银山”。空气中充满新鲜绿植的芳香,岸边杨柳依依,树木葳蕤茂盛。李树上的李子青灰饱满,晚熟的玉米鼓胀地撑起绿衣,紫须翻飞。我趟徉在山水画中,享受这难得的美好。红日抬头升,晨练人渐多。钓鱼爱好者,湖四周都有,他们把美好的心态放在鱼杆上,让人感觉他们究竟是钓鱼还是钓人生的感悟?
这些年,人类的急功近利,穷奢极欲。如今环境面临巨大威胁。据世卫组织的相关资料,现在世界上环境污染中,空气、土地、水源最严重。据说我国的癌症人数占世界的一半,环境污染为罪愧祸首。摩尼的环境值得称道。一个长年在摩尼教书的朋友对我说,摩尼的空气养人又干静,来摩尼多年,严重地过敏性鼻炎自然好了。我的高中同学石女士每年都要来摩尼避暑,她说,摩尼除了空气好,当地产的粮食、果蔬、肉类很地道,味道鲜美。
普市山水,儒雅一方。我走进普市,蓝天白云澄澈高远,青山绿水流光溢彩。阡陌田野,山涧溪畔。金灿灿的葵花、迎风的稻浪,房舍周围的李子、桃子,果蔬,就像好客的普市人,露出热情的笑脸。普市的自然之美,根植于它肥沃的土地;普市的人文之美渊源于丰厚的文化历史。普市走在乡村振兴的前沿,普市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样板。这里早就成立村级作家协会、诗词协会,以会长曹华贵为代表的本土作家,文学作品早已登上“大雅之堂”。
历史之蕴在叙永
古道西风瘦马。叙永的历史可以追朔至上古,曾是多个民族聚集、迁徙地,是古夜郎国属地,历来是军事、政治、经济和交通要冲。春秋后便是“西南陆海走廊”,唐朝后是重要的“盐马古道”,是官员流放滇地主要过境道。古代长安等京城,通过成都南下经泸州、纳溪、永宁、普市、走云贵,必经叙永。抗战时期修建的川滇公路,建国后的321国道均过境叙永。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和传说很多,传说唐朝大诗人王昌龄被贬湖南古夜郎属地。诗仙李白为好友忧愁,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传说李白和王昌龄都到过夜郎西,是否为叙永(古夜郎西)?学术界几无定论。
才气冲天的明朝状元杨升奄,一生雄才难施。被贬云南多次经叙永,给叙永、普市、摩尼留下诸多文化遗产,特别是那首“摩尼寒夜拥炉有怀冯定水:“竹炉持赠远行人,处处温柔乡里身。寒夕赖君生暖热,炭星红喷雪楼春。”感人暖心的场面历历在目。历史上杨慎屡次秉笔直谏,触怒龙威,被贬滇荒蛮边地。杨从京城经成都、泸州、纳溪、永宁、普市去云南,一路坎坷。前路沟壑纵横,荆棘荒凉,长路艰险。在一个风雪之夜,凛冽的西风,人困马乏。杨慎状元之尊,沦落他乡,颠沛数月,好不容易才走到摩尼,幸遇古道热肠。主人热情的笑脸,送竹炉,上美酒,住楼舍。摩尼人的厚道,立刻温暖了他悲凉的心,也温暖了千古文气。
叙永历史上,迎来送往的文官武将、商贾名流的故事传说很多。杨状元的幸运并非个案,摩尼镇为此专门成立镇史馆,摩尼籍文化名人涂电林,多年苦心搜集,潜心整理,他兼任馆长,可以说是摩尼的“活字典”。
20日,省文促会在摩尼召开工作会。省文促会工作会选择在摩尼召开,选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鸡鸣三省”之地召开,意味深长。如何坚守文学初心?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文学?会上,协会党支部书记、名誉会长张人士,会长杨雪,名誉会长徐建成。就协会中心议题作了方向性、指导性的讲话。各位会长的讲话无不凝聚着文学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体现着坚韧和追求,要求作家为人民而作,为时代而书。
随后作家又走进历史和现实。
1916年2月,蔡锷将军率讨袁护国军由滇入川,在登上“鸡鸣三省”近1900米的雪山关时,看着周围群山起伏,绝壁高耸,历史的沉浮,多灾多难的祖国,激起他万丈诗情,他当即写下:“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天池月小黔岭云低。” 这位12岁就考举秀才的湘中才子,16岁考上湖南长沙时务学校。胸怀强军兴国理想,选择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一代儒将,爱国英雄。匆匆一笔,立刻为荒凉冷僻的雪山关,留下后人仰望的精神高度,雪山关从此留芳。
当天,蔡将军率领部队翻越雪山关,夜宿摩尼何家官店。时逢二月,雨雪纷飞。将军夜不能眠,披衣起床。写下:“绝壁荒山二月寒,风尖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
蔡将军怎么睡得安?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想把在日本学到的军事报效国家的军事建设。可袁世凯让他督办国家经济和商务,他大志难酬。袁以高官厚禄利诱,蔡锷“道不同不相与谋”。在名妓小凤仙帮助下,他终于逃出魔掌。此次行军作战喉疾已很严重了,长途跋涉,日夜操劳。袁世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做起皇帝梦。他要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为共和争国格。34岁的蔡锷就任云南护国军总司令,为了国家民族,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后来在纳溪棉花坡的护国战争中,蔡锷将军率领的部队大破袁军,彻底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美梦。
红色之脉在叙永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护国战争中,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勋的朱德,当时是蔡锷麾下的旅长。因为朱德战功显赫,担任驻泸城防司令。朱德担任城防司令期间,亲率部队下乡除暴安民,深得民心。朱德还喜欢泸州老窖酒,1963年,他作为全国人大委员长来泸调研,还视察了泸州老窖酒厂罗汉车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叙永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这次文化之旅就是要实地体验叙永的红色文化。红军在井岗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后,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湘江战役遭遇重大损失,红军元气大伤。在王明、李德错误的战略战术和指挥下,红军始终面临敌人疯狂的围追堵截,红军一路的抵抗,损失惨重。井岗山出发时的10万红军,到叙永石厢子时已不足3万人。
1935年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在川滇交界“鸡鸣三省”的叙永县石厢子(当时属古蔺县),召开了“石厢子会议”,这是继遵义会议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是中国革命在十分危急时刻,召开的一次实现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重要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革命核心领导聚集一起,再一次挺立潮头,拯救危急。一代伟人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驾驭中国革命的航船在惊涛骇浪中驶向胜利。
石厢子会议后,毛泽东用他的如椽巨笔,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四渡赤水”,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得意之作。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征之路。在“四渡赤水”期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无数次穿越泥泞的叙永、古蔺,赤水河流域,在高山深沟间,在包围和反包围中消灭敌人。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们在摩尼、赤水、石屏等大山之地留宿,并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现今摩尼镇街上的粮站旧址(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曾是伟人当年歇息之地。“四渡赤水”取得胜利后,毛主席在遵义娄山关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双晨月……”
采风活动虽然结束,但很多感人的画面还在我脑海翻腾浮现:丹山孤影、摩尼仙气、普市儒雅、雪山关伟岸、石厢子涅槃、蔡将军挥剑南天、毛主席和战友们“乌蒙磅礴走泥丸”……
自然之美,历史之蕴、红色之脉。根植边城叙永,流芳人心。
我还有什么心浮气燥呢?
2024年8月5日
作家风采
明刚,曾任泸州日报记者、编辑,川南铁路主编。在国内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若干。《格调》杂志编委。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泸州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四川省散文学会泸州分会办公室主任。泸州市作协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