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藏不露耀千秋
——坎儿井的那些事
陈明舟
本人由于认知低下、浅薄无知,直到 60 多岁,行至新疆吐鲁番时,才第一次听闻“坎儿井”这一称谓,也才知晓“坎儿井工程”竟能与“都江堰工程”、“京杭大运河工程”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京杭大运河这两大水利工程,在小学时期便有所接触,唯独坎儿井未曾被纳入中小学课本,实感遗憾。
众所周知,都江堰乃是世界上存续时间最久、且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显著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独特之处在于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坝、观鱼嘴分水堤等伟大构建,极大地造福了成都百姓的生产生活,成就了天府之国。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道,北起北京,南抵杭州,全长约 1800 公里。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铸就的一项伟大工程,对于南北运输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位列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却以“地下长城”、“吐鲁番生命之源”的美誉深藏不露,鲜为人知,这实在不该。
今日借此契机,为您简略介绍一下这一伟大工程。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缔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其主要原理为,人们巧妙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引出地表,用以灌溉,从而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坎儿井系统涵盖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个关键组成部分。
1845 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勘察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了解到坎儿井的清泉润泽着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化作绿洲良田,孕育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以及粮食、棉花、油料,对此大为赞赏。在林公的亲自引领下,经过不懈努力,又新挖通了三百多口坎儿井,为新疆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相关资料显示,新疆坎儿井总长超过 5400 多公里,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地下水利系统,堪称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
坎儿井的开通,让众多沙漠、戈壁蜕变为生机盎然的绿洲,处处牧畜欢腾,四处瓜果飘香。新疆大地成为各族人民共同栖居的美好家园。
坎儿井渠道幽深绵邈,清冽的井水汩汩流淌,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就没有坎儿井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就没有新疆的绿洲文明。坎儿井见证了绿洲的昌盛与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作者简介:陈明舟,60后,福建省龙岩市人。爱好广泛,工作之余喜欢写点诗、词、文章,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


